据近期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Q2数字音乐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千千音乐在移动端的月度浏览时长为2465万小时,增幅高达27.1%,是环比增幅最高的音乐软件,这或许也与此次的品牌升级有关。
从辉煌岁月到失去的十年
千千静听诞生于2002年,其前身名叫MP3随身听,也算是国内起步最早的音乐软件,后因创始人很喜欢陈慧娴的《千千阙歌》,遂将产品命名为千千静听,因其免费、占用空间小、没有广告等特点,使之成为明星产品。
当时,很多人的习惯是从百度音乐下载歌曲,用千千静听播放器播放。不过在之后的几年里,酷狗、QQ音乐、酷我相继成立,传统的在线搜索+下载+本地播放的模式逐渐被在线播放所淘汰,千千静听也因此丧失了人气。
百度在千千静听里安置了百度工具条,还内置了广告弹窗,虽然短期内赚到了流量和广告费,但是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导致用户不断流失,于是千千静听慢慢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直到2013年,百度宣布千千静听更名为百度音乐,虽然也遭到了不少老用户的反对,然而这并不能改变什么,至此,十年品牌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在线音乐市场非常大,百度自然不会放过。曾经一度错过了在音乐领域的绝佳发展机会,此次更名恰好说明百度打算重新进击,并稳稳端住这块蛋糕。如今的数字音乐市场格局已是腾讯音乐一家独大,阿里、网易在奋力追赶的局面。处于尾部的百度音乐想要追上显然不会太过容易,不过,倒是可以寄希望于用情怀来吸引一批老用户。
另外,此次声明中太合音乐也公布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除了向用户提供常规的音乐内容外,还将进行差异化运营,并在细分领域着重发力,以扩宽垂直用户群体。此外,还会利用“太和+百度”双生态体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此般差异化运营也有望成为千千音乐避开其他平台的锋芒,凝聚细分领域用户最好的手段。
不过,音乐市场的争夺战终归还是版权的竞争,自2015年国家版权局颁发《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严厉打击盗版侵权问题后,音乐市便场进入了得版权者得天下的时代。
当然,版权局也一度强调避免独家授权,不过部分作品“独家”依然是音乐公司建立壁垒,巩固自己行业地位的最有利武器。
未来千千音乐能否重登以往的顶峰,值得期待,不过数字音乐的竞争一定是资金、资源和特色化运营等方面的综合较量,只有抓住用户的胃口,符合大众的期待,才能脱颖而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速途研究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