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 (记者 魏蔚)从小区楼道到大街小巷,再到共享单车车身,城市“牛皮癣”小广告“无孔不入”,办证办卡、招租等信息千方百计地“挤入”大众视线。更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牛皮癣”小广告是不合法的,可能涉及办假证、非法行医等违法行为,给用户生活带来潜在的安全威胁。
如何从根本上防御“牛皮癣”小广告带来的风险?近日,基于“举报街边牛皮癣”功能,腾讯手机管家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牛皮癣”广告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牛皮癣”小广告举报数量和类型、地域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揭露“牛皮癣”小广告背后的黑产,引导用户积极参与线上举报公益行动,从源头上杜绝诈骗风险。
泛滥成灾的“牛皮癣”小广告令用户深恶痛绝,腾讯手机管家的“举报街边牛皮癣”功能成为反击利器。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用户举报“牛皮癣”小广告总量近15.88万,其中4月达到单月举报量高峰,达4.31万。
“牛皮癣”小广告因成本低、流动性强、难治理的特点,成为城市肌体难以治愈的“顽疾”。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用户举报“牛皮癣”小广告行业占比中,包括通厕维修、房屋出租/出售、信用贷款、医保/公积金套现、刻章办证、美女色情、金融套现、上门开锁、杂病医治、搬家、重金求子、其他以及收驾驶证分。其中,通厕维修和房屋出租/出售是“牛皮癣”广告中最多的两个行业,通常出没于楼道和房门口,成为用户无奈下的“求助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