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个月前启动上市计划,看上去是一个十分适合的决策,天时地利,东风即来。在2017年,小米手机逆势畅销,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手机公司,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长更高达96.9%。小米的生态链战略初获成功,开润股份和华米科技分别在A股和纳斯达克上市。小米的海外销售全年暴涨250%。“小米之家”的实体店也进展顺利,坪效仅次于苹果店。
更让人兴奋的是,最高决策层有意让高科技公司回归中国资本市场,小米进入首批名单,有可能以CDR的方式,在香港和上海同步上市。
年初,黎万强在上海对我说,雷军在几年前的布局都一一实现了。
靓女出嫁花开时,八岁的小米花枝招展,的确,没有比2018年更好的时间窗口了。在一次机构投资人的闭门会上,外界大大咧咧地给小米开出了身价,2000亿美元。
先是国内的去杠杆,金融紧缩,机构的资金捉襟见肘,投资欲望急速下降。随着A股行情的恶性下滑,大体量的CDR计划意外搁浅。而去年在香港率先登陆的几家独角兽公司股价相继大幅下挫,有的甚至跌破发行价,愁云密布,信心丧失。
而暴风骤雨般的中美贸易战,又为中国公司的国际化笼上一层浓浓的阴影。观望,成为最大公约数。
潮水退去之际,即便不是“裸泳者”的小米,也无法展示自己的泳姿。很快,热情的下降转化为犹豫,观望的情绪弥漫为质疑,对估值的重新计算聚焦于小米商业模式的争论。
更要命的是,对于什么是小米模式,似乎连雷军都说不清楚。
小米到底是一家手机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这成为了一个纠缠不清的话题。在过去的三年里,小米手机为公司的总营收分别贡献80.4%、71.3%以及70.3%,而其净利润率只有2.7%。雷军更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宣布:“小米硬件的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的部分,将全部返还给用户。”
一个不赚钱的公司,不但不值得投资,甚至是“不道德”的。
如果以此对价,作为手机制造公司的小米的估值,真的不好算。
其次,是小米生态链的未来成长形态,迄今是模糊的。到现在,小米涉足空气净化器、电饭煲、净水器、电风扇、空调等多个领域,它们之间通过MIUI形成了硬件闭环。对于一个消费者,到底是因为闭环体验去购买这些商品,还是因为这些商品的性能质量去购买,还没有得到验证。
除了小米品牌的电器之外,200多家生态链公司又推出了众多的小米系产品,它们从手环到剃须刀,似乎无所不及,质量品控与口碑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赋能与博弈。
再次,小米的销售模式还在探索之中。在线上,小米商城是最主要的流量入口,有品被剥离为一个独立的平台,在线下,小米之家正在快速扩张。雷军常常以costco——而不是苹果体验店为对标,来描述小米的线下战略,而其成效还有待检验。
因为说不清,只好打比方。在6月底的一次路演中,雷军说,“很多人问我,到底是给小米腾讯的估值还是苹果的估值,我说我要腾讯乘苹果的估值,因为小米是全能型的。”
腾讯乘苹果,到底等于多少,计算器上的数字就更紊乱和模糊了。
明天小米要挂牌敲钟了。过去的两个月,对于雷军和他的高管团队来说,也许是沮丧的。
小米的估值预期从2000亿美元,下滑到1000亿,继而是700亿、600亿,雷军有点赌气地说,“我也不想开价了,你们随便开吧,总不至于连550亿美元都不值吧?”而实际的IPO发行价是17港元,对应估值484.73亿美元。
这个估值,仅仅比2014年的450亿美元融资值高出34亿美元。
但是即便如此,机构投资者的响应也是暧昧的,其超募不足10倍,与去年平安好医生的650倍、阅文集团620倍超募的火爆景象相比,恍若隔世。还有消息称,本周的场外暗盘交易,以16.15港元/股成交2.2亿元。
也就是说,明天小米破发,如同巴西输给比利时一样,并非不可能。
上周四,我在富途证券香港营业部开户,认购了20万美元的小米股票。这是二十年来,我第一次开通股票账户。
说实在的,我也看不清小米到底值多少钱。但我赌,雷军的未来。
在我看来,小米既不是下一个costco,也不会是另外一个亚马逊,腾讯乘苹果,更是一个玩笑话——如果那样,都不够性感。小米的未来价值是,它就是小米。
创业八年的小米,在商业模式、产品制造、组织形态和企投模型上有诸多的独立创新,起码有四个值得期待的亮点。
其一,小米手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一个真正在口碑的意义上被引爆的千亿级硬件产品,它用“米粉”重新定义了消费者关系,如果在未来,超级会员模式被跑通,那么,科特勒的营销教科书可能要重写了;
其二,雷军的品价比哲学,符合当今中国的新中产需求,也就是说,在品质和审美提升的前提下,中国商品仍能维持成本制造上的规模优势。它是一种新型的价格战,而价格优势无疑是最具杀伤力的。
其三,雷军在2010年创办小米手机公司的同时,募集成立一只约19亿美元(17.5亿美元的美元基金和10亿元人民币基金)的顺为资本,他通过孵化和天使投资的方式,构成了独特的企投模型,它们的价值并没有完全地体现于现有的上市公司体系,但是,却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
其四,小米公司和它的200多家生态链企业,形成了以价值观、消费者关系和资本为连接的泛商品集团,它的机动性、内生淘汰机制和组织的扁平化,可以让公司免于陷入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所谓的“创新者的窘境”,以保持激进的跨界打击和破坏者姿态。
仅这四点而言,小米模式属于中国,前所未见,并有一定的全球新商业普世价值。
除了这些商业上的解读外,小米的核心投资价值其实是雷军,如同马云之于阿里,马斯克之于特斯拉。这位中国企业界的“拼命三郎”,特别爱讲冷笑话每次又都讲不好的偏执者,明年即将50周岁的中年人,他对自我的期许是小米最大的溢价。
在一个市道极度低迷的时刻选择上市,对雷军来说,也许是预料未及的沮丧之事,但它未必不是一次新的考验的开始。484亿美元的IPO估值,对于一家创业八年的年轻公司来说,已经算是一份极大的褒奖。
与其有一个2000亿美元的泡沫,然后用未来的努力去填满它,倒不如从484亿美元出发,用实际的业绩证明公司的价值,让看衰者哭倒街头,让投资者分享成长的喜悦。
亲爱的雷军同学,你可要对得起我的20万美元。
上市前夕雷军致全员公开信:明天,让我们一起见证伟大时刻!
小米同学们,
明天将是激动人心的一天。经过八年的奋斗,我们就要在香港主板上市了。
创业至今,小米的历程是由勇气和信任支撑的奇迹。回想过去,八年风风雨雨都历历在目。2010年4月6日,在中关村(000931,股吧)银谷大厦一间很小的办公室,一家叫小米的小公司静悄悄地开业了,到现在我都依稀记得,当时只有13名员工,除了我、林斌、阿黎和KK四名联合创始人之外,还有范典、刘新宇、王海洲、李明、屈恒、秦智帆、李伟星、孙鹏和管颖智这9名创始团队成员,他们9位同学今天还依然活跃在小米的各个重要岗位上。那一天,我们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就开干了。谁也没想到,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此后实现了史诗般光辉的创业历程。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一上来就杀入手机行业。这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对于初创公司而言,无疑是挑战「地狱难度」,国际上有苹果和三星,国内有华为和联想,每一个都是遥不可及的庞然大物。小米,这样一个10多人的小公司,初期毫无硬件行业经验,全凭无畏的勇气和巨大的创新,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出人意料做到了中国第一。之后仅用了三年半,又成为了印度第一。
过去八年,台风口的猪,我们当过,大起大落,我们也经历过……无数事实已经证明,我们是一支敢打敢冲、不屈不挠、不断创造奇迹的英雄团队!
这八年中,在我们的参与和推动之下,中国的山寨机已被彻底消灭;中国智能手机、智能硬件品质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便宜,并在全球强势崛起;对设计和体验的重视,深入人心;移动互联网应用迅速普及,深入渗透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小米也成为了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通过生态链产品改变了100多个行业,全面推动了商业效率的提升,进入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建起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物联网平台。不仅是手机,小米电视也已经拿下了中国第一,小米手环、移动电源、平衡车等也斩获了十多个第一,在众多领域一次又一次证明了「小米模式」的先进性。
数字说明一切:2017年我们收入1146亿元,7年时间就跨过了1000亿营收门槛。2017年收入同比增长 67.5%,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更是高达 85.7%。我们的电商及新零售平台贡献的收入占比 63.7%。另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8.6%,也达到了 99亿元的惊人规模,今年Q1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又提升至9.4%。这充分证明了我们互联网的业务能力,我们可以把硬件和电商带来的流量转换成收入和利润。
明天小米就要上市了,此时此刻,我和每位小米员工一样,无比兴奋!
一、最近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小米能够成功上市就意味着巨大的成功。
小米IPO发行价 17元港币,估值 543亿美元,已经跻身有史以来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而且是香港资本市场第一家「同股不同权」创新试点,这是属于所有小米人的巨大成功!
经历八年艰辛的创业,所有的小米创业者都将赢得奋斗的果实!截止今天,我们一共有超过7000名员工持有股票或期权,IPO后大家将获得资本市场给予的福报。
巨大的成功同样属于一路上信任小米、支持小米的投资者。比如,最早期的VC,第一笔500万美元投资,今天的回报高达 866倍!
我相信,小米的创业故事将启发和激励更多创业者!
如果100年后人们评价小米,我希望他们认为小米最大的价值并不是卖出了多少设备,赚回了多少利润 。而是我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探索实践了商业的终结形态——与用户做朋友,实现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最大程度的统一,证明了靠锐意创新的勇气、持之以恒的勤奋、踏踏实实的厚道就能够成功。
二、上市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和沉甸甸的责任。
在中美贸易战的关键时刻,国际资本市场风云变幻,有十几万的投资者积极参与认购了小米的股票,包括李嘉诚、马云、马化腾等行业领袖,这是对小米管理层和员工莫大(博客,微博)的信任和重托。我们唯有继续奋斗,才能回报这份信任。
未来我们将始终坚持和用户交朋友,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始终坚持将创新和品质并举。创新决定我们能飞得有多高,而品质能决定我们走得有多远,品质永远是我们生命线。我们将矢志不渝地在全球打造广受尊重的中国品牌。
三、上市仅仅是小米新的开始。
世界会默默奖赏勤奋厚道的人。明天小米即将上市,是对我们奖赏的一部分。但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上市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奋斗不是为了上市,我们上市是为了更好地奋斗。成功上市只是小米故事中的第一章的总结,第二章更加华丽绚烂。
我们的高管团队经过反复的测算,坚信未来我们还有无限的成长空间。首先,我们的智能手机业务排在全球第四,而智能手机仅看存量就是个巨大的市场。我们要力争保证持续的高速成长,力争尽快冲入世界三强;其次,我们会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品类拓展,还有很多千亿级的市场等着我们一仗仗打过去,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第三、国际市场广阔天空大有可为。一季度小米的国际业务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已经达到36%。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尽早实现国际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仅这三条策略,就保障了小米未来的成长性。
伟大公司总是诞生于伟大的时代,全新的物种总是与全新的时代同频共振。今天的中国进入了创业者的黄金时代,产生了一批领跑全球的新经济公司。作为互联网新物种,小米是幸运的,在这样的土壤和环境中,长成了一家全球罕见,电商、硬件及互联网服务齐头并进的全能型公司。我们的雄心不止于此,我们于新时代应运而生,更想亲手推动时代的前进。
此时此刻,我无比激动,在内心回响的是几年前小米的一句广告语:
「我们的名字叫年轻,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们不断向前,无所畏惧,去探索、去改变、去拼搏,让世界看清我们的样子,我们的时代来了!」
我爱小米,我为小米自豪!
我爱你们,小米同学们,我为你们自豪!
明天,让我们一起见证伟大时刻!
雷军
2018.07.08 香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比特港大数据。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