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中,以互联网领域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创业发展迅速,一批独角兽企业脱颖而出。
据CB Insights统计,2012年至今,中印日韩四国主要城市共诞生了58家独角兽企业,我国的北京和上海就占据了46席,占比近8成。而北京凭借科技创新的圣地中关村(000931,股吧),更是诞生了29家独角兽企业。
就北京来说,2015年和2017年分别诞生了9家和11家独角兽企业,是独角兽企业集中爆发的两个高峰。
毫无疑问,北京与上海正在成为亚洲最大的独角兽企业聚集地。
2012-2018年同期,印度首都新德里和科技中心班加罗尔共诞生8家独角兽企业。而日韩两国在过去几年中分别诞生了2家独角兽企业。
对于独角兽企业的诞生,风险资本的体量与活跃度至关重要。据CB Insights数据,北京正在成为继硅谷之后吸引风险资本最多的城市。上海则位居纽约之后,排名全球第四。
自2012年以来,北京已经产生了超过30起1亿美元以上的大型退出案例,例如京东2014年在纳斯达克的IPO按开盘价计算,市值为297亿美元,成为当时中国民营企业在美最大的IPO。而在同期,上海市产生了近20起大型退出案例。
如果分析原因,中国庞大的市场基础、日益完善的创业环境、充足的风险资本,为众多潜力企业提供了快速爆发的基础和动力。
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带来的先机、共享经济的强力扩张,都为这一阶段独角兽的诞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此外,我们还需要更多关注独角兽企业的行业构成的变化趋势。在这个阵营里,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硬科技”公司,更多真正以技术驱动的,能够为广泛的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支持的公司。
“独角兽”只是一种过去时态。对创业公司而言,无论能否成为独角兽,终究要回归商业本质和创业初心:解决什么问题,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资本实验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