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上下为“缺芯”献计献策,表决心、投资金的时候,百度“昆仑”的问世无疑是向中国芯片市场的海洋里投入了一颗巨石,引发了热烈讨论。
中国饱受“缺芯”之痛
千亿市值、位居全球通信设备行业第四的中兴通信却因美国一纸禁令彻底停摆,这是中国缺少自主芯片最残酷的教训。而“缺芯”之痛又何止一个中兴事件呢?
首先,中国芯片进口额超过石油。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到5411.3亿元,同比增长24.8%。
其次,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国却在芯片技术上被欧美企业严重封锁。中国占据了全球芯片消费量的50%以上,但是我们的技术却非常落后。芯片技术,包括包括软件(EDA工具)、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等,中国在多个环节上都落后于欧美。
再次,浮躁的环境,让中国芯片行业缺钱、缺人。研发芯片是一个高投入、慢产出的行业,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周期。中国这些年高速发展的经济,依靠的是人口红利、资源经济,在炒房、搞金融、搞互联网、搞虚拟货币都能疯狂敛财的时代,谁还有心思坐芯片研发的冷板凳?
有数据显示,2016年社会资本投资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的资金高达1000亿元,而投资在芯片领域的资金才有1.5亿元,一个共享单车企业都能获得100亿以上的投资,一个网约车企业都能获得千亿投资。
有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用于集成电路研发总投入约45亿美元,即少于300亿元人民币,仅占全行业销售额的6.7%,不到Intel公司一家年研发投入的50%。
目前,中国在芯片设计、研发、制造上全面落后。在CPU、GPU、存储器这些通用核心芯片市场上,更是被欧美、日韩企业彻底垄断,比如销量最高的存储器市场就被韩国三星、海士力和美光垄断。
即使是华为海思这样潜心研发10余年芯片的领军企业,也只是在ARM架构上做SOC(system on chip)。紫光芯片目前正在大力进军存储器市场,但是距离真正量产还需时日。所以通用芯片领域,已经没有留给中国企业多少机会。
中国芯的突围之路
在通用芯片领域很难再有机会,那么中国芯的突围之路在何方?
众所周知,一款芯片的成功需要有生态的支撑,需要有应用的场景。因此,从应用层面突围,在垂直细分市场做芯片成为中国芯片的最重要突破口,也是中国AI芯片从0到1的机会。
首先,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出色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生态。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10亿,中国在电商、移动支付、生活服务、智慧家居、智能出行等领域全都领先全球。
未来一定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以大数据为养料,中国拥有超过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人口总数的网民和海量的应用场景,这是我们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优势条件。
其次,从人工智能的发展需求出发,做垂直领域的芯片。李彦宏在演讲中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崛起,AI算力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中。每过两年数据便会翻一番,而计算模型的复杂度对算力的要求则会有5倍的增长。这意味着,每过两年,AI对算力的要求会有十倍的提升。
这款AI芯片虽然还是由三星代工生产,但是却是百度的自主研发知识产权。“昆仑”在AI芯片领域位居算力第一,算是垂直细分芯片市场获得了自己的地位。这也成为中国芯片突围的出色榜样。
在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家居、智能工业控制等许多领域,都需要芯片,有实力的企业利用自己对这些行业的了解、芯片生态的基础,做垂直领域的芯片,满足自己生产更先进产品的需求,这也是中国芯片从0到1的重要机会。
结语:
中国已经认识到自己“缺芯”之痛,而且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并号召社会力量加入进来,一起攻坚。这是中国发展芯片事业的基础条件和良好环境。像百度“昆仑”AI高端芯片这种,以自身需求出发,以自身生态做基础开发芯片,为中国芯片突围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值得借鉴和学习。
但是我们一定要警惕在巨大的资金、政府补贴面前,一些投机分子违背技术发展规律和路径,通过造假、欺骗的方式套取融资和补贴,或者变相打着投资芯片、民族精神的幌子哄抬股价,向地方政府申请土地。
芯片行业需要资金支持,更需要真正努力寻找芯片突破口的企业,和那些不怕吃苦,耐得住寂寞,对浮躁充耳不闻的人才。这才是企业家真正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磐石之心。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