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三年就上市,拼多多的底气在哪里?
本文来自选股宝APP,作者奕兵,更多资讯请下载选股宝APP2018年6月30日,拼多多向SEC提交招股说明书,计划通过IPO募集不超过10亿美元,挂牌交易所尚未最终确定。
成立仅三年的拼多多,已经开始谋划自己的资本市场之路,多少让外界有些吃惊。因为当所有人都认为阿里和京东是国内电商的天花板,拼多多以极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在强敌环伺的电商领域内杀出一条血路。
然而从任何数字解读,拼多多都是奇迹。公司2015年成立,2017年全年GMV突破1400亿,超过唯品会的729亿元,已成为中国电商销售额第三大的公司,仅次于阿里与京东,且其日单量已超过京东。
而在今年3月科技部公布的独角兽名单当中,拼多多以15亿美金的估值名列所有独角兽的第65位。这说明,即使在官方名单中,公司也是被认可的独角兽企业。
300亿美元的估值从何而来?
就在拼多多递交上市申请之后,市场有消息传出,公司目前的估值已经高达300亿美元。
30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近期将要IPO的明星企业中,美团点评最新估值为600亿美元,小米科技则处于540亿至700亿美元区间,京东目前市值在500亿美元。和这些明星企业来比,拼多多在估值上的确有差距,但作为一家仅仅发展了三年的公司来说,这个体量已经非常惊人。
另一方面,就在今年4月,拼多多完成C轮融资之后,估值当时为150亿美金,也就是说,短短两个月之后,公司的估值已经完成了惊人的翻倍。
如此高的估值从哪来?
2015年10月,美团收购大众点评,成为团购市场无法撼动的第一人,历时数年、拼杀惨烈的“千团大战”就此落下帷幕。而就在此前一个月,主打社交电商的拼多多宣布成立,4个月单日成交额突破1000万,成立1年用户总量突破1个亿,发展势头异常凶猛。作为对比,京东用户总量突破1个亿,花费了整整15年时间。
据招股书显示,拼多多2017年活跃用户为2.45亿,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12个月中的年活跃用户达到2.95亿;2017年全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总订单量分别为43亿单和17亿单;2017年全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GMV分别为1412亿人民币与662亿人民币。不出意外,拼多多2018年全年GMV有可能超过3000亿人民币。
除了用户数、订单量与GMV的大幅增长,自2015年成立以来,拼多多在营收方面也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营收为5.05亿人民币,2017年营收为17.44亿人民币,2018年第一季度营收更是达到13.85亿人民币,同比去年增长37倍。
此外,根据极光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拼多多APP安装渗透率已达到26.5%,尽管较第一名的淘宝的51.88%仍然有较大差距,但已超过京东的23.52%,在所有电商APP中排序第二。且从目前的趋势看,其渗透增长斜率仍然领先其他电商平台。
更值得重视的是,相比于其他电商创业初期不可避免的亏损,拼多多竟然已经开始显示出了盈利前景。
数据显示,拼多多在2016年、2017年分别只有2.92亿与5.25亿人民币的净亏损,这个亏损程度在动辄亏损百亿元的电商领域的确不值一提。而即使在大幅扩张市场的2018年第一季度,公司也仅仅净亏损2.01亿元。总体来看,截止今年一季度,拼多多创业三年多,其含期权支出仅亏损13.12亿人民币。
而且,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拼多多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高达86.34亿元人民币,让其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更显从容。
市场分析,高用户量、高增速GMV、较少亏损和充裕现金,或许是支撑拼多多估值一路飙升的重要原因。
腾讯精准布局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黄峥在拼多多所占股比为50.7%,腾讯所占股比为18.5%,高榕资本所占股比为10.1%,红杉资本所占股比为7.4%。
这意味着,除了创始人黄峥之外,腾讯在拼多多中所占的股份最高。实际上,拼多多成立以来总共进行了四轮融资,其中腾讯连续两轮领投。拼多多具体融资情况如下:
除了腾讯之外,光速中国、IDG资本、高榕资本、红杉中国均是拼多多投资人团队当中的一员。市场分析指出,腾讯之所以连续两轮领投,主要还是因为拼多多已经成为腾讯在电商行业连续落败之后又一次重磅布局。
而双方的合作方式一点也不复杂。用户通过朋友圈及微信群发布带有拼多多团购的链接,并以较低的商品价位团购,其本质还是通过由价格与价值形成的性价比,来吸引及收割用户。拼多多改变了以往团购、聚划算等由商家或平台发起的拼单模式,转而由用户自主发起团购,将社交传播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
业内分析,腾讯多次加码拼多多给予融资,弥补其电商板块短板的意味明显。招股书中显示,2018年2月,拼多多与腾讯达成长达五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支付解决方案、云服务和用户互动等多个领域合作。作为巨量存量腾讯用户支持的社交电商,某种意义上,拼多多其实是举着腾讯大旗的、腾讯在电商领域和阿里能够掰手腕的重要角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伴随拼多多赴美上市一样吸引人眼球的是,离开百度不久,号称“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 陆奇赫然在招股书中,出现在拼多多独立董事及薪酬委员会主席位置上。
市场有分析指出,薪酬委员会主席,相比一般独立董事来说,一般来说更是有影响力,不是随便兼任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陆奇的到来,背后代表了某个资本。结合拼多多的招股书看,目前创始人黄铮依旧占据了50.7%的股权。腾讯则以18.5%居第二位,第三和第四的分别是高榕资本和红杉资本。至于陆奇的到来究竟代表谁,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而且,陆奇还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专家,拼多多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值得期待。
争议不断
尽管有高用户、高订单、高流量等光环加身,依然难掩拼多多当下所受到的质疑。综合近期的新闻来看,平台模式下难以根治的虚假伪劣以及涉黄涉暴商品都让拼多多备受质疑,舆论危机日益严重。
有媒体报道,直到公布上市消息的前一天,拼多多的员工下班时还能看到多位维权商家蹲守在办公楼下,要求返还冻结店铺资金。
和其他平台电商一样,拼多多在商品品控和打假上面临很大挑战。在很多关于拼多多的消息下,都能看到大量消费者吐槽拼多多商品质量的留言。
另一方面,虽然有可观的订单数量,但拼多多客单价非常低。拼多多2017年的客单价约为32.8元,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的客单价大致为38元,比2017年平均数值高出5元。但是,这样的数字只相当于京东的十分之一,阿里的六分之一左右。
对此,根据招股说明书中,公司接下来将扩大买家群体及其参与度,增加商家的选择和产品强化品牌认可度,继续严控质量,进一步改善技术实力,有选择地寻求战略投资和扩张机会,吸引和留住人才,以实现业务的进一步增长。
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布局
研究机构指出,中国大量四五线城市人口“触网”的第一步就是智能手机和微信等应用,此前大红大紫的快手、抖音等应用,以及vivo、oppo等国产手机的成功,已证明了“消费下沉”这一策略的广阔前景。
而拼多多凭借微信这个超级入口,叠加超低价包邮的经营策略,近年来的迅猛发展,让很多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和拼多多展开合作。
比如南极电商,公司从2017年起积极布局拼多多渠道,专门设计针对拼多多的渠道标牌,全年网站成交金额超6亿。而吉宏股份收购的龙域之星科技有限公司,拼多多也是龙域之星的重要客户,此外,飞科电器旗下的博锐品牌在拼多多开设专卖店。
一旦此次成功上市,拿到充足资金的拼多多有望成为腾讯阵营中对抗阿里的一匹黑马,发展前景看好,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公司也将同享红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