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美团将是港股近十年来最大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同时,外界也质疑亏损28亿元的美团能否支撑600亿美元的估值。
事实上,相比28亿元的亏损,美团招股书中还有更大看点。
美团经营数据持续向好,三年收入增长七倍,亏损减半。
招股书显示,2015至2017年美团营业收入分别为40亿元、130亿元、3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2%、161.2%,三年收入增长超过七倍。
亏损方面,美团和此前港股上市的小米、美图等公司一样,存在过往融资发给股东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增加带来大额“非经营性亏损”。调整后,美团2015至2017年亏损净额分别为59亿元、54亿元、28.5亿元,三年内亏损减半。
多品类服务业发展,美团形成覆盖全国的“线上+线下”业务模式。
招股书显示,美团已经从最早提供满足人们日常“吃”的服务,进一步扩展至多种生活和旅游服务。通过聚焦大众、刚需、高频的生活服务品类,美团把服务对象由需求端扩展至供应端从大城市扩张至全国中小城镇,创建了覆盖全国的“线上+线下”业务模式。
数据更能直观说明美团的发展现状。招股书中,2017年美团平台完成的交易笔数超过58亿,交易额达3570亿元,为全国超过2,800个市县的3.1亿年度交易用户和约440万年度活跃商家提供了服务。
其中,2017年美团餐饮外卖年交易金额达1710亿元,占据国内56%的市场份额;到店、酒旅业务的年度交易金额达1580亿元。另据艾瑞报告,2017年美团平台预订的国内酒店间夜量共计约2.05亿,较2016年增长56%。
美团科技驱动型的公司定位在不断释放利好。
据招股书披露,美团连续三年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重超10%,且研发费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5年至2017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2.04亿元、23.66亿元和36.46亿元。此外,截至2018年4月30日,美团研发人员已有10343人,占全体员工比例超五分之一。
研发投入给美团带来了切实利益。比如,美团研发的智能调度系统可以通过骑手的实时定位以及消费者和商家的位置,持续优化路径规划,在每日高峰时段,每小时路径计算可达29亿次。2017年,美团平均每单配送时间约为30分钟,通过自有配送网络完成了约29亿单配送。另外,美团正在计划开发无人驾驶配送技术,目前已推出试点项目来提高配送效率。配送效率的提高或将给美团带来更可观的订单量。
美团重视科技研发和创始人王兴的科技观密不可分。在王兴看来,服务看起来简单,但背后的技术驱动需要不断突破,中国互联网发展需要从用户需求驱动转变到用户需求和核心技术双轮驱动。
此次招股书中也展示了美团继续加码科技的计划,美团表示股票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升级技术并提升研发能力、开发新服务及产品、有选择地进行收购或投资于与公司业务互补并符合公司策略的资产及业务,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科技仍然被摆在首位,这无疑会为美团赢得更多资本市场的好感。
值得注意的是,美团还提出了实现进一步业务增长的战略。具体包括增加新的服务类别、推出会员制度、为商家提供更多增值解决方案等。这些措施将会在美团拉新、促活、留存方面发挥功效,推动美团业务增长。
总体来看,美团虽尚未盈利,但大幅缩窄的亏损和不断增长的营收已经向资本市场展示了其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且,服务领域复杂程度高,入局越早越有优势,美团多年来在吃喝玩乐生态链上的精细运作已经树立起了行业壁垒。
基于上述判断,长庚君认为美团冲击600亿美元估值还是非常可期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长庚科技。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