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消息,拼多多CEO黄峥表示:“不予置评”。
风波不止,拼多多“带病”上市?
据了解,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次年9月与拼好货合并后,组建了现在的拼多多公司。自成立以来,拼多多一路高歌猛进,有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拼多多GMV(商品交易总额)已超过千亿。而一年完成1000亿GMV,京东用了10年,唯品会用了8年,淘宝用了5年,而拼多多仅用了两年多。并且,拼多多在多个榜单中排名位居第三,仅次于手机淘宝和京东两大巨头。
依靠着低价拼团的模式,拼多多确实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逆袭,在电商市场迅速超过唯品会,并威胁到阿里、京东的电商地位。
不过,也正是拼多多“低价+拼团”的模式引来诟病。2016年拼多多投诉量位行业第一,高达13.12%,而淘宝历史上的投诉峰值也只有8.6%;2018年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7年“双11”网络购物、价格、质量、售后服务》报告,其中明确指出拼多多平台所售部分商品存在仿冒以及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今年以来,负面消息更是满天飞。今年6月初,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对拼多多进行调查发现,拼多多上存在涉黄、涉暴力且涉违法的商品。6月13日,多名平台商户又向拼多多提出抗议。
6月6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接受了央视采访,在谈及近年兴起的社交电商时称,社交电商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传统电商一直没有解决的大量假货问题。
此外,从网友对拼多度诸多的负面评价来看,拼多多品牌的美誉度也比较低,已沦为廉价、低质、假货、虚假广告的,被指纵容假冒伪劣产品,甚至还因涉黄涉暴遭到调查,令人对其经营模式和发展前景产生质疑。
总之,拼多多野蛮生长的这3年,裹挟着太多问题,此刻上市无疑带病上战场,生死未卜。
漂洋过海上市,拼多多隐患重重
假货是每个平台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拼多多亦是如此。不同的是,拼多多是靠低价杠杆走红,这注定了拼多多的假货问题会比其他电商平台要严重。如果拼多多上市,低价模式无疑是拼多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隐患。
不过,转型并不是纸上谈兵,拼多多早期的定位已经吸引了相对固定的受众;同时由于拼多多并没有自己的物流体验,也没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要与京东和淘宝这样的电商巨头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另外,阿里上市后的早期遭遇或许将成为拼多多的前车之鉴。2015年1月,阿里巴巴在美遭到集体诉讼,导火索是此前中国工商总局在发布的“白皮书”提到阿里旗下淘宝销售假货等问题。而美国律所认为,阿里在事件前后存在发布误导性声明并隐瞒受到监管调查的情况。尽管这一集体诉讼事件直到去年12月还处于审理程序中,但当时对于阿里的影响却是4个交易日300多亿美元的市值蒸发。
虽然美国上市门槛相对容易,但整个市场对于电商售假却极为敏感,即使拼多多提交的资料公开、透明和真实,售假纠纷仍可能对日后拼多多的股价产生影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钛客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