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贾跃亭又上了头条。
两天前,继孙宏斌后,又一位房地产大佬,恒大掌舵手许家印,67.467亿投资了贾跃亭。
经过本轮投资,FF原股东贾跃亭向恒大健康让出第一大股东位置,持股比例缩减至33%,Smart King剩余的22%股权预留用于FF管理层团队的股权激励。
2017年下半年,由于乐视危机以及贾跃亭“信用破产”,FF陷入资金链危机且融资艰难,被外媒爆出融资极其困难:因无法获得中国监管部门批准将资金从中国转移出来,法拉第未来很可能在12月之前无法完成5亿美元融资,便需为此立即兑付一系列的票据和利息。
融资5月颗粒无收后,FF后院又起了火,高管离职后,跟公司呛起来了。去年年末,腾讯科技披露FF刚引入的重要高管首席财务官Stefan Krause,已经离职。
更尴尬的是,12月25日午间,贾跃亭现身微博,发布圣诞祝福:“Merry Christmas all FFer!”并配上了一张在美国当地工厂的合影,照片中众多人围着7辆汽车,和讯科技消息称,这7辆即为FF91。
一向爱惜羽毛的许家印,到底为何非要跟丑闻缠身贾跃亭合作?再次面对地产大佬的投资,贾跃亭是否还会重演被孙宏斌踢出乐视的历史,又被许家印踢出FF?
这次许家印真的救得了贾跃亭吗?
刀哥采访了几位专业大佬,来听听看他们是如何分析的?
这次许家印的投资逻辑很清晰
首先,从长远来看,智能化的电动车是未来趋势,从美国、日本到中国,无论原来是做地产或是其他行业的,都开始投资这个行业。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都在谋求转型。
其次,尽管FF现在的状况不太好,但毕竟是贾跃亭之前已经花费大量资金和精力打造的项目,所以还是积累了很多核心优势。无论是从设计还是功能,与目前同样造电动车的奔驰宝马、蔚来小鹏车和家,甚至是特斯拉相比,FF91都是存在优势的。
最后,此时投资行业内造车的企业,例如蔚来已经有腾讯、小米、京东几大巨头加持,小鹏则分属阿里系,许家印即使投资,收益也未必能像投资FF这样,拿到控制权。
因此,虽然贾跃亭个人存在信用上的问题,但许家印这次的投资逻辑,还是非常清晰的。
贾在FF中没有不可替代性
我觉得,贾在FF中没有不可替代性。FF原本就有一些高管希望贾出局,让其他投资人进来,挽救FF。
关于贾未来的去留,我认为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FF未能按时兑现承诺,贾失去超级投票权,从而失去与大股东博弈的筹码,最终出局。二是FF发展顺利,到某个阶段,贾主动套现走人。
许家印能不能成,
取决于他能不能投出500亿以上
许家印为何要投资贾跃亭?第一、孙宏斌与贾跃亭合作进入乐视失败了,不代表许家印与贾跃亭合作进入FF会失败
在投资与合作这件事,需要考虑的是投资标的、时间点、大环境,战略规划等因素的变量,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得出孙宏斌投资贾跃亭失败了,许家印投资贾跃亭也会失败这样的结论,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
第二、跨界与资本,是大企业摆脱盛极必衰诅咒的神器
前段时间与周鸿祎有一次对话,他讲了一句话很有意思,应该是他一段时间观察总结,大概意思是“盛极必衰,这件事以后不成立了,因为大企业可以用跨界和资本延长和轮回生命周期。”
在过去,每个行业和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但现在不存在了,因为可以用跨界和资本来重新构造。跨界后,企业进入另外一个领域,变成另外一个物种,又从有基础的零开始生长,这一切也是因为资本的力量。
三、贾跃亭干不成,是因为缺钱,孙宏斌没干成,是因为投入少了,许家印能不能成,取决于他能不能投出500亿以上。
贾跃亭对于乐视和FF的很多策略,我认为都是很高明的。他的业务逻辑是成立的,无论是说生态化反还是他做汽车,我从趋势上、从业务逻辑上理解,都是成立的。但有一个点,是不成立的。也就是他的资源太少,他做的每件事都是需要大钱的。
孙宏斌为什么做这个事情不行?他低估了这件事的难度。孙宏斌准备的钱是多少?100亿!在他心里,100亿是个上限。
对不起,想把乐视搞活,不是100亿的事情,而是500亿的事情。
许家印能不能做成,取决于他的投入,如果他还是100亿人民币,对不起,不OK,他必须500亿起,至少准备800亿来干,所以我说造车这事能不能办成,不是说谁干的问题,而是钱够不够的问题。
许家印能不能干成造车这件事,取决于他愿不愿意拿出500到800亿人民币来投入。
2、贾跃亭会不会被许家印踢出公司?
对贾跃亭来讲,他和80年代那些很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比较像,也就是他要做大事,画大圈。
这类人的骨子里就是折腾,就是需要干一件大事来证明自己,他们可以为了做成忍受嘲笑,忍受失败等等,但他们接受成功不必在我。
所以对他来讲,无所谓踢不踢的问题,而在于说:这件事到底能不能干成,什么时候能干成。
再说,他现在还年轻73年的,未来还有30年可以奋斗,对于贾跃亭没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也不需要可以的捧杀和棒杀!
贾跃亭出局的可能性在60%以上
许家印的哲学是:此刻更重要
先讲许家印投资贾跃亭的逻辑。
许家印投资FF,科技界跟房地产界的看法并不一致,像何小鹏就认为:许家印借壳投资FF,看起来聪明,但想起孙宏斌投资乐视体育,坐等反转。
何小鹏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判断?因为站在科技圈,产品是1,资本是0。没有产品的创业,不够挖地三尺,资本的加入,只会加速毁灭。此前贾跃亭的生态化反的悬念过大,但产品不够强,所以科技界不会看好他。
房地产则看到在中国制造升级的大背景下,贾跃亭在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内买下一块约601亩的工业用地,产权50年。
王石跟许家印,分别代表一个极端,王石是只要未来,如果你只看眼前,他会不高兴。许家印的哲学则是:此刻更重要。
许家印拿下贾跃亭,在他的逻辑里,要的就是此刻,我们也能看到,恒大的股价的确升了。
贾跃亭出局的可能性在60%以上
他们两的合作现在看起爱很美,一个需要现在,一个需要钱,很合拍。但有时候很多大公司的合作并购是否真的美好,要看它的底层基因。
许家印会踢走贾跃亭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们两家的基因冲突。
传统企业跟互联网企业,从基因上来看,根本就是两个物种,如果两方捆绑,我看到的大部分案例里,矛盾几乎都不可调和。
矛盾主要从在于两个方面:1、
产品冲突,传统企业讲究销售驱动,更看中现金流,但互联网企业看的是流量,他们会先做流量,再赚钱。这几年很多传统企业做电商,从百度、腾讯甚至阿里挖高管,但基本半年高管就满口怨言的走了,我做的是明天的生意,你却问我要今天的业绩。老板也很生气,花钱手太大了!
许家印看今天,贾跃亭看明天,这种融合势必会非常痛苦。
2、
组织冲突,传统企业的组织基因跟互联网公司的,也是不一样的。
张晓龙曾经说过,传统企业的组织是宫殿模式,老板的想法会层层传达,尤其像许家印、碧桂园的杨国强一类的地产企业,例如他们需要让员工发朋友圈,那就是KPI,一层一层往下压。而互联网企业的组织就像树林模式,一棵大树旁边张了很多小树,彼此构成生态,扁平化管理。
这种的组织基因间的冲突特别严重,双方经常看不上双方,矛盾爆发的结果就是一方出局。
许家印是一个枭雄,贾跃亭亦是一个枭雄,他们彼此的管理基因也都十分强大,两强相遇,冲突悬念很大。
刀哥结语:
一向爱惜羽毛的许家印,到底为何非要跟“丑闻缠身”贾跃亭合作?再次面对地产大佬的投资,贾跃亭是否还会重演被孙宏斌踢出乐视的历史,又被许家印踢出FF?
许家印到底这次能不能救成功贾跃亭?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错刀。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