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共享单车骑向坟厂,摩拜、OFO下半场生存指南!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08:43:51]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共享单车正在进入下半场。 曾经,这个市场群雄激战,大浪淘沙后,裸泳的都被拍死在了沙滩上。剩下的几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摩拜、ofo和哈罗,下半场要怎么打,全看这三家。本文3908字,大概11分钟读完。
共享单车正在进入下半场。

曾经,这个市场群雄激战,大浪淘沙后,裸泳的都被拍死在了沙滩上。剩下的几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摩拜、ofo和哈罗,下半场要怎么打,全看这三家。

本文3908字,大概11分钟读完。

金融八卦女频道每日为你送上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精彩内容,欢迎置顶关注,八妹等你

1

行业混战、死伤无数

一些朋友可能还有印象,曾经街头能看到,共享单车红黄蓝绿……宛若一片彩虹。


共享单车骑向坟厂,摩拜、OFO下半场生存指南! 那时候的街头真是争奇斗艳、晴芳初好。

然而,从去年5月份悟空单车倒闭开始,大量共享单车想为社会公共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的梦碎了。

从去年1月成立,到5月倒闭,悟空单车也应了它的名字,一个跟斗云十万八千里,却是翻入了天外,消失在人间。


紧接着去年6月,3Vbike也倒下。不过,悟空单车和3Vbike的用户还算幸运,退回了押金和账户余额。 紧接着去年6月,3Vbike也倒下。不过,悟空单车和3Vbike的用户还算幸运,退回了押金和账户余额。

倒闭得最有名的要数小蓝单车,2017年初,它还获得4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注册用户最多时达到2000万。曾计划进军美国澳大利亚市场,只是出海计划折戟。

去年11月,小蓝单车融资失败,宣布倒闭,拖欠供应款近2亿。紧接着,滴滴接手小蓝单车,用户押金转为等值打车券使用。但是有网友还是哭诉:“我要现金!”
最惨的要数酷骑单车和町町单车,用户押金退不回,连自行车也没得到一辆。 最惨的要数酷骑单车和町町单车,用户押金退不回,连自行车也没得到一辆。

酷骑单车前期投入达9亿多元,去年9月下旬传出公司解散的消息。

今年5月,属于行业第二梯队抬头兵的小鸣单车,宣布进入破产程序。它完成过数亿元的B轮融资,在二三线城市占有相当大的市场。此前就曾被爆出欠用户押金5000万元,至今仍有用户未能退回押金。
共享单车骑向坟厂,摩拜、OFO下半场生存指南! 大波共享单车密集死亡,一时间共享单车行业风声鹤唳,害得很多网友一下把摩拜和ofo的押金都退了出来。

全国77家共享单车企业, 20多家夭折。倒下的,大多都死在了资金链断裂,其中基本都涉及挪用用户押金问题,押金问题是悬在共享单车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去年下半年,挪用押金的谣言,也纷纷指向第一梯队的摩拜、ofo。

摩拜在今年4月,以27亿美元卖身给美团。在那之前,摩拜与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合作,也建立了资金监管账户。

ofo经历了ABCDE数轮融资,今年3月,又完成8.66亿美元的E2-1轮融资。今年4月,ofo与中信联手,合作押金托管、授信支持等。
今年6月,有媒体报道,5月下旬,由于难以靠用户的单次骑行获取利润,ofo开始发动员工售卖车身广告,以期从B端寻找到大规模变现的路径。 今年6月,有媒体报道,5月下旬,由于难以靠用户的单次骑行获取利润,ofo开始发动员工售卖车身广告,以期从B端寻找到大规模变现的路径。

根据刊例显示,ofo给出的资源数据为“1500万辆单车、覆盖2.5亿用户”,而品牌定制车身的广告价格为每辆2000元/月,开屏广告价格为100~120元,1000CPM起售。

据此推断,ofo应该早早开始了更多盈利方式的尝试。

该媒体向ofo公关部门核实,得到的回复是:(公司运转)一切正常。


近期,有传闻说ofo涨价了,计费变成了 1 个小时最高收费 2 元,有用户骑行3 分钟收费 2 元。 近期,有传闻说ofo涨价了,计费变成了 1 个小时最高收费 2 元,有用户骑行3 分钟收费 2 元。

对此,ofo相关负责人回应,这不是涨价。ofo在多个城市试点新的计费方式和方法,把收费标准调整为按照“起步价+分钟+里程”计费,让用户的使用费用与使用时间关联。费用可能会少于1 元或者多于 1 元。目前处于测试阶段。

哈罗单车近期也收到蚂蚁金服20亿元的投资,主打免押金服务。

摩拜和ofo都是先期占领一二线城市共享单车市场,而哈罗单车则是先行占领三四线城市。

国内移动大数据平台Trustdata发布的《2018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分析报告》中显示,共享单车一二线城市用户规模占比达75%,三四线城市用户规模占比25%。ofo的市场覆盖率近52%仍居行业第一,摩拜市场覆盖率49%居第二,哈罗单车居第三。
数据来源:Trustdata移动大数据监测平台 数据来源:Trustdata移动大数据监测平台

上半场的粗放式发展,遗留下来很多问题。在不断融资补给下,摩拜、ofo、哈罗跑到了行业前三,但这背后却靠巨额烧钱支撑起来。

而共享单车企业,也在与资本的妥协与抗争之间游走。

2

资本裹挟、挑战重重

早在今年年初,ofo与作为投资方的滴滴,就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仗。

滴滴曾经参与了3轮对ofo的投资。之后,在ofo的股权结构中,形成了以滴滴为首的滴滴系和以ofo创始人为首的ofo系。

滴滴系的股权加在一起远高于ofo系。

从股权方面,ofo系受到多方牵制,在话语权方面,滴滴则享有董事会一票否决权,双方冲突箭在弦上。

去年7月,滴滴系空降三名高管进驻ofo,分别出任ofo的执行总裁、市场负责人和CFO。三名滴滴系高管,占据了ofo最核心位置,势在夺取ofo的控制权。
共享单车骑向坟厂,摩拜、OFO下半场生存指南! 在那之前,ofo已经接入滴滴APP入口,此外,在ofo董事会10个席位中,滴滴系占据两席。

4个月后,滴滴系3名高管 “开始休假”。

期间,滴滴系否决了ofo系的多条决定,其中涉及新业务与收购等,矛盾分歧正是出现在董事会层面。

至此,滴滴与ofo的关系开始疏远。

滴滴收编ofo早已是计划之内,原本是志在必得。因为收编ofo,将促使滴滴构建出行生态闭环,让网约车用户与共享单车骑行用户流量互换互补,从而垄断大出行行业。

但是ofo创始团队成员,都达成一个共识:

ofo必须坚持独立发展,不能完全受资本牵制。
今年3月,阿里巴巴 今年3月,阿里巴巴8.66亿美元投资ofo,进而稀释滴滴在ofo的占股,制衡滴滴对ofo的种种干预。

ofo坚守了自己的独立,不妥协扛过来了,而摩拜则通过卖身给美团得到解脱。

摩拜被收购也引发了阵痛,先是原CEO王晓峰离职,然后是新一轮的人员任命和调整,内部洗牌在所难免,企业控制权也必然转移。

哈罗背靠蚂蚁金服这棵大树,用户芝麻信用达到650分可以享受免押金,但盈利尚不明确。

对于共享单车行业来说,最大的隐忧仍是盈利问题。有数据统计,ofo和摩拜的投资额已超过152亿元。

粗略计算了一下,单车制造成本在299-2000元不等,损坏和丢失成本大约占到18%-20%。除此之外,为了抢夺用户,共享单车平台杀价竞争,打折、免费骑、发红包等等,再加上品牌推广费用、人工费用等等。

靠单车骑行费用显然难以覆盖支出。

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共享单车对公共空间的侵占,无一城市幸免,这也遭到很多单位、小区的抵制。单车乱停乱放、蓄意破坏、盗窃、据为私有等等问题难以杜绝。
前期的快速扩张,促使各个共享单车企业大量投放到城市,导致 前期的快速扩张,促使各个共享单车企业大量投放到城市,导致大部分城市单车饱和。

目前,ofo和摩拜都已经暂停了生产、投放新车。全国废弃共享单车已经达到上百万辆,摩拜与ofo近期在深圳分别回收了4万与5.3万辆废旧车。

上半场,共享单车企业在资本裹挟下,只能依靠疯狂烧钱发展。种种痛点如影随形,不见清晰的商业模式。对于这一点,创业者自己也很焦虑。

摩拜CEO王晓峰就曾说过:“不停地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让我们跑得比别人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

能否找到盈利模式,成为共享单车企业下半场的主攻方向。

3

战场突围、盈利至上

有业内人士分析过,在没有恶性杀价竞争的情况下,共享单车是有可能实现自身造血的。

共享单车行业的商业价值,一是针对现有的大量用户,提供精细化服务;二是个人征信领域的数据沉淀和应用。

摩拜卖身给美团后,盈利情况并不乐观。

今天早间,美团点评提交港交所的招股书中显示,美团点评在2018年4月收购的摩拜单车自成立以来已产生亏损。无法保证摩拜或美团点评的整体业务在未来能获得盈利。

哈罗目前傍着蚂蚁金服,去年仍然处于大额亏损状态。

在永安行(此前哈罗与永安行已经合并)发布的2017年财务数据(未经审计)公告中,显示哈罗单车现在的运营主体低碳科技总资产365,153.08 万元,净资产41,953.09万元,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2,849.25万元,净利润-48,890.84万元。

日前又有传闻ofo卖身滴滴,却被其高管否认。但不管卖给谁,最终也必须创造自身造血功能。实现企业赢利,是共享单车企业必须放在第一战略高度的目标。

也正因如此共享单车企业都在寻找着盈利的方法,ofo在此方面率先给出了答案,公布了新战略,目标直指收支平衡。

八妹获得消息,ofo在遵义召开的一次内部战略会议上,推出了一个名为 “ofo C蜂巢”(ofo Consumer,用户优先)的战略。
这个战略包括 这个战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技术实现“效率蜂巢”,解决运营和成本的问题;二是通过自建信用体系,构建“信用蜂巢”,优化行业环境,规范用车行为;三是通过打造“服务蜂巢”,为用户联通更多生活服务,扩大业务范围和盈利机会。最终实现在2018年底,车均收入翻一倍,车均成本降一半,200个城市运营收支平衡的“2/2”目标。

目前,ofo的战略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八妹了解到, ofo悄悄研发了一套自己的信用体系,并且已经上线。

之前,ofo与芝麻信用曾有过合作,满足芝麻信用分650分以上的用户,可以享受免押金服务。摩拜也推行过这项服务,但后来两家企业都没有大面积推行下去。

芝麻信用是与用户消费能力挂钩,而ofo的信用体系则是与共享单车,以及骑车的交通行为联系在一起。八妹了解到,这套信用系统参考了美国最大的信用体系FICO,以及国内诸多的信用体系包括银行征信系统等。

根据ofo内部人士透露,ofo也在尝试让其他共享单车企业接入这个信用系统。

切入个人征信领域,ofo抓住了共享单车商业价值的其中一个。而要实现另一个商业价值,真正实现盈利,则必须控制成本,减少支出,同时增加营收渠道。

ofo需要做一些事,首先要强化车辆运营管控。同时,需要建立丰富优化的会员体系,解决用户服务问题;盘活流量资源,实现用户转化,比如推出ofo饭卡,即将上线跟麦当劳的合作。


共享单车骑向坟厂,摩拜、OFO下半场生存指南! 共享单车企业大多沦陷为流量工具,用户变成了可以被出卖的人头,能真正站在行业和用户角度思考和决策的玩家越来越少。

根据内部消息, ofo“遵义会议”决议:

会保持独立的头部企业,不会将亿万消费者卖给他人成为流量的工具的决定。此外,会议还透露ofo上半年整体运营成本降低了80%。

共享单车下半场,单凭烧钱无以为继。

目前的几大共享单车平台,都完成了前期用户积累、市场份额占领、提供基础出行服务,接下来,到了拼用户粘性,拼用户活跃度的时刻。

下半场将是盈利模式之争,谁能笑到最后,还要看谁的内功更深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八卦女频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