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比阿根廷输球更让人想砸电视的,是boss直聘“传销式”广告…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08:35:05]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看世界杯之前,为什么要看辣鸡广告?看世界杯之前,为什么要看辣鸡广告?看世界杯之前,为什么要看辣鸡广告?因为效果好呀。你确定吗?你真的确定吗?你确定你确定吗?你真的确定你确定吗?本文3728个字,大概

看世界杯之前,为什么要看辣鸡广告?看世界杯之前,为什么要看辣鸡广告?看世界杯之前,为什么要看辣鸡广告?

因为效果好呀。

你确定吗?你真的确定吗?你确定你确定吗?你真的确定你确定吗?

本文3728个字,大概7分钟读完。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咕咕

重大赛事转播中穿插的广告,一直是观众们喜闻乐见的存在。

而Boss直聘在这次世界杯转播中的广告,似乎是玩砸了。

很显然,砸重金拿下了这个世界杯转播期间的广告权的Boss直聘,做了一个充满着浓浓的传销风、为了蹭热点而蹭热点的“讨薪”广告。

一群面目狰狞、举着横幅、脸上涂着类似国旗的图案的“年轻应聘者”,高声呐喊着自己的诉求:

“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

“升职、加薪、升职、加薪、升职、加薪。”

“找工作,上Boss直聘。”
6月20日晚上,Boss直聘终于在大家的叫骂声中给出了回应,通过微博抽奖表示对大家的歉意: 6月20日晚上,Boss直聘终于在大家的叫骂声中给出了回应,通过微博抽奖表示对大家的歉意:


不管世界杯的热点多么值得蹭,Boss直聘这波操作都只能说是赔本赚吆喝。 不管世界杯的热点多么值得蹭,Boss直聘这波操作都只能说是赔本赚吆喝。

求职者小胡的经历
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小胡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人来到北京,听朋友说找工作用Boss直聘很方便,“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于是就下载了一个,很快就收到了面试通知。

这是一家已经成立两年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规模还不算很大,总共20多个员工,一个萝卜一个坑。

接待小胡的确实是这家公司的老板,整个面试过程很轻松,没有套路,没有复杂的流程,更像是一场陌生人之间的愉快聊天。

老板直言不讳,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小胡是完全的新手,薪资待遇都只能按照新人的标准来发放,但也坦言互联网公司需要爱学习的年轻人。

本以为没戏了的小胡,当晚就收到了offer邮件,他不由得感谢起Boss直聘的效率之高,让他初来乍到的帝都之行,首战告捷。

周末过完小胡就入职了,正如老板当初所言,这是个开放、活泼、热情的公司,小胡也很快便适应了工作节奏,并且逐渐在小组里独当一面。

可日子久了,小胡开始觉得有点“奇怪”。

公司没有任何职能部门,考勤、采购、算工资、各种杂事……都是一个职位为“行政”的女孩负责。

除了销售岗位的职责相对单纯,公司里“一人分饰数角”的人还有很多,其中也包括小胡自己。

岗位划分越来越模糊,工作职责越来越多,可是到手的工资却因为转正之后的五险一金扣除变少了。

小胡一边假装吃着老板画的大饼,一边规划着接下来的路,很快,另一个合适的机会,从HR初试、到部门主管面谈、再到最后的录用,经历了重重选拔,小胡跳槽了,机会也来自Boss直聘。

小胡还年轻,这段经历对他来说根本算不上损失惨重,甚至可以说得到了锻炼。

虚假广告:Boss直聘无Boss

Boss直聘一直以来的slogan都是——“找工作,只跟Boss谈。”

基于这个定位,衍生出了各种跟Boss有关的广告语,也确实让Boss直聘从一众招聘平台中脱颖而出,迅速在地铁站、公交站等场所大面积铺开,形成了一股洗脑之势。


比阿根廷输球更让人想砸电视的,是boss直聘“传销式”广告…不难理解,“只跟Boss谈”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让应聘者和老板直接在线聊天、甚至可能当下就获得offer,大大提高了面试效率,解决了求职空窗期零收入的尴尬问题。

但是仔细想想,有两个问题充满矛盾:

1、什么样的公司,才会跳过HR,直接被老板面试呢?——恐怕是刚起步、人手不足的创业型公司。

2、即便真的是职能完善的大公司,就能和Boss直面对谈么?——恐怕是只有披着Boss外衣的HR。

自称曾任Boss直聘华东市场公关经理的虎嗅作者朱利安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Boss直聘中)让百事缠身的老板有时间去跟应聘者扯淡的企业是占据全部企业数量80%的A轮前初创型公司,因为这些企业有的甚至连HR都没有,剩下20%成长阶段较好的公司则是由HR或主管来完成沟通的任务。

……

BOSS直聘并非伪命题,但其核心产品逻辑仅适用于占据各行业绝大多数的小公司,如同饿了么的主要B端客户都是面向客单价30元内的餐饮外卖小店一样。

看起来,Boss直聘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他们深知这里提供职位的B端用户都是创业初期的老板,而C端,往往就是那些刚毕业、涉世未深、职场经验严重不足的大学生们。

没错,小胡的经历确实跟Boss直聘没什么关系,但是在Boss直聘上像这样职能不明确的公司却大有人在。

要说这会给求职者们什么影响,恐怕也是个漫长的蝴蝶效应。

“只跟Boss谈”并不是求职过程中非实现不可的愿望,但既然把它作为定位甚至是产品亮点,Boss直聘确实得好好反思一下了。

摆不脱的传销画风
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20这只15秒的鸡血广告,除了强调了“只跟Boss谈话”,还用一群形态各异的演员演绎了一场极其亢奋的讨薪运动。

%20勇敢提出需求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但是这浓浓的传销风,确实让不少人深感不适。

而这也不是Boss直聘第一次与“传销”字眼有染。

今年6月11日,李文星家属对BOSS直聘网站一案的撤诉,让这个已经过去一年的案子又重新被大家提了起来。

2017年5月18日,东北大学毕业一年后的李文星在BOSS直聘平台找到一份工作,却没想到陷入了传销团伙的骗局。前往天津静海就职的李文星很快就被控制起来,看管跟随、控制手机、限制其与外界的交流。

2017年7月14日,李文星的尸体在静海镇新104国道153公里700米处的水坑内被发现。

惨剧的发生,不能归咎于平台。但是后来被证实的Boss直聘审核中的疏漏,确实让传销组织钻了空子。

甚至可以说,Boss直聘的浑水审核是李文星踏入传销组织的引路人。

知乎网友 @景辰 曾在事发后做了个测验:

注册Boss直聘,以企业身份选择了“我要找人”,并且设置了有“传销头目”字样的头像,和“传销头目”的名称,以及“人傻钱多的速来”的职位描述。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职位很快就发布成功了。


图片来源:知乎网友@景辰 图片来源:知乎网友@景辰

根据虎嗅作者的文章描述,Boss直聘的城市团队压缩在15个人内,且绝大部分都是销售,他们的审核工作更倾向于完成销售kpi而非风险过滤:

第三道审核,即能够掌握本地区所有企业名录的把关人是本地区的商务总监、城市经理。虽然名为审核的最后一关,但却是地区销售业绩的直接获利者,其审核资质的注意力集中于该企业的发展程度能否给平台支付付费工具从而带来足够的广告收入。

总结下来就是,利益为王。

对此,Boss直聘的CEO赵鹏接受采访时表示:

回顾本次李文星事件,我们意识到自2015年初以来,平台执行的“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这一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及时更新这个策略,是我们的问题。教训很惨痛。

没错,Boss直聘的教训是很惨痛。但对于李文星的父母来说,痛失爱子,不亚于给这两位老人的后半生判了无期徒刑。

从魏则西事件、李文星之死,到最近的滴滴空姐遇害案,这些都是互联网双刃剑带给我们的黑暗面。

这些年轻生命的逝去,除了让人扼腕叹息,是否能为今后的生活进程带来改变,才是活着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你无法想象一个稚嫩的生命会以何等纯真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就像早已经历过社会洗礼的“油腻中年人”无法对人完全交出信任一样。

我们可以提醒他们,要小心、要谨慎、要“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我们也可以一起努把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创业公司需要人才,人才更需要靠谱的老板。

Boss直聘这类招聘工具,既然作为工具,就应该行使工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辅助不操纵的功能。不袒护、不包庇,去伪存真,真正实现甲乙双方的信息透明。

加薪的手段那么多,你偏要选最low的一个

Boss直聘在后来的公关抽奖中表示,世界杯广告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式呈现,是想营造出一种世界杯赛场观众席热情呐喊的氛围,没想到后来弄巧成拙,引来大家群起而攻之。


重点错! 重点错!

大家厌恶的并不是那些声嘶力竭的呐喊本身,而是呐喊的内容。

虽然虚怀若谷的年代早已过去,现在的年轻人被鼓励要勇敢争取属于自己的待遇,可是这样手舞足蹈、敲锣打鼓的讨要方式,是不是有点太恶俗?

加薪、升职,这些我们被教育了多少年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得到的东西,变成了挂在嘴边的口号,多少人都被Boss直聘这15秒的“讨薪”带俗了。

这种低俗的讨薪,其实是一种逐渐崩坏的价值观。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些“粗俗、鄙陋”的行为越来越成为主流,那些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反而被有些人嗤之以鼻,综艺节目、电视广告、段子手们看似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其实是在邪恶地拽着人们倒退。

陈佩斯曾经炮轰现在调侃残疾人、把“骗人”和“被骗”当成笑料的小品:

现代戏剧都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但还有些人用这种原始的、简单的手段去取悦人,如果我们能容忍他,就说明我们的价值判断都出了问题。

这确实是一个讲求速度的时代,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为了追求时效而牺牲品质。

对于这样正在拉低整个社会价值观的行为,我们不能用几句口水战就结束对他们的讨伐,而是跟他们“杠精”到底。

随手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如何给老板提加薪”,给出的答案不管花样多么高大上,都提到了一个前提:

审时度势很重要。

显然,歇斯底里地打扰老板看球,ta只会让你负分滚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八卦女频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