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先生在广州某500强公司担任高管,酷爱保时捷,2018年刚刚更换了一部华为Mate RS保时捷设计,而在此之前的十年里,他一直是苹果iPhone和三星Galaxy旗舰用户。最近两个月,梁先生所在的保时捷车友会中有约40个成员都陆续更换了华为Mate RS保时捷设计手机,在其车友会中占比迅速超过了10%。
李女士是国内著名女性人力资源创业者,目前担任某人才机构董事长。作为资深“果粉”的李女士,今年自己也换上了华为Mate RS保时捷设计,同时还给公司核心高管团队每人配了一部。
事实上,华为Mate RS保时捷设计,今年4月一经发布,便成为社会精英的标配,高晓松、郑渊洁、SCC超跑俱乐部成员……都成为它的忠实用户。这款手机大有来头,今年是保时捷跑车诞生70周年,推出了2018款911 GT3 RS作为献礼,同时还通过保时捷设计找到华为为其“高定”一款手机,也就是华为Mate RS保时捷设计。除此之外,还有奢华设计、前沿科技加持,因此受精英人群追捧,并不意外。
日前由华为MateRS保时捷设计用户和媒体组成的用户访问团前往华为深圳总部和华为松山湖生产中心调研,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12名华为MateRS 保时捷设计用户参观走访了华为手机生产线,并与华为相关负责人座谈,他们共同的目的是希望探究华为Mate RS保时捷设计的诞生和华为品牌崛起背后的秘密。华为手机最初面向运营商业务,如今面向消费者的业务也风生水起,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排名第三,并预计将于今年出货量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更重要的是,在高端产品上,华为手机开始成为越来越多顶级圈层用户的共同选择。
用户访问团在华为松山湖生产中心合影
华为手机品牌崛起的秘密
参与此次活动的用户李女士对《壹观察》表示,作为消费者,她个人非常喜欢华为Mate RS保时捷设计,这是一款在技术创新、设计理念以及品质都做到极致的产品,作为人力资源创业者,她更关注华为品牌成功崛起背后的“神秘力量”。
此次活动邀请到的12位华为Mate RS保时捷设计用户,他们主要来自地产、传媒、金融、百货、零售、人力资源等行业,大多是公司创始人或高管,其中也不乏保时捷超跑车主。华为向这些忠实用户和媒体们开放了华为松山湖生产中心、华为EBC展厅,以及由华为公司国际咨询委员会顾问、《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作者之一田涛教授主持的分享课。
用户访问团在华为培训中心与田涛教授合影
田涛教授向用户访问团成员分享了华为品牌成长的力量来源:来自其价值观和制度管理,它让18万员工目标一致,以客户为中心,通过长期技术和创新,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带来价值。
超过苹果的技术投入
华为是最重视研发的中国科技企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十年间华为研发投入高达3940亿元,仅2017年研发投入就达104亿欧元(约合811亿人民币),占比营收的14.9%,超过苹果,位列全球研发投入排名第六位。
通信行业是驱动第三次技术革命以来的核心技术,今天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未来的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时代都建立在通信技术的高速连接基础之上。华为早期也曾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转化上走过“至暗期”,这造就了华为对重趋势、重技术、重创新的企业性格。
华为目前全球员工约18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8万,占比员工总数的4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华为以4024件国际专利占据公司申请量排行榜第一名,超过了美国英特尔公司(2637件)和美国高通公司(2163件)。截至2017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专利授权74307件,申请中国专利64091件,外国专利申请累计48758件,其中90%以上均为发明型专利。
目前华为在全球有14个研究所,36个联合创新中心,完成聚合全球人才与优势资源,共同缔造华为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
“黑科技矩阵”式创新
基于数十年来持续的研发投入,以及对趋势的准确判断,造就了今天华为终端“黑科技矩阵”式的终端新型业务开发模式,其中重要的代表就是高度保密的华为2012实验室。据说,2012实验室的名字来自电影《2012》,当时华为考虑要在未来发展中占得先机就必须构造自己的“诺亚方舟”。据媒体报道,华为在重点技术创新和产品转化上的“黑科技矩阵”,投入研发工程师超过1万名,这个数字可能其在中国所有竞争对手的总和。
华为今天在智能手机行业收获了“甩别人一条街的技术优势”,如自主麒麟处理器、解决Android系统卡顿顽疾的“换心手术”,以及“吓人的技术”GPU Turbo,都由这个巨大的研发矩阵共同驱动。华为手机由此也建立了全球唯一具备与苹果相同的“端-云-芯”协同能力,在Android手机体验上具备有望超出苹果iPhone体验的潜力,并且在重点创新方向上已呈现出明显的引领者趋势。
智能手机作为竞争非常激烈的红海市场,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供应链门槛很低,单一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都已经非常困难。而华为呈现出连续“甩别人一条街的技术优势”,最终构建和强化了面向高端用户的强产品感知影响力实属难得。
以华为Mate RS保时捷设计为例,其展现的前沿科技已无须多言,在手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仍有两大创新创世界第一,如全球首款512GB机身存储手机,再如这是全球首款采用双面指纹——前置屏内指纹和后置电容指纹的手机,正反解锁都方便,反正都可用于移动支付,对于高端精英人群来说,很好地解决了安全性问题。
顶级品牌联合跨界
顶级品牌联合跨界,是不同品牌快速深度触达不同“超级用户”群体的最有效方式。但是顶级品牌严苛的品牌管理体系,也让其对合作方的品牌、产品和人群都有明确的要求,简单来说就是“对等”。
一部华为Mate RS保时捷设计,实际上凝聚了三个行业的知名品牌:汽车行业的保时捷、摄影领域的徕卡,以及手机行业的华为,这在今天的三家企业所在的领域也都是绝无仅有,但也注定了其中的艰难与努力。
华为消费者业务相关负责人曾经对《壹观察》讲述过其中的幕后故事:当初华为拜访徕卡是“三顾茅庐”,最终打动徕卡高层的是华为的诚意、产品创新、快速提升的全球市场份额和品牌能力。而之后的合作影响力也远远超出了徕卡原有预期,如今徕卡与华为已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共同推动徕卡积累百年的摄影技术在智能手机产品上的创新。与保时捷设计的合作初期也并不容易,当保时捷设计高层看到了华为Mate 9 Pro的工程样机,同样精于设计的保时捷,认为华为的产品理念和企业文化与自身非常契合,最终诞生了华为+保时捷设计+徕卡,这个智能手机行业历史上最强悍的跨界品牌合作。
超级种子用户
1987年,华为才刚刚创立,当时还只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企业;31年后,华为成为世界500强排名第83位的全球企业。华为成长的历史,就是中国科技企业30多年来全球奋斗和崛起的代表,消费者业务的崛起和在顶级旗舰手机产品的成功,也让外界看到的华为增加了更多“神秘感”。
实际上,华为品牌崛起背后的力量并不神秘,就是坚持不懈的重技术、重投入、重创新,用“超级产品”来赢得“超级用户”,又通过“超级用户”收获了“超级品牌”。与保时捷设计和徕卡成功的顶级品牌联合跨界,是华为自身能力和品牌提升的印证,也为华为手机成功打造顶级旗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今,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华为企业形象越发清晰,不仅有助于中国企业家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理念,也有助于不同圈层用户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华为。而华为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贴近消费者,更好的把握技术投入和产品创新趋势,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忠诚度。
华为大中华终端业务部相关负责人在活动结束时对《壹观察》表示,未来将有更多用户访问团走进华为,带走各自感兴趣的答案。而每一个用户访问团成员,都将成为华为在不同圈层用户中的一颗“种子用户”,他们同样也将影响着华为的未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壹观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