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闲置、坏车、减量!负面不断的共享单车梯队或迎全面洗牌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08:11:5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今天,武汉市首次公布共享单车服务质量评估报告,报告显示,摩拜、OFO、哈罗单车得分均未超过80分,其中,摩拜77.31分、OFO67.56分、哈罗单车66.50分。根据这一评估结果,武汉市决定以考
  今天,武汉市首次公布共享单车服务质量评估报告,报告显示,摩拜、OFO、哈罗单车得分均未超过80分,其中,摩拜77.31分、OFO67.56分、哈罗单车66.50分。根据这一评估结果,武汉市决定以考核结果为基数进行分批实施调减:摩拜调减4.55万、OFO调减5万、哈罗调减5.45万。
摩拜回应:支持,对市场没影响 摩拜回应:支持,对市场没影响

这已经不是共享单车第一次被要求“瘦身”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都曾开展整治工作,甚至还波及到了淄博、福州等中小城市。

对此,武汉地区摩拜负责人表示,“摩拜对于这一行为是表示支持的,因为“减量”这一举动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行为,有利于维护行业的健康和发展。而且摩拜早就提出要进行精细化运营,旨在通过科技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而不是单纯比拼数量。”

根据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发布的共享单车服务质量评估报告,共享单车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路面单车管理乱象仍然存在,二是运维人员配比不达标,三是社会满意度不高。

对于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负责人并未详细作答,仅表示用车秩序是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的。

不仅如此,该负责人认为,减量并不会对共享单车市场造成实际的影响。

闲置、坏车,共享单车唱衰之声不断

一般来说,监管部门的“拨乱反正”是伴随新生事物有序发展的必然过程,但联系到最近弥漫在共享单车的种种阴霾,多地出现的减量举动似乎只是共享单车抢占市场的副产品之一。

即便没有“减量”问题,最近聚焦在共享单车的目光也已经足够炽热了。从此前爆出OFO员工开始降薪、持续不断爆出公司要大规模裁员、部分高管离职以及现金流断、到押金现缺口等负面消息,OFO最近可谓是千疮百孔。

伴随着对于共享单车盈利模式的怀疑,唱衰共享单车的势头也愈发迅猛。虽然ofo单车宣称已在包括武汉、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城市,以及百座三线城市实现了盈利,而根据《长江日报》的报道,摩拜和哈罗单车也已经在湖北实现了盈利,但共享单车的确还需要面对重重问题。

据《北京晚报》报道,截至4月底,北京市尚在运营的运营共享自行车总数在190万辆左右,局部地区仍有一半处在闲置状态;而在《劳动报》的报道中,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保守估计,目前市面上只有不到六成的单车是完好的。


不仅如此,《新京报》今天报道了共享单车的运维状况,文章指出,目前共享单车公司普遍采用第三方外包的方式来做运维,克扣工资、突然辞退、吃空额等普遍存在,这也导致了共享单车运维人员大量流失。 不仅如此,《新京报》今天报道了共享单车的运维状况,文章指出,目前共享单车公司普遍采用第三方外包的方式来做运维,克扣工资、突然辞退、吃空额等普遍存在,这也导致了共享单车运维人员大量流失。

共享单车梯队或将重新洗牌

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共享单车,从2015年的崭露头角,到2016年的资本疯狂涌入,在到2017年的第一次“洗牌”,2018年的共享单车市场成了OFO,摩拜,哈罗的“三分天下”。

这场白热化的竞争进展到了“免押大战”,先是哈罗单车推行全国范围芝麻信用免押骑行,很快摩拜单车也宣布在全国百城开启新老用户全面免押,且无任何条件限制,无需信用分。相对来说,接连取消月卡优惠以及20座城市免押金骑行的ofo劣势明显。


目前来看,似乎没有哪一家平台占据绝对的优势,随着资本的重新入局,共享单车梯队或将迎来洗牌。摩拜单车被美团点评全资收购;哈罗单车被蚂蚁金服接连注资,成为阿里巴巴的亲儿子;坚持“保持独立运营”的ofo凭借前期积累的市场优势在“烧钱”的旋涡中苦苦挣扎。 目前来看,似乎没有哪一家平台占据绝对的优势,随着资本的重新入局,共享单车梯队或将迎来洗牌。摩拜单车被美团点评全资收购;哈罗单车被蚂蚁金服接连注资,成为阿里巴巴的亲儿子;坚持“保持独立运营”的ofo凭借前期积累的市场优势在“烧钱”的旋涡中苦苦挣扎。

小财女也问了问身边喜欢骑共享单车的朋友,上海的小G同学之前是OFO的月卡用户,但恢复原价之后,骑得比较少了。

小S说自己一开始用的摩拜,后来小黄车比较多,就用的小黄车,但体验下来发现坏车率太高了,又骑回了摩拜。小Y补充说,目前喜欢哈罗,有时候车锁有问题,锁了也显示没锁上,投诉很快就收到了回馈,就算忘了锁车也没问题,在手机上反馈给后台就可以,不会扣钱。

在小财女看来,究竟谁会笑到最后,还真不好说。

资本砸出来的“烧钱热”,只能推动新一轮的行业洗牌,归根结底,共享单车平台争夺的核心还是用户。当价格优势消失,单车平台还是应该深耕用户体验。对于吾等普通人来说,车好不好骑,锁好不好开,投诉反馈快不快,这些才是我们最最关心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经女记者部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