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儿童眼中的互联网世界:潘多拉与巧克力并存-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08:06:24]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六一儿童节快乐! 近日,据《中国科学报》报道称,17位院士联名发出四方面的呼吁,包括真正全面地推行网游实名注册制和设立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呼吁加强网游广告管理和网友推广信息及场景,呼吁家长多陪孩子,
六一儿童节快乐!

六一儿童节快乐!

近日,据《中国科学报》报道称,17位院士联名发出四方面的呼吁,包括真正全面地推行网游实名注册制和设立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呼吁加强网游广告管理和网友推广信息及场景,呼吁家长多陪孩子,以及呼吁至少一天的无网游日等四个方面。

联名呼吁的中科院院士周成虎回应蓝鲸TMT记者称,“呼吁旨在期望孩子们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网络产品,希望孩子们可以多亲近大自然”; 父母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也相信孩子可以养成和拥有对互联网有很好的自控力,“有技巧地引导孩子们控制上网、游戏的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利于孩子的发展,通过呼吁,希望孩子们可以享受健康阳光、丰富快乐的生活。”

根据盈石集团研究中心整理的数据显示,中国儿童消费市场规模已接近4.5万亿元,其中儿童娱乐消费市场的规模突破4600亿元。

不难发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网络游戏、视频内容中充斥着暴力、色情、赌博以及歪曲历史、误导价值观的内容。对于正处于身心成长关键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容易出现沉迷网游、认知混乱、行为失范等一系列问题。

互联网作为重要的娱乐、教育工具、沟通平台,对青少年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完全对成后,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也值得关注,“防止青少年的沉迷、互联网反黄等问题,都需要整个行业重视”。

但令人遗憾的是,与网游产业飞速增长的销售额相比,我们看不到游戏公司配套的未成年人成长风险管理“同比增长”了多少?社会对网络游戏危害的思考以及应对,又“同比增长”了多少?

2017年7月,人民日报刊文四评《王者荣耀》,称游戏是人类的天性。但孩子尚不是成熟的理性人。在判断力这一重要的人生技能习得之前,恰当的干预和引导十分必要,而药方就在父母手里。

腾讯马化腾的回应比较遗憾,马化腾说,“不是所有游戏都是恶魔,家长不应该只看到游戏的负面”。

2017年腾讯发布的“王者荣耀”成为现象级游戏,与此同时,小学生、青少年玩家沉迷王者荣耀的新闻事件,此起彼伏。舆论声讨下,腾讯不得不推出游戏防沉迷系统。

抢滩儿童经济,应把控内容关

1、重灾区:网络游戏成瘾

据《2017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额将达到2036.10亿元,同比增长 23%;其中,基于手机的移动游戏市场份额占比高达57%。

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等8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庆祝2018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的联合通知》,再次强调将加大对游戏等网络精神产品对少年儿童影响的监管整治力度。

一位北京高校的教授在谈及“应不应该阻止孩子玩网络游戏”时,向蓝鲸TMT记者表示,需要正确的认识游戏吧,玩游戏没错,错在玩游戏上瘾。但是每个人衡量是否上瘾的标准不一样,就我个人而言能保障成绩不掉就正常。而且作为家长切记不要过分或者正面直接的遏制孩子玩游戏,你越是不要他玩他越是迷(孩子有逆反心理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中国的孩子的兴趣爱好少,这是导致迷恋游戏的主要原因。带他认识世界而不是强行拉出虚拟世界。当他认识的越多,知道的越多。他会发现除了游戏还有更多有意思的事物。

未成年儿童痴迷手游,是否影响学习,危害成长,几乎没有家长会给出否定答案,而从媒体报道的一些案例来看,“王者荣耀”不但已经成了危害中小学生的精神鸦片,甚至也早被网友称之为“王者农药”。就是论事,从游戏角度看,“王者荣耀”没有原罪,而是欠缺的有效制度监管,让这一本身性质属于“限制级”的手游,因为对玩家年龄层次的制约失守,才让近千万少年儿童因无法拒绝而深陷其中。因此,当务之急是需要政府监管出手,沉溺手游的危害,不亚于侵蚀儿童肌体和心灵的慢性病毒,“王者荣耀”的手游乱象面前,政府更需要用大力整治和完善的制度监管来“救救孩子”。

2、围绕教育内容布局智能硬件终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手机、平板为主的智能设备全面普及加上信息的不断泛滥,本就缺乏辨别力和自律力孩子们对这些新欣的信息和设备越来越沉迷,再加上受到一些父母的影响、不断的在孩子面前成天玩手机、平板,导致孩子对本就枯燥无味的学习越来越缺乏兴趣。这样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孩子开始越来越沉迷于智能设备,对学习越来越缺乏兴趣。

而儿童机器人此时就刚好成为了最好的需求。

比如儿童机器人可以把各阶段中的知识囊入其中。对于失去学习兴趣的孩子以多种模式,游戏、娱乐、故事、音乐等,通过深度学习的技术给孩子输送不同的知识,不仅让孩子有了自己的智能设备,同时,还可以在玩儿的过程中轻松学到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一些患有特殊疾病的孩子来说,往往会在社交和情感方面遇到严重的障碍。就比如患有孤僻症的孩子来说,他们通常很难同人类保持眼神的交流,但是同机器人互动的时候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但也有家长不赞同家长使用诸如智能手表之类的产品去监督孩子。

“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对孩子履行监护作用,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形成心理压力,让他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家庭环境,更多地只是在重复学校的严肃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有多种方式,营造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可以制定一些家庭成员人人遵守的规则,这也是可行的。家长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好既是指导者又是引导者的角色,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也会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然,儿童教育本身在具备普适性的同时,也有其个性,对孩子的教育还是要视具体情况决定。”教育专家称。

3、直播行业乱象太多

以网络涉黄为例,除传播大尺度淫秽文字、图片、视频等“传统”形式外,更出现了“裸聊”、打着“涉黄”擦边球的“网络主播”等新模式。

5月21日电,日前,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8部门下发《关于庆祝2018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的联合通知》,对今年“六一”活动作出具体部署,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的要求,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组织好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

通知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时代新人”的生动局面;优化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从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和维护国家长远发展着眼,加大对以游戏、文学、直播、视频等为代表的网络精神产品对少年儿童影响的监管整治力度,引导少年儿童绿色阅读、文明上网;多为儿童办好事实事,针对少年儿童的不同需求和年龄特点,为他们学习成长创造条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厚爱送到少年儿童身边。

5月31日讯,今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以及腾讯公司联合发布了《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系国内首次专门针对青少年网络安全的全国性社会调查。

本次调研主要覆盖年龄13-18岁的青少年,除了针对他们的用网情况和网络安全问题进行调查,在问卷中同时增加了对父母上网情况的了解,希望借此初探父母上网活动和子女用网教育之间的联系。

个性化、品牌认知度高的内容仍是稀缺资源

有观点认为,在教育领域,品牌认知度极为重要。在很多家长和学生看来,线下补习英语、数学以及选择出国留学中介机构等都有较为固定的选择,原因在于教育领域的试错成本极高,因此家长和学生更愿意原则口口相传的教育品牌和机构。

而在内容领域,虽然众多上市公司已经切入,但目前尚未跑出独树一帜的选手,众多内容生产提供商面临着同质化严重等尴尬的局面。现在幼教内容发展的瓶颈在于,很多机构不能在现有基础上产出高质量内容。而优质内容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早幼教产品同质化现象,李梦娜表示,以早幼教APP和绘本为例,虽然打着各种理念的产品种类繁多,但是真正本质上的内容迭代未必有那么快。

由于受众年龄段、认知方式等因素,在幼教内容领域,以动漫或动画形式呈现内容被广泛使用。通过生动可爱的卡通形象寓教于乐,早已成为幼教内容发展的趋势。

挖掘社会责任和业务增长的平衡点

一位幼教行业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青少年教育类产品比较成熟的变现方式是“IP+内容+产品”,基本都是这个路线。

在分享投资分析师李梦娜看来,虽出现过爆款的内容产品,但是很多都因盈利问题无疾而终,以线上APP产品为例,涵盖了了艺术、语言、认知、益智多个领域。这些线上工具基本走的是APP-少儿IP-实体产品的路线,但在早期阶段除了软件付费和广告以外缺乏可行的盈利模式。酷学多纳负责人陈婉青则认为,现在大部分用户在移动端的支付习惯已养成,更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优质内容在移动端的收入增长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对于纯原创形态的内容产品,要努力做到素材的多渠道使用及多元化呈现。”

另有观点认为,由于受众与付费者群体不同,孩子的使用感受未必能与家长达成一致,作为付费者的家长们却拥有较为复杂的决策流程,家长们追寻产品背后的教育理念,即“使用这个产品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因此,口碑传播和KOL(意见领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前述业内人士认为,内容的质量是关键,而非渠道。在优质内容基础上开放的IP才更具生命力。当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压榨"产出的幼教IP,效果并不理想。以迪士尼为例,其各种早幼教类产品都是基于长期优质内容的不断积累和开发。变现是幼教内容必须要迈过的“山丘”,而IP可能是内容变现可行方式,但一切都要基于质量。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认为,净化网络环境需多方发力,除政府、网民外,互联网企业平台作为传播渠道,是目前需要大力倚仗的力量,应履行自身企业责任,积极自查自纠。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