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滴滴出行可谓喜忧参半,大举进军共享单车领域攻城拔寨的同时,顺风车乘客遇害事件令滴滴焦头烂额;而在自动驾驶领域,被英特尔收购的昔日“巨头”Mobileye获得了800万辆的订单,一举奠定了未来几年内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地位;而在近两年大热的智能音箱领域,谷歌正悄然超越它的老对手亚马逊……
1.滴滴加注青桔单车 已下单200万辆单车
在与ofo关系僵化后,滴滴逐渐开始在共享单车领域发力。据媒体报道,滴滴开始增加投入,计划生产200万辆共享单车。据了解,滴滴已向两大老牌车厂天津的富士达和深圳的喜德盛下了订单,其中富士达在150万辆左右,喜德盛在50万左右。相关人士表示,滴滴今年预计将投放超过300万辆共享单车。
简评:滴滴出行已经将青桔单车视为重要的业务板块,可以预见,摩拜与ofo主导下的寡头垄断格局即将迎来变化。
2.德国制定首个自动驾驶汽车伦理准则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一些事故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自动驾驶系统的“算法”难免会关系到一些伦理问题。近日,德国为自动驾驶汽车制定了首个伦理规则。该规则提到,如果自主驾驶系统比人类司机造成更少的事故,那么自主驾驶系统将有道德责任。相比对动物或财产造成的伤害,系统必须最优先考虑人类安全;如果事故不可避免,禁止任何基于年龄、性别、种族、身体特征或其它区别的歧视等。
简评:虽然自动驾驶有望减少事故发生机率,但有事故发生几乎是必然的。因此,自动驾驶系统的伦理准则就显得尤为值得关注,德国此次发布的规则也十分值得其他国家参考。
3.曝Wear 3100可穿戴芯片将支持眼球追踪对于可穿戴行业来说,高通芯片的更新对产品的性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日,高通透露将会在年内发布下一代面向智能穿戴设备的芯片——骁龙Wear 3100。有消息源称,这款芯片具备四个ARM Cortex-A7处理器核心,在功耗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并支持眼球追踪,并会应用到可穿戴设备和一些AR设备上。
简评:近两年可穿戴设备没有迎来巨大的突破,原因之一就是Wear 2100的性能所限,而当支持眼球追踪的Wear 3100推出后,可穿戴设备市场或将迎来新的面貌。
4.英特尔旗下Mobileye获800万辆自动驾驶订单在被英特尔斥巨资收购后,著名自动驾驶方案企业Mobileye获得了更丰富的资源。近日,据外媒报道,英特尔与欧洲某汽车制造商签订了合同,将为800万辆汽车提供自动驾驶技术。根据协议,英特尔将于2021年开始提供专为自驾车设计的EyeQ5芯片,并提供不限于避撞、自动制动和基于雷达方案的巡航模式等功能。
简评:Mobileye在被英特尔收购前就是自动驾驶领域首屈一指的公司,而从本次达成的协议也可以预见,英特尔将非常有望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玩家。
5.智能音箱Q1出货量:谷歌首压亚马逊 国内阿里居首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谷歌旗下智能音箱Google Home和Home Mini第一季度出货量为320万台,而亚马逊Echo系列出货量为250万台,这是谷歌在出货量方面首次超越亚马逊。而在中国市场,2017年第一季度智能音箱总出货量为180万台,其中阿里巴巴旗下天猫精灵在今年第一季度出货量达到110万台,而小米旗下的小米AI音箱销量为60万台,排名第二。
简评:中国智能音箱市场的发展速度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巨头纷纷用补贴和低价来抢占市场,但与此同时,智能音箱的功能和体验则仍需持续提升。
6.高通推出全球首款扩展现实(XR)专用平台在近几年VR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移动计算平台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移动VR设备的体验,而高通在其中更是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近日,高通发布了全球首款扩展现实(XR)专用平台——高通骁龙XR1。据介绍,XR1是向主流用户提供高品质XR体验、同时支持OEM厂商开发主流终端的下一代平台,支持3自由度和6自由度的头部追踪和控制器功能,捕捉延迟在20ms以内。XR1平台还针对增强现实(AR)体验进行了特殊优化,通过人工智能(AI)功能提供更佳的交互性、功耗表现和热效率。
//article.pchome.net/content-2066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