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差评”发文回应质疑背后:“洗稿”这件事,终于被摆上了台面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07:56:29]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2015年差评创始团队成立时,或许做梦也没想到近三年后的今天,他们会因为一笔融资和关于“洗稿”的质疑而被推到风口浪尖。 事情的经过,昨天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已经全程为大家梳理了
2015年差评创始团队成立时,或许做梦也没想到近三年后的今天,他们会因为一笔融资和关于“洗稿”的质疑而被推到风口浪尖。

事情的经过,昨天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已经全程为大家梳理了一遍,想回顾的朋友可以点击《腾讯能不能投资“差评”?》再品一品。

最新进展是,或许因看到腾讯前一日“如与腾讯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不符,我们将协商退股”的表态以及后续沟通不太顺畅,或许是业内强烈的反弹让人不适,再或许是舆论压力过大希望能够澄清,今天凌晨“差评”在其入驻的各大平台上连发数篇文章回应质疑。牛妹从其中一个平台上随手截了几张,给大家感受一下:


“差评”发文回应质疑背后:“洗稿”这件事,终于被摆上了台面 在这几篇长文中,“差评”团队回应了此前广泛被业界质疑的“洗稿”问题,贴出了与霍炬的判决书(结果是“原告主张被告侵害其著作权依据不足”),介绍了目前的团队,重申了公司的梦想,以及向腾讯这个“可能即将不是投资方的投资方”致了歉。

不过“梦想这东西,他们有没有我不知道,反正我有”,这话是说给“没有梦想”的腾讯还是质疑“差评”的业界人士,就不得而知了。在微信公众号上,他们机智地把这篇文章的标题改为了《5000人的朋友圈是有局限的》。

有知名媒体专家、投资人士在谈到“差评”的回复时说:“差评还想人为制造所谓族群对立,把对方说成是油腻的一群老男人,自己则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隐隐就是要说夕阳vs朝阳了。这种小孩子居心,真的,我这种老男人一眼就看穿。讲真,老男人油腻不油腻不知道,但论鸡贼,小辈们还嫩了点。这点道行,当没见过么?”

事实上,整件事件的核心不在“梦想”,在“洗稿”。

什么叫洗稿?简单点说,就是沿用别人文章的立意、逻辑,引用别人文章里的素材乃至标题,然后简单粗暴地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就成了自己的原创文章。和抄袭那种一字不落的做法不同,会洗稿的人其实早就想好了怎么规避抄袭指责、改头换面、重新产出、不标注原始出处,即便是闹上法庭,最终结果对原作者也非常不利,上面霍炬与“差评”的官司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今年年初,知名大V六神磊磊和周冲因为一篇文章是否“洗稿”唇枪舌战了好几个来回,最终因无法判定对方抄袭而不了了之。这是“洗稿”进入很多吃瓜群众视野的开端。而这一次,“差评”有可能因为被质疑“洗稿”而丢掉来自腾讯兴趣内容基金(TOPIC基金)的投资,“洗稿”这件事终于被摆到台面上来了。

大量内容从业者,俗称“码字工”对洗稿的态度很明确。再借用上述媒体专家的话,抄袭犯法,但洗稿的确不犯法——“不过,我必须要指出,法律是社会运行的最底线。”

现在我们关心的是,“洗稿”这件事对于投资机构,对于像“差评”这样的头部自媒体,是否同样被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对流量自媒体而言,每天要产出大量作品来维持和继续吸引更多用户,是否原创、有没有“洗稿”可能根本就不在考虑范畴之内。正如有业内人士所评价的,“原创的没有太高商业价值,抄袭的商业价值很大,这是媒体行业的一个现实”。

至于投资机构,牛妹随机询问了几位资深创投圈人士,以下是他们的回答。

机构一:“差评”现在有比较完善的“内容+电商”模式,流量也毋庸置疑,从变现的角度来讲对机构肯定比较有吸引力。

机构二:单从商业模式上来看,“差评”还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对象,未来盈利空间在那摆着。

机构三:存在道德风险的公司,我们会慎重考虑,市场上的投资标的也不少,没必要冒险。

“差评”天使投资人的一则朋友圈也了解下:


“差评”发文回应质疑背后:“洗稿”这件事,终于被摆上了台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理财不二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