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网点转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银行盈利模式的改变。在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传统的存贷利差给银行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发展中间业务、寻求新的盈利点成为银行业的共识。
在这过程中,银行势必要通过附加在网点中的其他各项业务谋求发展。在目前银行的中间业务中,已由结算业务、代收代付、银行卡业务及委托中介类咨询业务为主,逐渐演变成以客户理财、财务咨询、私人银行业务为主。
“消失”的面对面
一个多月前,建设银行(601939,股吧)在上海九江路上开出了全国首家无人银行。门口的保安变成了人脸识别闸机,银行柜员的工作由智能机具“接班”,大堂经理是一个叫“旺宝”的机器人。
5月8日,蚂蚁金服宣布国内首个车险图像定损的AI技术——定损宝正式升级。依靠基于视频定损的在线理赔智能解决方案,车主自己就能成为定损员,车辆损伤后随手拍照、拍视频就能即时完成定损,无须保险公司定损员上门。
科技对金融业的颠覆已势不可挡。不仅仅是纸质现钞与营业网点的日渐式微,物联网、传感技术等科技带来的智能化变革,正在颠覆金融业传统的“面对面”服务模式,“零接触”在未来将变成可能。
传统金融机构的思路已经改变。平安银行(000001,股吧)零售网络金融事业部总裁李明告诉记者,过去遇到问题,传统做法是增加网点、增加人手,现在首先想到的是技术解决。薛建华也坦言,以科技驱动的战略发展,使得银行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激增。“裁掉一个员工,就能省出一个网点的设备。而未来浦发银行(600000,股吧)50%的员工都要具备理工科教育背景。”
科技对金融的渗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入。两者的水乳交融,正孕育出中国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制度改革与技术进步的红利,正推动中国金融业快速前进。而今,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号角吹响,数字经济时代扑面而来,相关红利的释放,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