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马继华
在一个爱好麻将的国度,只要对手不“和”,自己“和不和”都无所谓,于是就会有很多奇葩的战略出现。比如,为了让对手发展受限,有的公司激进投资,将所有的对手可能合作的企业都变成“排他”伙伴,将所有的“对手的对手”都变成联盟战友。这样的发展会有前途吗?
历史一直在证明,一个内心只盯着对手的公司,为了遏制对手而做事情的公司,其实是没有什么前途的。曾经,中国联通(600050,股吧)就只盯住中国移动,但最后,中国移动一如脱缰的野马,领先优势越来越大。
5月16日下午,中国最牛逼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发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数据依然很亮眼,应该让这几天甩卖腾讯股票的港股机构投资者“大跌眼镜”。不过,漂亮的数字掩盖之下的却是这家巨无霸的成长无力。
根据财报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腾讯总收入为人民币735.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显然,这一数字对于一家市值5000亿美元左右的互联网怪兽而言已经是非常的不易,但是,我们也得看到,中国唯一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此前公布的同期收入增长达到了61%。
无可否认,腾讯是一家以游戏为主业的公司,虽然前一年一直在对外宣传“去游戏化”,力图改变社会形象,但我们却在其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中看到了更多的对于游戏的“着墨”。纵观最近多个季度的腾讯财报,这次对于游戏的描述是最多的,可见,腾讯的去游戏化已经失败,不得不重新拿游戏业务来恢复市场信心。
财报数据显示,腾讯一季度网络游戏收入同比增长26%至人民币287.78亿元,这一成绩也超过了2017年四季度腾讯游戏收入243.67亿元的表现,环比重拾涨势,增长达到14.4%。在此之前,据腾讯2017年游戏业务收入坐了过山车,其中Q3的游戏收入为268.44亿,而Q4为243.67亿;Q3的手游收入为182亿,而Q4为169亿,环比下降9%。
可以说,腾讯游戏在这个季度实现了久违的“逆袭”,但相对2016年末与2017年前半段的高歌猛进,腾讯游戏已经不复当年之勇,进入到了缓慢增长阶段。未来,随着中国游戏产业天花板的到来以及人口红利的见底,腾讯游戏业务将很难继续快速增长,能够维持稳定就已经非常难得。
还有一点我们需要看到,每年的第一季度(1-3月包含春节和寒假)都是游戏公司的旺季,同时也是电商公司的淡季,可腾讯的财报却不如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亮眼,更需要注意的是,2016年第一季度的时候,阿里巴巴当季营收只相当于腾讯的76.5%,而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这一比例已经提高到了84.2%,淡季的阿里营收快追平旺季的腾讯了。
新兴业务发展不理想,核心能力缺乏只能维持守势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游戏产业的巨无霸,腾讯怎么会失去前进动能呢?实际上,很多专业人士也都做出了分析,腾讯在“躺着能赚钱”的享受游戏红利之时,并没有进行核心研发能力的积累,相反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快速变现之上,当老的游戏周期到来之时新的游戏并未能接班,现在亡羊补牢也来不及了。
腾讯2017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达到了惊人的74.85%,但是,2018年第一季度利润同比增长只有64.79%,显示其盈利能力也在下滑,随着王者荣耀等游戏的逐渐平淡,腾讯的净利润增长非常有可能回归2015年时期20%多的增长程度。因为,游戏业务是具有强周期性的,而腾讯并未能在这个红火周期里把其他业务做起来。
在最被寄予厚望的新兴业务方面, 2018年第一季的收入同比增长111%至人民币159.62亿元,该项增长主要反映腾讯的支付相关服务及云服务业务规模扩大所带来的贡献。但是,腾讯财报再一次没有公布其支付相关业务的具体数据,也未将云计算拿出来好好讲讲。只是,据说微信支付提现收费立大功,增值服务收入469亿元人民币,而这与微信支付的份额下降放到一起来看,显然有点“杀鸡取卵”的悲壮。
同期来看,阿里巴巴的财报中却对云计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阿里云本季度营收43.85亿,同比增长103%,连续12个季度保持规模翻番。现在,阿里云已经连续与重要城市合作“城市大脑”,飞天操作系统获得国家大奖认可,云计算已经进入收获期,马太效应会越来越大。
如今,腾讯的核心游戏业务步入“常态”维持阶段,新兴的支付业务遭受到了支付宝强有力的阻击而市场份额缩水,云计算还未长大就已经疲态尽显,唯一可做的就是继续加大在微信这个流量宝库中的游戏激活,不得不放弃“初心”大规模上线小程序游戏,甚至,已经将之前每天一条的微信朋友圈广告增加到两条,以前一直宣传的所为“克制”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
精力财力主要用在遏制对手,投行思维战略迷失导致空心化失速
很多人不理解,一家这么有钱的公司,拥有游戏利润奶牛的互联网巨无霸,为何突然失速,为何在核心技术领域和研发创新上跟不上节奏。在这次腾讯财报公布之前,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就发文指出,腾讯在用投资收益弥补核心业务增长乏力,而这几年腾讯的主要精力却用在了遏制主要竞争对手方面。
据熟悉腾讯的人士透露,腾讯的很多行动反映了这家公司希望在中国竞争激烈的互联网领域和消费领域攻城略地,从而挤出竞争对手阿里巴巴,不让阿里入股这些业务。比如,投资互联网初创公司有助于引导这些公司的消费者进入腾讯不断发展的微信移动支付平台。此外,在众多交易中,接受腾讯投资的初创公司必须在协议文件中同意不接受阿里巴巴等腾讯竞争对手的投资或是不与其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我们很难相信,这一切的爆料都是真的。腾讯与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强的两家互联网公司,都位列世界互联网科技公司市值十强,这样的实力并依托中国14亿人口的巨大规模优势作为基础,完全可以出海与硅谷巨头们一决高低,在国际化方面做出自己的奋进,那才是星辰大海。退一步讲,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一样可以在很多领域和平共处、良性竞争,共同为新时代的中国建设添砖加瓦。可是,内耗却主导了一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竟然成了“战略”。
现在的事实也再次证明了,长期重资本于游戏,然后到处“撒币”阻遏对手,却不重技术投入。虽然巨头可以动用游戏盈余去建立“联盟”生态,动辄用投资买下整个行业,用这种方式去建立护城河和防火墙,但在实际中却是对创新的扼杀,甚至会成为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我们也看到,即便有这样的遏制行动,阿里巴巴还是一骑绝尘的向前,可怜的却是很多的中小创业者,成为了巨头案板上的肉,即便壮大如摩拜,也不得不在大股东的意志下强行转卖给美团。
灭霸很牛,集齐了原石后一个响指就让一半的英雄灰飞烟灭,可是,这样的霸气却是孤独的,更无法成为受人尊敬的众神之王。有没有梦想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格局,因为格局将决定高度。显然,腾讯定会有更高的格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北国骑士。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