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滴滴外卖无锡市场份额进一步下挫,单日订单量已下跌至高峰期的1/4,第三方数据机构DCCI发布的无锡外卖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在无锡市场份额方面,滴滴外卖只有6.9%,而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分别为51.6%和34.8%,不少餐饮老板感慨,“
滴滴外卖真是一场风,来得快,去得快。”
那么,滴滴外卖“
高补贴抢用户、高补贴引流量”的模式是否能够持续?滴滴在出行业务的“补贴大法”在外卖行业能否行得通?我们且来看看下面的分析。
1
长期以来,烧钱是大多数互联网O2O企业的主要业务发展模式,诚然,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初期,无一例外都是先投入再回报。
用海量资金投入市场,快速形成用户习惯和市场占有率,对消费者来说,消费者也乐于薅羊毛,乐见各种平台之间的商业竞争,最后均让消费者幸福感满满,获利的永远是用户。
在通过烧钱取得业务优势,乃至于问鼎江湖的企业中,滴滴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自2012年滴滴面市至今,其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网约车烧钱大战,2014年1月,滴滴和快的同时推出了打车大战,让网约车模式在中国快速普及开来,凭借着雄厚的资本实力,滴滴在2015年2月吞并了快的打车,实现了市场老大与老二的合并。2016年8月,烧钱大战持续的过程中,滴滴再次出手拿下了优步中国,彻底实现了自己从无到有,再到称霸行业的目的。
2
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无锡,滴滴在无锡掀起的这场外卖大战,滴滴外卖的补贴力度很大,外卖占比的市场份额数据上滴滴一路高歌,通过滴滴外卖订餐的订单数量短期骤然大增。
其实,究其根源我们会发现:
注册滴滴外卖的订餐用户,大部分是为了享受滴滴外卖近期所谓的开业大酬宾。
这红火的生意景象,特别像线下刚刚开业的小餐馆为了招徕顾客开展的促销活动。
比如,县城老家,经常有小餐馆开张第一个月:所有菜品均打5折,免费试吃,多买多送……等活动。
开业一个月内,此类餐馆生意必定极其火爆。
虽然,这种火爆很不错,但是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没有盈利模式的方式真的合适吗?一直到目前为止,滴滴外卖没有任何的盈利数据,也没有任何的成型盈利模式。
滴滴在文化基因里并不具备从事外卖行业的秉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李虹含。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