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李映泉
从最初一家电气控制设备的生产商,到节能技术服务商,再到综合能源服务商。近几年来,智光电气(002169,股吧)的业务形态经历了几次升级,每一次升级的背后都是技术的进步、模式的创新,公司所面对的市场空间也获得了成倍的扩张。
如今的智光电气,即将面临新一轮的转型升级。5月3日,公司与阿里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构建国内首个“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综合能源大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被公司视为赋能综合能源大服务的重要一步。
这一合作的出炉,很快在市场引发高度关注。消息公布后,智光电气股价连续3个交易日涨停。公司为什么会与阿里云合作?该合作会给公司发展带来怎样的意义?5月11日,智光电气总经理芮冬阳做客证券时报·e公司微访谈,为投资者描述了此项合作背后的战略部署。
建设新综合服务平台
智光电气公告显示,本次合作将依托阿里云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产品、技术及专家服务,结合智光电气能源应用场景与行业应用专家共同建设实施“基于大数据驱动的面向综合能源大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
该项目旨在紧跟能源革命和电力体制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公司在能源技术与服务领域多年积累的大量应用场景和行业经验,结合阿里云大数据技术在能效优化、工艺优化、品质提升等方面的平台支撑和智能决策支持,形成聚合效应,深入挖掘综合能源产业链应用数据价值,共同打造具有领先水平的综合能源大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
那么,这一“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综合能源大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会迎来怎样的应用场景呢?智光电气总经理芮冬阳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该平台将覆盖综合能源领域从技术开发、产品制造、系统集成到项目的咨询、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设备运维管理、技术改造、能效提升、能源交易等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链各重要环节。
“例如,大型工业系统能源设备运行过程的状态监测、故障预测、故障诊断,就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充分实现。过去我们在这一方面主要还是仅靠工程师人力来完成检测,如今通过在设备上置入芯片、数据采集等手段,将能够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分析、预警,大大节省了工程师的人力需求,并将工程师的经验以数据模型的方式保存下来,不断优化。”
芮冬阳告诉记者,类似的逻辑,还可以延展到: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控制;能源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大规模用户的能源设备运维服务;能源需求侧管理、负荷预测与能源交易;客户定制化能源系统和智能化集成制造等一系列的应用场景中。
互联网思维驱动
在与芮冬阳的交流中,“互联网+”是他经常提及的一个词。他认为,过去很多制造业企业谈及“互联网+”,但实际上做的事情还停留在“+互联网”,即在传统业务模式上添加一些互联网、信息化的应用,但业务模式、管理思维、企业基因依然还是彻底的传统思维。
“我们要实现真正的工业互联网,就绝不能仅仅只做"+互联网",而是要在企业基因上做改变,用互联网的思维来驱动所有业务的开展。”芮冬阳表示,本次与阿里云的合作,同样也会引入阿里云的互联网思维,在服务模式、制造模式、运营模式上创新,开发出信息技术与综合能源服务融合的全新业态,甚至重塑综合能源大服务体系。
根据此次合作,智光电气将引入阿里云作为战略基础平台,一方面利用阿里巴巴在云平台、大数据、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的技术保障项目成功实施;另一方面将智光电气在综合能源领域的知识积累部署到阿里公有云上,拓展客户广度,同时也能将阿里云上的智能工业大脑部署给公司优质客户,拓展客户业务合作深度。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以网络为基础、数据为核心、平台为抓手、安全为保障。对于未来的落地规划,芮冬阳早已胸有成竹,公司已经制定了三年期、五年期和远期的计划。
按照三年期的规划,将建立起智光电气专有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建立智光综合能源业务数字化模型样本,接入约1万台智光的大型节能设备,开展基础业务应用和节能设备的大数据和智能应用。
未来五年期的规划是,建立起基于数据驱动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数字化模型,接入涵盖节能、储能、用电、售电等综合能源服务一体全业务数据,形成以产品、客户、业务等多维度的数据中心、专业应用,构建综合能源创新服务体系。
智光电气更加远期的规划是,建立多行业应用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数字化模型,开放平台,接入第三方涵盖节能、储能、用电、售电等综合能源服务的全业务数据,并形成全业务数据中心,开放开发平台形成第三方综合能源智能应用部署,建设全行业综合能源大服务工业互联网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