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京东技术转型带来最大回报 第一季度财报昭示平台处于强势稳健上升期-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07:05:45]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北京时间5月8日晚,京东集团(股票代码:JD.O)发布了2018财年第一季度报告。一季度,京东集团基于GAAP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15.25亿元人民币(约2.43亿美元),在No

北京时间5月8日晚,京东集团(股票代码:JD.O)发布了2018财年第一季度报告。一季度,京东集团基于GAAP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15.25亿元人民币(约2.43亿美元),在Non-GAAP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10.47亿元人民币(约1.67亿美元),实现了连续八个季度的盈利。

一季度,京东净收入达到1,001亿元人民币(约160亿美元),同比增长33.1%,高于市场预期。其中,得益于全面的开放赋能,来自于第三方服务业务的收入,正在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第一季度在服务净收入上同比大幅增长了60.0%,实现86.30亿元。截至2018年3月31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达3.02亿,同比增长27.6%。

一季度,京东净收入达到1,001亿元人民币(约160亿美元),同比增长33.1%,高于市场预期。其中,得益于全面的开放赋能,来自于第三方服务业务的收入,正在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第一季度在服务净收入上同比大幅增长了60.0%,实现86.30亿元。截至2018年3月31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达3.02亿,同比增长27.6%。 长期以来,市场上存在一些对于京东模式质疑的声音。今年第一季度的京东财报,无疑给那些观望和质疑的人们一个很好的回复。盈利对于京东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能力的问题,并且在保持盈利能力的同时,不管是物流基础设施还是技术研发,京东也持续为公司未来的增长投资。如此强大的实力,昭示着京东正处于强势而稳健的平台上升期。

长期以来,市场上存在一些对于京东模式质疑的声音。今年第一季度的京东财报,无疑给那些观望和质疑的人们一个很好的回复。盈利对于京东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能力的问题,并且在保持盈利能力的同时,不管是物流基础设施还是技术研发,京东也持续为公司未来的增长投资。如此强大的实力,昭示着京东正处于强势而稳健的平台上升期。

物流网络拓展迅速,从自营物流向物流平台转型,成本下降可期

2018年第一季度,京东继续提升在中国电商领域的物流网络优势,截至2018年3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515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1,090万平方米。 京东旗下的京东物流基本完成了金额约为25.5亿美元的融资,占京东物流全部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19%。融资后,京东仍为京东物流的控股股东。通过此轮融资,京东物流可以进一步加强智慧供应链网络建设,支持京东的核心电商业务发展以及满足各领域合作伙伴的物流需求。

京东旗下的京东物流基本完成了金额约为25.5亿美元的融资,占京东物流全部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19%。融资后,京东仍为京东物流的控股股东。通过此轮融资,京东物流可以进一步加强智慧供应链网络建设,支持京东的核心电商业务发展以及满足各领域合作伙伴的物流需求。

5月8日晚间,京东集团召开业绩公告电话会议。在会议上,刘强东对于京东物流难掩骄傲。他表示京东物流是唯一具备全国性物流体系的公司。其他的物流公司大多专注于快递、大件物流、冷藏冷链配送、短距离O2O货运等不同细分领域,只有京东实现了在物流各板块的全覆盖,是唯一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达达)六大物流网络的企业。

过去几年,京东对于物流的大资金量投入一直受到不少投资人和分析师的质疑。大规模投入却没有带来足够的业绩,这样的支出是否值得? 2017年,京东的仓储装配费用达到了258.65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了23.46%。2018年一季度,仓储装配费用为71.73亿元,同比增长22.57%,增幅较2017年末略有下降。

在电话会议中,刘强东表示:对于广受诟病的大额固定资产投资问题,京东将在今年成立物流地产基金,使用第三方资金来撬动更多物流仓储的建设。去年是京东物流第一次向第三方开放,四季度来自第三方物流的收入快速增长,但提前新建仓储也使得京东在短时间内物流成本急剧提升。京东未来每季度依然会大量新建仓储,但会保持新建仓储和使用量平稳匹配,不会再出现短时间内物流成本大幅增加的情况。预计在未来5年内,来自第三方的物流将超过自营物流。

同时,刘强东表示研发费用的大额支出也将转化为物流运营成本的下降。2018年一季度,京东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为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到了87.2%,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去年同期的1.7%提高到了2.4%;技术研发也成为2018年一季度京东在各项成本支出中增幅最高的项目。京东期望借助于无以比拟的交易场景优势,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技术深入应用于提升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物流基金的搭建、第三方物流的引入还是先进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都将对于京东物流成本的下降大有帮助,而这也将直接作用于京东的业绩之上。

“两条腿”走路,自营、服务全面“开花”,服务业务收入加速增长

2018年一季度,京东实现网上直销收入914.98亿元,同比增长31.18%;实现服务及其他收入86.30亿元,同比增长33.25%。服务及其他业务的收入增速明显高于网上直销业务。

在网上直销方面,京东携手腾讯,获得了微信和QQ的一级入口,并联合组建团队打造“京腾无界零售”解决方案,结合腾讯的连接能力和京东的交易、履约能力,帮助品牌商更好地洞悉消费者行为,实现更加精准地营销,完成无界零售的最后一环。此外,京东还先后与今日头条、百度、奇虎360、网易、搜狗、爱奇艺等在国内市场流量最集中的App达成战略合作,不断降低线上获客成本。其中,京东还获得了百度移动端的一级访问入口,和在今日头条上开设“京东特卖”,并基于今日头条的大数据能力进行精准广告投放。

京东之所以能够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盈利能力,一方面源自于自营业务在利润率水平上保持稳定,另一方面得益于京东在对外开放赋能上的能力越来越强,来自于面向第三方的广告、物流、佣金等服务性收入呈加速增长态势,并于今年一季度出现了一次小爆发,同比增长达到60%,远高于去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增速。这体现了京东收入结构的合理化,及在对外开放业务上的极大增长潜力,成为京东重要的新兴增长点之一。

2018年一季度,服务及其他收入在净收入中占比为8.62%。尽管整体业务量较低,但京东集团对于服务板块表现出极高的重视度。 京东技术转型带来最大回报 第一季度财报昭示平台处于强势稳健上升期

过去的一年间,京东沿着向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的战略,进一步面向合作伙伴开放零售基础设施。不但推动了收入的大幅增长,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品牌商达成合作。2018年一季度,京东平台的第三方商家数量同比大幅增长42%,与此同时,京东凭借着资源和技术能力,不断向更大的线上线下市场拓展,先后与唯品会、万达商业、步步高(002251,股吧)等大型零售企业合作,为其提供供应链和物流服务,相比于线上零售额的15%,超过85%的线下零售才是未来电商真正要凭借能力角逐的市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京东财报中的第三方服务性收入包含了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收入。例如京东对17万平台第三方商家提供了两种供销模式:SOP和FBP模式。在SOP模式下,商家入驻京东平台,但自己解决仓储和物流。而在FBP模式下,商家可以选择京东的一些主要仓库入库,从仓储、配送到客服均由京东操作,对于这些商家的消费者而言,可以享受到与京东自营相同规格的服务(211限时达、自提、货到付款等)。

线下布局加速,5年将新设超过500家线下店

根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连锁零售100强中,与京东形成战线的线下商超销售额占比已经从12%提升到15%,阿里巴巴系的线下商超销售额占比仍为17%,双方份额日趋接近。

今年一季度,京东联手腾讯先后与实体商业巨头万达商业以及西南地区零售龙头步步高达成资本和商业合作,这两家线下零售企业拥有庞大的线下流量和消费场景,结合腾讯的线上流量赋能,京东的线上运营能力、供应链优势及仓配物流全国覆盖等优势,形成了无界零售下知人、知货、知场的完美组合。

同时,京东与国内众多知名零售品牌的合作正在日益深化。从三年前通过京东到家布局本地生活圈开始,到去年与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进行库存打通,到今天升级为“闪电送”,京东围绕本地生活即时配送场景不断升级。截至4月30日,京东的合资企业新达达已经同192家沃尔玛超市,424家永辉超市(601933,股吧)合作,为用户提供极速优质的一小时生鲜杂货快递服务。 今年4月份,京东再次与两家知名中国零售品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京东将利用先进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协助品牌打造特色智慧门店,整合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仓储系统和会员管理系统。

今年4月份,京东再次与两家知名中国零售品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京东将利用先进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协助品牌打造特色智慧门店,整合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仓储系统和会员管理系统。

除与外部品牌合作外,京东在线下店面方面也在持续发力。在电话会议中,刘强东介绍京东目前在北京拥有两家7fresh,公司对于线下店会不断进行迭代升级。预计今年在北京能够新开20-25个线下店,下半年会进入快速扩张期。京东的目标是5年之内有超过500家线下店。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