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顺风车独立运营才能让滴滴不“尴尬”-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06:31:25]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资料图 法治周末记者 罗聪冉 注册身份验真、接单身份验真、隐私保护设置、夜间出行保护、安全百科学习和顺风出行保障…… 6个步骤依次点击完成后,王磊(化名)总算在滴滴顺风车平台重新完成了认证,可以接单

资料图

法治周末记者 罗聪冉

注册身份验真、接单身份验真、隐私保护设置、夜间出行保护、安全百科学习和顺风出行保障……

6个步骤依次点击完成后,王磊(化名)总算在滴滴顺风车平台重新完成了认证,可以接单开启顺风出行了。

王磊是一名在滴滴顺风车平台注册的车主,5月27日,是他自滴滴顺风车业务恢复后首次接单。他告诉记者:“当时接单前,因为户外光线太亮,一直无法完成人脸识别,一直持续了好几分钟才成功。”

而滴滴之所以对顺风车严加监管,与5月6日的空姐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一案不无关系。

5月11日,滴滴方面表示,顺风车平台业务全国停业整改一周;其他平台业务对全量司机全面审查,用一切手段清理平台上可能的人车不符情况。19日,滴滴恢复顺风车服务,不论是司机还是乘客,必须完成包括注册身份验真等一系列措施后才能使用顺风车。

与此同时,监管方面也动作频频。5月24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新修订的《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明确6月起网约车纳入出租车考核体系。并根据网约车独有的经营服务特征,量身定制设置了数据接入、运营服务信息公开等指标。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运行管理办法》,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私人小客车合乘业务,已提出传输数据信息的规定。

此次悲剧发生后,社会都在思考,整改后的滴滴能否补上安全漏洞?出行市场的人车不符等市场乱象如何有效治理?

“一刀切”整改引争议

5月16日,滴滴公布阶段整改措施,包括:顺风车服务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合乘双方的个人信息和头像改为仅自己可见,外显头像全部为系统默认的虚拟头像;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顺风车暂停接受22时至6时期间出发的订单。

打开滴滴出行App,顺风车页面上清晰显示,车主和乘客均须完成注册身份验真、接单身份验真等6个步骤后,才可开启顺风出行。

其中,身份验真是上传本人身份证照片并通过人脸识别后,即可完成;接单身份验真是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通过脸部安全识别技术将当前接单车主与注册时平台认证身份进行比对,人脸识别未通过的车主无法接单。

不过,王磊对这一措施仍有疑虑,他解释道,“即便是接单前车主进行了人脸识别,接单后,他也可以再把车转交给其他人,因为顺风车可以预约出发时间,接单时间和出发时间中间有足够长的时间可操作”。

此外,法治周末记者体验得知,在顺风车行程中,之前为业界关注的“行程分享”和“紧急求助”按钮已放置在订单首页,不再被折叠起来。其中,在点击“紧急求助”后,滴滴将为乘客保留录音证据、实时位置、通知紧急联系人,并提示“仅限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侵害、严重威胁时使用,必要时,我们将为您接通110报警”。

整改措施出来后,有观点认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对于存在的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乘客安全;也有观点认为,部分整改措施矫枉过正,还值得商榷。

此前,滴滴顺风车有标签和评价功能,方便为下次车主和乘客选择做参考。不过,空姐遇害事件后,外界批评滴滴设置了对司乘人员外貌身材的评价标签,容易滋生风险。此次整改后,滴滴下线了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价功能。王磊认为,顺风车服务可以删除评价长相的标签,但不宜“一刀切”,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如果仅用“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选项替代,略显单薄。

“安全问题是司乘双方都会面临的,作为车主,我们也会担心是否会受到乘客的威胁,也希望能接到有礼貌、爱干净的乘客,像是否守时、举止是否文明这些问题,还是需要借助评价功能进行筛选,建议对评价选项再进行量化。”王磊说。

专家建议顺风车业务独立运行

“我只有上下班的路途顺道接单,也就是摊个油钱,并不是以赚钱为主的顺风车司机,所以会对乘客要求多一点”。王磊的话,揭开了一些以拼车名义进行逐利的所谓“顺风车”的遮羞布。

北京律师协会交通管理与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黄海波此前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指出,顺风车出行其实具有非常严格的语境。依据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顺风车出行需合乘服务提供者事先发布出行信息,出行线路相同,收费只能是分摊部分成本或者免费互助,且每日出行的次数会有限制。而目前很多顺风车出行其实同网约车并无差异,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讲,目前很多平台上存在以“顺风车”名义行网约车之实的情况。

从此前空姐遇害案中可以看出,是由受害人叫车,犯罪嫌疑人刘某接单送客,黄海波认为,两者之间未必存在相同出行线路;如果滴滴平台上的顺风车服务在细节上没有按法律法规执行,在司法实践中不能认定其为“私人合乘小客车”。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谈道,首先应明确,顺风车平台不承担承运人责任,但是也要看到目前滴滴平台自身的定位有点尴尬,作为信息撮合平台,滴滴收取了一定的信息服务费,具有较强的盈利性;另外,很多地方还未制定顺风车管理细则,导致平台在顺风车业务上没有审人和审车的标准,有些平台甚至自行决定顺风车的次数和定价,易游走在非法运营的边缘。

“对此,首先地方监管部门要尽快制定顺风车管理细则;其次,平台自身定位要进行转变,要特别强调顺风车的公益属性,建议把顺风车业务从一体化出行平台中拆分出来,使具有营运属性的业务整合在一起,非营运属性的业务独立运行。”顾大松认为。

记者注意到,已有地方政策对此作出规定。2017年12月,济南市正式发布《关于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备案的合乘信息服务平台所提供下载的合乘软件应当与巡游车、网约车软件功能分别设置,后台数据分开,并实行实名注册,提供在线合乘服务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责任、纠纷解决方式、合乘计费标准。

落实数据接入存诸多障碍

记者注意到,为提高网约车行业监管效能,交通运输部于2月26日印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运行管理办法》,明确提出,网约车平台自取得经营许可证后,应于次日零时向部级平台传输相关基础静态信息以及订单信息、经营信息、定位信息、服务质量信息等运营数据。

对于开展私人小客车合乘业务的,该管理办法也明确提出,要按照各地有关规定传输数据信息。

对于目前平台与监管部门的数据对接和运行情况,5月25日,法治周末记者联系到滴滴公关部,不过,滴滴方面未作回复。

黄海波介绍,由于顺风车不具有盈利属性,因此车主每天的接单数量必定是有限的。如果出行平台的数据能够和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的数据打通,那么监管机构就可以从数量上高效、快捷地甄别出哪些是顺风车出行,哪些是网约车出行,从而给予不同的监管举措。

不过,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目前仅有北京、上海、杭州等少数城市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如北京限定顺风车每天的接单数为2单,杭州限定为4单,而更多的城市则还没有出台相关的管理措施。

“掌握平台车辆运行数据是监管和执法中最重要的一环。”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今年两会上指出,根据相关调研和深入走访发现,网约车平台公司与各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数据接入存在相同数据重复接入、传输不及时、数据质量差等突出问题,这些违规现象,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

顾大松也谈道,事实上,数据接入落实还存在诸多障碍。首先,目前仍有大量网约车不符合政府确定的标准,平台如果全部上传,相当于“自揭老底”;其次,平台上传给监管部门的数据,监管部门也难以核实数据的真假;另外,有些企业可能也会担心,若数据完整上传后,管理部门是否能妥善保管。

“网约车平台不上传数据,政府就无法通过线上的监控手段发现违法经营行为,无奈只能转向线下,通过交通执法部门查处罚款。”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表示,政府如果给予某些一家独大的网约车平台严厉惩罚,例如,停业整顿或者注销许可资质,可能会对很多人的出行需求带来巨大损害。通常在一个行业中,某个市场参与者一旦垄断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就会形成对监管的反向约束,让执法部门难以拿捏执法尺度。

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顺风车行业各地监管细则不尽相同,甚至很多城市尚未出台相关规定,使得相关数据传输中的问题更为严重。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就公开表示,规范私人小客车合乘,要探索建立政府部门、企业、合乘双方等共同参与的多方协同治理机制。部分还未出台私人小客车合乘的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快落实国家层面的改革意见,出台私人小客车合乘实施细则,明确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责任编辑:王硕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