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9日整改悄悄上线之后,打开滴滴出行客户端,顺风车页面上清晰标注着:车主和乘客均需进行注册身份验真、接单身份验真、隐私保护设置、夜间出行保护、安全百科学习和顺风出行保障6个步骤后,才可使用顺风车业务。
也许是担心顺风车业务不受待见,也许嫌身份验真手续麻烦,据新京报报道,多名消费者表示,近期双休日尝试预约顺风车,苦等半小时也无人接单。
另外,滴滴近日在公布顺风车阶段整改措施时提到,为更有效解决司乘纠纷、安全问题,对“是否应对行程进行录音”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一些乘客认为录音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在出现争议时,尤其是双方无法取证时,可形成有力的证据链,但也有人表达了“侵犯个人空间自由”的担忧。
网友评论:
这让很多的司机感觉到不公平,作为车主,不能判断出行乘客的情况好坏。有车主建议,“保留原评价功能,但不是评价长相,评价选项固定化、量化,比如是否守时、是否绕路等。”
整顿是好事,是为了乘客的安全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这种保障却损害了顺风车司机的很多利益,一个司机犯错,却连累的所有的司机都受到异样的眼光。
顺风车本来就不是一个挣钱的行业,只是因为共享出行,车主和乘客都能得到实惠才得以生存。当顺风车主认为节省的这点油钱抵不过带来的麻烦,以及尊严受到侮辱时,也许会让许多司机选择退出平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钛客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