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可穿戴产品红极一时,一时间你会发现人们的头上多了个叫VR、AR的东西,手上多了个叫智能手表的产物。在当时看来,似乎可穿戴设备正对手机市场造成很大冲击。不过几年过去,可穿戴产品逐渐退烧,现在它们活的还好吗?
兴于12年,火于15年
2012年,一家叫Pebble公司在美国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线了一款智能手表,其大胆的设计和电子纸屏幕,保证续航的同时在无惧日光下使用,这款初代的Pebble在2个小时之内这次众筹就完成了10万美元的目标,仅仅用了一天多一丢丢的时间众筹额达到100万美元。
除了Apple Watch这类的智能手表之外,还有一种智能手环,尽管他没有屏幕,只能作为记步、睡眠监测的工具,但因其价格便宜也成为了国内用户的焦点。
一时间“智能手表”热成为了消费者手腕上的新宠,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出现在大街小巷。2015年成为了智能手表的重要年份,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数据看,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销量同比增长200%,总出货量达到2100万个。
Fitbit位居首位出货量达到2100万,小米手环乘胜追击,拿下市场15.4%成为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制造商。此时,苹果Apple Watch发展也非常迅猛,占据全球市场第三位。2015全年出货量则为1160万台,市场份额达到14.9%。相比排在第二位的小米,出货量只差了40万台。
智能手表/手环的兴起,让业界看到了希望,更有替代智能手机之势。
2016年智能手表的断崖式下跌,行业正被“刷新”
好景不长,智能手表/手环在这年呈现悬崖式下跌。智能手表的市场愈发竞争激烈,可没有一款具有革新性的产品来颠覆市场。续航依然短、功能与手机充重合、在小屏幕上操作麻烦,支持软件少,这些都是智能手表的问题,整个行业也呈现低迷的状态。
IDC 2016年数据显示,智能手表比2015年同期下跌近52%,最主要的原因智能手表发展缓慢,想替代智能手机已经难上加难。相反低廉的智能手环有了明显增长。据IDC2016年Q4报告显示,Fitbit虽仍居榜首,但出货量减少190万台,市场份额降低9.8%至19.2%,Apple Watch市场份额从14.4%下滑至13.6%。相反小米在第四季度增长强劲,出货量翻了一番,市场份额增加 6.1%,夺得此前苹果第二名宝座。多方因素下,智能手表迎来了首个低潮期。
产业加速转型,迎来光明期
Pebble贱卖,Jawbone破产清算,Moto 360停止开发… 面临着当下局面,智能手表厂商又该如何破局呢?答案是细分市场。Apple Watch和Fitbit坐拥前5名的两大智能手表开始向专业健康发力,智能手表不再是个手机的“副屏”,通过心率感应,更专业的检测以获取用户的健康水平。这对于手环来说在专业度上还未能达到。
另一方面,安卓手表随着WearOS的升级,保证续航的同时语音服务得以明显提升。而且,以华为为代表的手机企业重新加入到智能手表的行业注入一线生机。另外,奢侈品进军智能表,也有一部分刺激市场。与此同时,智能手表的另一种形式,混合智能表也在不断生长。这类产品最知名的是Withings (后来被诺基亚收购又转卖)。在经过低迷期的智能手表,去年变得丰富多样。智能不再是唯一的出路。市场多元化才有助于行业整体提升。
IDC预测称,全球可穿戴设备在2018年的市场份额将上涨15.1%,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329亿部,到2022年出货量还将达到2.194亿部。
IDC预测智能手表将在今后4年间迎来快速增长,到2022年,市场份额将从今年的32.8%提升至38.3%。智能手环则面临下滑趋势,市场份额将从35.9%下降至22%,但出货量会略微增长。
智能手表在经历了一阵的坎坷之后,细分市场需求以满足消费者,这与之前的“同质化”产品有着明显区分。未来智能手表还在不断发展,我们又对这个行业看到新的希望。但它们都急迫的等待一场技术革命,来改变目前羸弱的电力和鸡肋般功能需求,不然就永远只是计步器或是手机副屏幕的定位,在这点上,无论是Apple Watch,华为,还是其他品牌都一样。
(瑞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