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天的微软AI大会也重点介绍了微软小冰的最新进展,包括底层技术框架的改变、AI打电话、语音韵律改善、与人类协同创造等。此外,微软还展示了机器翻译技术在小米生态链产品魔芋翻译机中的落地。
有趣的是,在谷歌I/O大会上展示AI打电话后,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就发布技术声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与人工智能进行全双工语音电话是在中国发生,在2017年9月微软小冰就主动给人类打了第一个电话。
今日,微软还宣布收购对话系统创业公司 Semantic Machines,它由对话式AI知名研究人员UC Berkeley 的 Dan Klein 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 Percy Liang,以及前苹果首席语音科学家 Larry Gillick等人共同创办。
此外,微软还推出在线人工智能学院,目标是一年内培养10万余名AI人才,免费提供AI课程,还可以申请微软专业学位课程作为职业技能认证。
会后,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云计算与人工智能事业部负责人郭昱廷接受了智东西等媒体的采访,介绍了微软在物联网终端的布局,制造业、工业、智能家居等会是微软的重要场景,并通过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共同实现智能化。
今天的微软AI大会与2周前微软在美国召开的Build开发者大会类似,可以理解为Build大会的中国版,在展示中更加侧重与中国企业的结合,并且重点介绍了微软小冰的一些新进展,毕竟小冰就是诞生在中国的微软亚洲研究院。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人工智能即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沈向洋博士也展示了一下Build大会中重点介绍的内容,比如重点介绍了微软在边缘计算的布局Azure IoT Edge,与高通、大疆、Roobo等推出视觉AI、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解决方案。
微软在四个关键领域进行研发,包括认知服务、对话式AI、开放的平台与工具、实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后面的演讲也主要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
在认知服务上,全球已有100万开发者在使用这项服务,微软目前提供全面可定制的24项服务,其中17项已经正式商用。微软还重点介绍了AI图片描述功能与OCR光学识别引擎。其中当你给机器一张照片时,它能够像人类一样对图像进行描述,目前已经支持中文。比如在这张图片中,AI描述到,这位女士在桌前吃蛋糕,并且表情很开心。
微软小冰可以说是今天的主角,一方面它代表了微软对话式AI的进展,也是主场参战,毕竟小冰诞生于中国,现场重点介绍了小冰的最新进展。
目前微软小冰已经有1亿用户,累计对话量超过300亿,它可以观察人的语音、语调以及情绪,还可以实时预测人所要说的内容。近几年小冰也是频频化身主持人、歌手、诗人等进入人们视野。沈向洋称:“小冰的粉丝数量,比其他聊天机器人的用户加起来还要多”。
针对谷歌最近秀出的AI打电话,他称微软小冰去年9月就给用户主动打了第一个全双工电话。现场微软展示了一个用户向小冰倾诉工作生活中的烦恼,在聊天过后,小冰还主动打电话给用户进行安抚。
他称,尽管到今天小冰依然存在前言不搭后语,但是它可以像河流一样与用户进行对话,只有有机会保持对话和引导对话,才能探索更多落地应用。比如小冰在日本提供打折券,4日内平均到店完成率达到57%。今年秋季微软会在中国和日本开放全双工语音交互。
另外一项协同创造已经是小冰“创造”能力的展示了,微软分享了小冰的两项新进展,一项是近期小冰会推出一本新的诗集,与上一本不同的是,这本诗集是由小冰和人类共同创作。
无论是今年微软的Build大会,还是今天微软的中国首届AI大会,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微软十分重视边缘计算,重视物联网终端的布局,并提供终端解决方案、操作系统、云端服务等来打造物联网端的生态系统。而此次微软在中国举办AI大会,则意味着微软更加注重AI能力在中国企业的落地。
微软小冰作为一款主打情商路线的对话式AI,一方面是交互能力更强,另一方面微软也开始了探索小冰的行业应用和商业落地,比如落地小米生态链企业Yeelight智能音箱,在日本进行商业场景的探索。
这样一款主打情商的对话式AI,当其交互能力进一步提升后,又会带来多大的商业价值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智东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