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住宿是一种新的住宿形态,要根据共享住宿千变万化、千人千面的特性来推动实名认证、信用评价、安全卫生、服务培训等整个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5月15日,中国共享住宿领域首个行业交流与研究平台——共享住宿专业委员会在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并宣布在2018年底发布共享住宿行业标准。这个组织是由国家信息中心联合爱彼迎、小猪短租等企业共同倡议并发起的。显然,共享住宿的行业规范,如今有了政策层面的实质进展。行业领军企业,主动和政府智库、业界专家携手,都在释放一种强烈的信号。
同时,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共享住宿交易规模约145亿元,比上年增长70.6%;未来共享住宿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500亿元。
然而,强劲的发展势头不能掩盖行业短板,如果缺乏行业规范、安全保障体系,很难有好的未来。近期共享出行领域发生的一起悲剧事件,又一次给整个共享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惋惜、悲叹、愤恨等种种情绪之外,无论是政府还是平台企业,最不应忽视的思考,便是如何能有效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政策空窗期如何克服?
共享住宿乃至整个共享经济的突飞猛进背后,存在着几大焦点问题:法律法规制度保障缺乏、平台监管机制缺失、房屋与游客的安全问题等均有待解决和改善。
实际来看,法律法规在行业的高速发展下,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在这样的空窗期中,平台企业的自律自控、标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麦克马斯特大学理论化学博士汤姆·斯利在其著作《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一书中描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
他们充当了资源拥有者和资源需要者的中介,但自诩只是提供沟通的平台,对沟通的双方都不负有责任,也不会为了双方的安全和利益考虑。他们有了一个网站或者程序之后,就开启了坐等资金进账的模式,所关心的,也无非是如何使订单不断增加和如何避开政府或社会的问责。
当然,在共享住宿领域这样的评价或许过于偏激,但也并非无稽之谈。
入住用户被摄像头偷窥、房客毁房、房东被冒用他人身份入住的房客偷光了家......这些都是在共享住宿领域真实发生过的案件。确实,目前来看共享住宿信任危机、安全问题等不确定因素,很大的关键点在于身份查验方面。房东有一个相当于酒店前台的角色,就是线下查验住户信息,住户线上线下信息不管是不是一致的,房东都势必要承担一部分风险。
而平台也有着庞大的工作量。一方面房源材料要收集、整合,线下要走访核实,另一方面对于用户信息更多局限在线上,身份证、手机号等必备身份信息之外,银联、芝麻信用等等更多第三方信息渠道需要对接整合。
不过换个角度来说,纷繁复杂的信息数据体系,事无巨细都极为重要和必要,这是平台必须要做的。因为任何一个概率再小的事件,放在具体的受害者身上,就是百分百的灾难。
当然,在负面悲观的情绪外,也要看到值得肯定的地方。《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中就将小猪短租作为案例进行了介绍:
C2C模式的房源数量与市场规模在国内市场占比接近八成,是共享住宿的主导模式,小猪短租便是这一模式下的代表企业。小猪在平台、房东、房客、房源、交易体系、安全与风控等方面制定出了自身的标准规范。例如房源验真、身份验证、上门实拍、智能门锁安装、“小猪管家”、芝麻分免押金、花呗支付、住宿旅客意外伤害险与家庭财产综合保险等服务。全方位构筑起了小猪独有的共享住宿服务链条。
对此,小猪短租联合创始人兼CEO陈驰也补充称,共享住宿是一种新的住宿形态,不能简单的套用酒店、旅馆业监管的标准和服务的规范。而是要根据共享住宿千变万化、千人千面的特性来推动实名认证、信用评价、安全卫生、服务培训等整个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他也强调称,特别是在安全的问题上,作为企业小猪将承担更大的责任,推进行业数据以及黑名单的共享。例如,小猪新一代智能门锁中已经嵌入人脸识别的功能模块,接入公安部的公民身份证的数据库等,这便是从数据手段降低危险发生可能性的一项举措。
“有形的手”应成主导
确实,光靠平台肯定无法完成庞大的信息安全、服务流程的覆盖和保障。政府部门有责任也应该成为主导方,加快对行业的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或措施等。在我国,政府对于共享住宿安全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然而对比共享出行领域的网约车新政,共享住宿监管政策的落实落后。
环球旅讯曾对全球共享住宿各个主流市场的法律政策进行了盘点。例如日本明确规定经营者需登记在册、责任到人以及违反规定同样将面临罚款和监禁;法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地将共享住宿纳入政府征税范围并严格管控;新加坡明确规定禁止私人住宅的租赁期低于6个月,违者将被处以高额罚款和一年以下监禁等等。
可见,全球各地市场对于共享住宿行业反应不一,虽然存在“一刀切”式的关停或处罚,但值得肯定的是普遍采取了规范化的管理法规和措施,对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先进经验。
对比来看,中国政府一向对创新产业更有包容度。共享经济在2017年被写入十九大报告,2018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更是成了热议话题之一。中国政府曾多次表示,共享经济可以有效降低创业创新门槛,实现闲置资源充分利用,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政府需要趋利避害,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来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
而在这个方向上,此次共享住宿专业委员会可以说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成立大会上,委员会还发布了《共享住宿行业倡议》,其中不仅提到共享住宿企业要以信任和安全为行业核心价值,保障用户的人身财产和安全,加强用户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完善身份证、人身财产保险机制,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积极与相关部门共同探索界定平台企业、房东、房客等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关系等内容。
还呼吁相关政府部门以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探索适应共享住宿行业发展特点的备案、登记等监管制度和服务措施。
用规范化释放市场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共享住宿专业委员会在成立大会上启动了中国首份共享住宿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这也表示短租业态的尴尬处境似乎很快将得到改善。
标准起草负责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院长谷慧敏表示,行业标准的制订将基于行业业态的特殊性,以小猪短租及爱彼迎作为主要调研对象,参考借鉴两家企业在数据安全、信用体系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会同相关专家,产出一份关于共享住宿行业的企业规范性文件,预计2018年底向外界公布。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共享住宿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于凤霞博士在会上也表示,未来无论是共享住宿还是整个共享经济,一定是要走规范化之路,即行业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另外,以往行业发展中由于法律不明确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未来会随着认知的提升,实践的成熟,一点一点得到解决。
于凤霞强调称,共享住宿是一个有待爆发的数百亿级市场,它不仅仅是一群人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企业如何盈利,更可以是一个国家的宏观战略。共享住宿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极有可能会成为我们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一个重要的产业支撑。所以,行业的成长需要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共同做一些事情,这也是我们发起成立共享住宿专委会的重要初衷。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从行业平台自发建立自律标准和举措,再到国家级的机构成立,未来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健全似乎也指日可期。
在政府、机构、学者、企业等多方协同努力下,愿共享住宿以及整个共享经济,带来的是永远是便利,而非伤害。
关于因果财经:“因果财经”为“财经网(博客,微博)”与“因果树”联合打造的创新、创业全新资讯平台。“因果财经“致力于通过智能数据力量+财经媒体人的全新视角,寻找投资新锐人物、发现创业独角兽、解读投资逻辑,透视创投生态产业,为投资者/创业者/政府机构提供投资创业创新可以信赖的数据和分析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