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整个产业生态系统在升级。AI芯片能否成为半导体行业未来的搅局者?除了创新商业模式,国内互联网巨头BAT在AI芯片领域能否有所作为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趋势。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丨张楠、叶映橙
“互联网造芯”之势似乎已经到来。
最近Facebook传出正在招人,计划自己研发AI芯片。至此,美国四大科技巨头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都与AI芯片产生了交集。
而阿里继宣布自主研发芯片后,4月20日又被证实全资收购芯片供应商中天微,这是否将推动国内“互联网造芯”热潮,BAT会是中国“缺芯”的解药吗?
21数据新闻实验室整理发现,三家互联网巨头在AI芯片领域均有布局。
相比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投资得更早,早在2016年11月,两者就曾领投可编程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2300万美元C轮融资。
此外,腾讯还投资了比特大陆。阿里则在收购中天微前,投资了独角兽寒武纪、深鉴科技、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芯片公司,是BAT中投资数量最多的一家。
值得注意的是,中天微、寒武纪、耐能,发展方向都是国外厂商未能垄断的ASIC或NPU。对于阿里而言,全资收购中天微,可以帮助阿里打通“处理器+操作系统+终端”的整个链条。而投资寒武纪,则帮助阿里打通“服务器+操作系统+终端”整条产业链。
总的来看,BAT对待半导体产业的策略各不相同。百度更多采用结盟、自主研发的方式;阿里除了自主研发,以初创公司的投资为主;而腾讯显然投资有限,更多精力花在软件领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