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记者 李含
“电子诉讼一定是从根本上解决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重要途径。”在4月9日举行的“全国法院移动电子诉讼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如是说。
而就在这场发布会上,“腾讯 宁波移动微法院实验基地”正式揭牌,最高人民法院与腾讯公司合作,以腾讯公司微信小程序为技术支撑平台,以宁波“微法院”为样本,建设全国法院移动电子诉讼平台。
同时,“全国移动电子诉讼联合项目组”也在当天宣告成立,将致力于推动全国法院尽快步入移动电子诉讼新时代。
“腾讯将发挥平台优势与智能化能力,为移动电子诉讼向全国推广打造样本、输出经验。”腾讯公司法务副总裁江波指出。
以小程序为基础推动法院智慧升级
自从有了“微法院”移动电子诉讼平台,从立案到结案,老百姓(603883,股吧)只需轻动指尖,甚至无需下载,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手机端实现移动的全流程诉讼。
今年1月4日,家住武汉的彭女士,在家里登录微信小程序“宁波移动微法院”,拍照上传起诉状、证据材料等,并用电子签名进行确认,顺利向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法院提交了立案申请。
1月20日,身处非洲安哥拉的民间借贷纠纷被告刘先生,于当地时间早上8点(北京时间15点)登录“宁波移动微法院”,在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与原告进行在线调解。
1月31日14点,身处深圳的原告律师,与身处宁波郊区的被告律师,在各自的办公室,分别登录“宁波移动微法院”,通过人脸识别,用手机参与宁波中院一起专利权案件的第二次庭审。
像这样依托移动互联网开展的电子诉讼,早已通过微信小程序在现实中服务于大众——2017年10月8日,浙江省余姚市法院率先试点“余姚微法院”,实现手机立案、远程调解、在线开庭、见证执行等功能,是全国法院首批投入实战应用且全流程覆盖的移动办案诉讼平台;今年1月2日,宁波两级法院全面上线运行“宁波移动微法院”,1月1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确定宁波两级法院为“移动电子诉讼试点”。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截至3月30日,宁波市的两级法院通过“微法院”移动电子诉讼平台,成功办理案件18616件,其中,送达4731件,证据交换120件次,开庭或询问117次,调解撤诉2938件,执行结案1073件。
向全国法院推广移动电子诉讼平台
依托于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微信小程序,广大群众既不需要下载安装,也不用添加好友,在微信上就可以实现与法官以及另外一方的交流。借助这种方便、经济,同时贴近大众生活的移动诉讼平台,广大群众遇到相关案件或者问题时,不用再来回地往法院跑,在移动平台动动手指,就可以搞定。
许建峰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移动电子诉讼能够为群众提供最便捷、最透明的诉讼服务,在智慧法院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宁波移动电子诉讼平台是浙江高院、宁波两级法院与腾讯等科技公司共同努力的成果,为全国法院推动移动电子诉讼提供了一个广阔前景。
发布会现场,腾讯法务平台部总经理谢兰芳代表腾讯公司,与宁波中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腾讯 宁波移动微法院实验基地”正式揭牌。
谢兰芳介绍,腾讯公司将以云计算、人工智能为基础,基于腾讯的人脸识别、远程音视频通话、腾讯云、微信智聆语音识别等智能化能力,借助小程序轻量化体验,与法院协力合作,将“宁波移动微法院”打造成全国移动电子诉讼的标杆。
在本次发布会上,许建峰宣布“全国移动电子诉讼联合项目组”正式启动。据了解,该项目组由最高法院信息中心、浙江高院、宁波中院、腾讯等近20家单位100名人员组成,将在“宁波移动微法院”的基础上,集中全国力量,深度研发更为成熟的产品推向全国,为全国法院提供标准化的移动电子诉讼平台。
江波表示,作为项目的技术支持者、开发者,希望基于腾讯的技术能力,能够为全国推广移动电子诉讼平台输出经验,为更多司法部门探索“智慧司法”提供成功的样本和数据。
责任编辑:郑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