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当街动手,这绝对不应该是科技巨头所为。但是,如此一幕却真实地发生在湖南长沙。
据媒体报道,11月23日凌晨,位于长沙市天心区黄兴广场E区的荣耀手机专卖店遭到恶意打砸、损毁。据了解,涉事的三名嫌疑人为小米公司长沙办事处员工黄某、龚某及申某。三人故意将荣耀手机专卖店的门头及周围装饰损坏,给荣耀手机专卖店造成了损失。12月5日,三人被当地公安机关正式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残酷,但应有底线意识良性发展
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是残酷的,不进则退,而整体的销量增幅却很有限。于是,围绕着有限市场份额的存量竞争成为了最近两三年最主要的话题。小米曾经一路狂飙,超越三星而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头羊,但好景不长,在2015-2016年度遭遇滑铁卢,华为、OPPO、vivo随后超越小米,将其抛之身后。
即便在小米最引以为傲的“互联网手机”品类,大神消失,努比亚沉寂,ZUK成弃子,友商调零,可小米依然没有坐大,在进入2017年之后被荣耀全面反超。
有数据显示,在2017年前三季度,荣耀手机以总销量、总销售额双冠领衔中国互联网手机市场,抢走了小米在互联网手机行业第一的位置。在双11当日,荣耀力压小米,荣膺中国手机品牌三冠王,天猫+京东平台手机销售额超40.2亿,位居第一。据近期公布的京东手机11月销售风云榜,荣耀更是拿下中国手机品牌双冠王头衔。
曾经的小米是成功的,无论是早期倡导的性价比,还是率先使用互联网销售模式。但在赢得了“营销大师”称呼之后,小米却在自身的功劳簿上停留得太久,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营销模式老套,最终导致业绩波动也就在所难免。
我们承认,当一家公司处于顺风顺水的发展时期,什么问题都可以被掩盖,员工也往往会宽容大度充满自信。可是,当产品、业绩乃至企业陷入困境,很多不淡定的行为也就必然发生。
近一年,遭遇滑铁卢的小米开始发力“新零售”战略,大举进军线下市场。于是,当地经销商也就成了小米等各家厂商的必争之地。
据《证券日报》记者后续对此事的深入挖掘,此次遭打砸的门店属于湖南排名第一的手机连锁卖场湖南飞鸿电子。知情人士透露:“门头的产权属于荣耀。”换言之,基于市场、品牌等因素考虑,该门店选择了流量更大的荣耀品牌,与之进行深度合作。
此外,第一手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也就此事发表了见解:“打架现象的背后,是公司给业务员的业绩压力太大了。”
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可以用很多方法。纵然肩负巨大业绩压力,但还是要有底线,不能互黑,更不能人身攻击,动手动武就更加不应该。
竞争姿势要正确,小米该补的课还很多
智能手机市场是最近十年最火爆的创新领域,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阵地,苹果三星多年来都保持坚挺,而中国品牌的手机中,不管是从原来的“中华酷联”,还是后来所谓的“华米OV”,只有华为始终屹立不倒,其中的原委却是一目了然。
仅以荣耀为例,在互联网手机这个品类中,从来没有拘泥于所谓的饥饿营销、性价比、黑科技等等互联网式噱头,而是稳扎稳打充足供货、以质量价格比赢得口碑,全球化的营销沟通体系与线上线下融合创新的“轻资产”模式,让互联网手机模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而快速赢得市场。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什么渠道什么宣传,质量都应在第一位,而荣耀在这方面做到了行业最佳。荣耀曾经因一次运输车辆轮胎失火,尽管车内产品事后检测符合出货标准,但决然报废该批产品。即使损失数千万元,也以苛刻的标准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正是拥有了绝对的质量保障,荣耀才成为了年轻人购机的首选。
如果说营销和品控是产品成功的关键,那么科技创新就是产品持续获得青睐的基础。很多其他公司所谓的“黑科技”在荣耀这里,变成了稀松平常的基础配置,荣耀极致科技、极致品质的产品思维领先业内一个半身位。比如,荣耀在去年率先推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AI手机荣耀magic,今年推出的荣耀V10更是以麒麟970人工智能芯片加持。此外,双摄技术、手机VR等等荣耀前沿技术,都是业内首屈一指的代表。
解铃还须系铃人,小米面临的问题还是需要从根本上去应对,慢工出细活,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弥补自身短板,把技术搞上去,把质量做起来,这才是竞争的正道。当然,这里说的并非只针对小米,而是中国智能手机行业。
我们正处在5G的前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大喷发即将到来,智能手机也正在酝酿一次十年前类似的巨大变革。面对如此机遇和挑战,所有的智能手机企业都要面向未来潜心研发,紧跟甚至要引领技术潮流,以高质量的产品、创新性的营销提升客户体验,满足消费者的最新需求,这样的竞争才有出路,这样的行业才有美好的前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北国骑士。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