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国各高校创业学科专业化正形成世界性潮流。各高校如何依托专业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紧密结合,培养融入性人才?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使其毕业后进成为被社会接受的人才?
12月8日,为深入分析我国双创背景下的创业教育及创业学院现状,首届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学院院长论坛在京举行。这是由中国青年报社、KAB全国推广办公室主办,60余位来自全国各高校创业学院院长、创业教育专家代表,30余位来自投资圈的大咖,共同探讨中国特色创业教育的发展道路,服务引导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这13年来,作为中国创业教育第一品牌,KAB项目在当前创新创业大潮中,继续保持了在创业教育领域领头羊地位,并在引导、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行动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KAB全国推广办公室总干事、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董时表示,创新创业教育现已成为高校关注的话题和教育改革实践的重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在不同省份、区域存在不同的现状,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培训等方面存在不同实践经验,高校创业教育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和探索。
论坛上,各高校创业学院院长及相关负责人以“高校创业学院的建设与升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战案例与教学”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做好创业教育。来自各高校的创业教育一线专家、大咖为如何做好创业教育出谋划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汉慧提出,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不能脱离教育的环境做投资人。当前要克服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也要克服同质化的问题。未来创业学院要面向所有学生,而非只面向创业学生从而变成精英班。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葛建新提是一位从事了十年创业教育的一线专家。她认为一要加强基于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创业研究;二是牢记初心,创业教育关键是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三是不同的学校定位不同,要重视特色化和差异化。她建议,各类资源应该向老师做研究方面倾斜,这样才能打造创业学院在学科建设上的基础。
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刘玉峰认为,高校应该从创业教育的普及,有效挖掘和市场对接角度开展全价值链培养大学生。他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依托于专业,调动更多老师的积极性,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是关键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要搭建平台引入企业方和资本方。
“创业学院给学生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创业教育中的每一门课都非常重要,因为成为CEO需要拥有多样能力。”北京爸爸的选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胜地认为,中国创新的来源是青年一代,社会风气已经转变为激励创业者,并且更宽广、更包容的心态鼓励年轻人成长,他认为“年轻一代能够在新的时代创造更多价值”。
据了解,KAB创业教育至今覆盖1628所高校,在330多所高校建立了创业俱乐部,培养师资上万名。KAB一直在推动创业教育往专业化发展,至今培训近千名高校师资,拓展40所高校,成立创业俱乐部,全年有25万人学习课程,组织年会、组织专家撰写培训营教材,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