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2日,北京——微软中国2017“编程一小时”计算机科学教育周于今日启动。来自中关村(000931,股吧)第二小学、外来务工子弟学校以及各界共约200名中小学生齐聚一堂,共同参加了此次启动活动。计算机科学教育周旨在借助生动有趣的编程课程,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计算思维能力、激发中国新一代的创新精神。
此外,柯睿杰还表达了他再次参加“编程一小时”活动的喜悦之情,并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编程实践,在游戏中写下自己的第一行代码。
随后,微软员工向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微软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比如“微软小英”,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免费英语学习工具。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学习和参与演示,并踊跃地向微软志愿者们提问。
微软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体验了《我的世界Minecraft》游戏教程,共同探索计算机科学的奇妙世界。同学们通过使用可视化编程语言,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创意。借助游戏的形式,代码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语言,而是可以实现自己创意的人机桥梁,这大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编程一小时”是由美国非营利组织 Code.org于2013年发起的科普活动,旨在让学生在一小时内学习到基本的编程知识活动,引导他们用计算思维的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迄今为止,全球已有超过462,470,000名学生参与该活动,投身科技创新。微软于2014年将“编程一小时”活动引入中国,并携手各界合作伙伴,开发了适合不同教学环境需求、寓教于乐的计算机课程。自该活动落地中国以来,来自3800多所大中小学校,超过35万名中国学生体验到与全球同步的一流计算机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