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人工智能(AI)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清晰的产业。在谷歌、亚马逊、BAT以及各种创业公司都纷纷向人工智能靠拢的同时,金融行业对AI领域人才的需求也更加旺盛。
AI 人才需求大增
国际资讯公司glassdoor统计显示,美国AI人才平均年薪11万美元,是美国全部专业平均年薪5万美元的两倍,而硅谷内外企业也都在寻找AI人才。近日,瑞银大举招聘AI人才,向认知银行转型。
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2017人工智能就业市场供需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近三年来,人工智能相关岗位出现快速增长。尤其自2016年以来出现了爆发式增长,AI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应届毕业生未出校门就已被企业抢光,薪酬也一路看涨,最高年薪达50万元。
从职位来看,软件工程师是AI类人才中需求最大的;从城市来看,除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外,成都也挤进需求前三;从学历来看,AI人才招聘难,企业也愿意放宽要求,不再限定有经验者。“除了互联网企业之外,金融是招聘AI人才最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新技术方面,比如区块链、数据库运算以及硬件方面的人才等。”智联招聘CEO郭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金融类企业中,不论外资还是国有、股份制,对AI人才的需求都在增大。
什么岗位会被替代?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对就业结构和雇佣关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述报告指出,程式化、重复性、依靠反复操作实现的熟练工种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以校对、录入岗位为例,从2016年开始,职位数量基本呈负增长状态。
“很多人对人工智能有误解,认为人工智能来了,很多职位和岗位会被消灭。但目前来看,人工智能还无法完全取代大多数工作。”郭盛向记者表示,“在大多数场景下,人工智能仅可取代一部分可以预测的体力工作,在整个工作链条中实现人机互动和人机共存,比如,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以及部分无理性的工作,但无法取代沟通、交流、感知、提炼以及创造性和情感性的工作。”
郭盛进一步表示,“即便是BAT,其工作需求整体也没有减少,而是在上升。如客服工作,人工智能无法取代客服和客户的人性化交流。因此,在百度这样的企业中,消失的岗位并非是客服,相反,客服需求仍在增加。人工智能只是把劳动力解放出来做一些更有价值的工作,客服能成为真正的客服,更关心客户,服务更加个性化。”他说,“同样,金融业真正减少的会是销售人员。”
事实上,人工智能时代,技术进步迅速,几乎每个领域都有与之结合的可能。因此,人工智能给每个行业都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人工智能不仅替代部分劳动力,也会衍生出新的就业岗位。
郭盛认为,当大批人才投身人工智能行业时,也要考虑如何转变和提升自身技能,才能更好地在行业内发展。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脱颖而出呢?百度HR副总裁刘辉向记者表示,有创意、有激情、沟通能力强的人越来越能凸显其社会价值,而百度在招聘过程中也更加注重识别人才的创新意识、对工作的专注度和与人的沟通能力。
“思想的火花是很难被机器取代的。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往往能够打破成规,为业务提供新的灵感,容易脱颖而出。而对工作专注如一的人,往往更具有使命感、更有激情,这是人才发展的内驱动力,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他表示。
传统HR管理受到挑战
AI时代,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也受到挑战,亟待寻求出路。
“"新雇主经济"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继续演进,具体表现为,在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更具有开放、自由、平等、分享、透明的多元精神和职场价值观;新技术的到来将使得许多旧的岗位被机器取代,大量新的岗位出现,重复性工种亟待知识迭代和技能升级;智能技术大大提高了企业管控的能力,让企业在可控的前提下最大化赋能,极大释放了个体创造力。这让职场演变成以"数字驱动"、"智能技术"为特征的"智造场",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发展为互相成就的共赢关系。”郭盛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悄然来临,不仅为经济带来深远影响,同时也在推动着就业生态发生变化。随着“新雇主经济”的不断演进和人才争夺战的日益白热化,打造独具竞争力的雇主品牌成为企业必备的“软实力”。
而刘辉则认为,未来的HR会是成长陪伴式的。除了管理、服务维度之外,在人才成长的全周期中,还应该提供一种温暖但有态度的陪伴,能提升人才对组织的归属感和依赖感。对发展或变革中的企业来说,陪伴感能够让人才更加稳定,有信心面对可能出现的波折和困难;在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企业这种温暖的陪伴感更加重要。“一个企业想要在AI时代奔跑起来,无畏风雨,人才始终是最强劲的动力。企业要用平台和梦想聚集人才,激发他们的创意和激情,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沟通,给他们温暖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