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飞信变身“和飞信”,能逆袭吗?-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6 06:05:33]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中国经济周刊》第47期《飞信“归来”,能否涅槃重生?》 编辑:牛绮思(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48期) 2017年10月,一度远离舞台中心的飞信因两则2017—2018年度共计超过83
《中国经济周刊》第47期《飞信“归来”,能否涅槃重生?》《中国经济周刊》第47期《飞信“归来”,能否涅槃重生?》

编辑:牛绮思(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48期)

2017年10月,一度远离舞台中心的飞信因两则2017—2018年度共计超过8300万元的对外招标项目再度引发外界关注,分别为“和飞信业务运营支撑服务项目”及“和飞信客户端技术实施与支撑项目”。

自2007年正式推出,飞信迟迟没有向其他运营商的用户开放,移动用户之间可以免费发送短信,但联通和电信用户却无法享受到这一福利,很不方便。“封闭的生态系统导致飞信团队有一种很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希望自己玩得再大些,另一方面又不希望篱笆以外的竞合者参与进来。”一位业内人士如此分析。2012年,飞信对其他两大运营商完全开放服务,但仍没能挽救其艰难局面。

此次飞信回归变身“和飞信”,提出了新的布局方向,但能否“涅槃重生”仍未可知。

飞信此前为什么不行了?

@常茂:移动飞信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创新不够,没有像微信那样花样百出地添加新功能吸引人;另一个就是没有激励机制,移动对团队有啥奖励吗?

@Eyelink:总是外包,体验太差。拥有那么多用户,却没专门运营,没有进化新的使用场景,一手好牌没打好啊。

@Z徐鹏涛:飞信是短信,微信是流量,现在短信几乎很少发了,要么电话,要么就是用流量发送消息,而且飞信还只能是移动,联通和电信的就不行了,很受限制。它自己把自己局限在移动的网络里,没有看到整个互联网

@黑曜之境:飞信的初衷是很好的,起码不开网也能收到短信通知就这点比微信好。但是只有移动用户能用眼光就狭隘了。

@黄易五星特级喷子:一开始联通和电信用不了飞信的,可有那么多人会为了一款聊天交友软件换号码吗?

@两两-相忘:当年要是免费,就没有微信什么事了吧?

“和飞信”能扭转局势吗?

@马继华:飞信的吸引力就是短信与飞信客户端的连接,但在短信先死的现在,这种吸引力反而成了鸡肋。从综合通信服务到融合通信服务,要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活下去,甚至活出色彩来,中国移动就必须勇于向自己的过去告别,用互联网的方式去发展互联网业务。

@蒋文杰_plus:社交产品有黏性,一定是大家都用才火得起来,这也是QQ没有被微信打败的重要原因,很好奇飞信现在要靠什么吸引用惯了微信和QQ的人?

@由己达人:不是没有机会,就看怎么做了。要让利给客户,马上占领部分市场。比如可以考虑用套餐优惠来点实际的福利吸引人气。

@幸福的晓兔:飞信应该要跟移动资费联系起来,比如用飞信APP流量免费,这样才有可能与微信等进行较量。另外,用户体验也要好,流畅无bug。

@观澜阁居士:网内无需安装应用免通信费,网间安装应用实现交流就可以了。再依靠增值服务如群发、超长视频、定制表情等实现盈利。

@刑博:微信支付是微信最大的黏人之处,不过提现手续费和还信用卡限额会让一些人无法接受,飞信可以在支付方面寻找突破。况且移动现在自己拥有8亿多用户,这么庞大的用户资源要利用起来。

—————————————————————————————————————2017年第4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2017年第4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