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理财风险有多大?销售方绝口不提

[2015-04-27 20:03:27]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采集侠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2014年,浙江各类理财产品达5万多款,涉及资金4.4万亿元。如此庞大的数字,浙江该如何保护好投资者的资金?

  这几年,人们越来越热衷理财了。就在前几年,对于理财产品问津的人还不多,而从去年开始,一个个新的理财产品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且形式也五花八门。在这其中,有银行发售的,有资管公司发起的、还有保险公司推出的与保险捆绑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也应运而生。那么,这些理财产品安全吗?靠谱吗?昨天,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并进行了实地调查。

  案例触目惊心 理财变“圈钱”,投资者血本无归

  投资者买了理财产品,结果却血本无归。近年来,浙江已发生多起此类事件。

  比较传统、人们比较熟悉的是银行理财产品,虽然收益相对较低,但安全性较高。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浙江就有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出事了,原因是银行职员从行外企业拉来理财项目冒充银行理财产品,虽然最后人赃俱获,但投资者仍损失了不少。

  另一种最新兴起的理财产品—P2P网贷,其初衷是金融脱媒,通过互联网集聚公众资金,再通过互联网选择合适放贷对象的过程,其正面价值就是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然而,这类有良好初衷的理财产品,却被一些人用来作为“圈钱走人”的工具。

  去年10月,以P2P网贷为主营项目的浙江传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奇投资”)出事了。当时,该公司贴出通知,称因为资金链断裂,已经无力返还投资者本金及利息。当时记者也采访了此事,不少投资者投了几十万元、上百万元资金,甚至有不少人投了几百万元。有消息称,“传奇投资”资金链断裂事件可能涉及的金额达2.8亿元。

  销售现场调查 绝口不提风险,资金去向成谜

  昨天下午,记者跑了几家银行,又联系了保险公司,以投资者的身份询问了一下理财产品。

  记者先是进了位于杭州庆春路上的

  “钱给了银行理财,一般的投资渠道是什么?资金的去向,我们作为客户能知道吗?”记者再次提问,工作人员笑着回答,小额理财特别是保本的理财,投资渠道都很安全,会有购买债券这种形式,不过,对于具体某款理财产品的投资渠道以及资金去向,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并不是太清楚。随后,记者又跑了工商、农业等银行,除了产品利率不同外,其他回答大多一致。

  目前,保险兼带理财的产品也非常多,

  那么,投资渠道呢,资金去向呢?该公司工作人员显得有些为难,告诉记者:“这款产品是没什么风险的,至于具体的去向,我不是太清楚。”

  政协委员调研 理财风险不小,P2P问题尤多

  浙江理财业务发展主流健康,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对第三方理财公司的监管存在一些盲区。”长期调研“理财产品与风险防范”的浙江省政协经信委副主任陈石说。

  陈石介绍,比如P2P网贷虽不属于金融机构,但也在做理财,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国有275家网贷平台有问题。

  陈石在调研中发现,问题确实还不少,“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一些理财经理隐瞒信息。互联网金融的理财监管比较滞后,有的没有风险机制,有的没有风险评估,没有起售门槛。”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产品期限错配。陈石说:“产品兑付的资金来自后续的投资,这个已经具备某些"抢钱"的特征,会加大潜在的风险。”

  保险理财产品,也有不安全的地方,“投资性保险产品在实践中越来越偏重投资功能,其风险主要在于资本市场带来的投资收益不确定。但是,风险告知不充分和销售误导、片面强调收益等问题仍比较严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总经理吴建林说。

  专家建议

  建立理财产品黑名单制度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浙江各类理财产品达5万多款,涉及资金4.4万亿元。如此庞大的数字,浙江该如何保护好投资者的资金?又如何让理财产品更规范、安全呢?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毛愫璜建议,可以在信用浙江平台上开一个金融信息平台,对非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进行监管。金融监管机构、工商、司法、经信委等部门应有个沟通协调会,对非金融机构协调管理。

  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高级督察俞炯玲建议,理财产品主体很多,政府方面可以把浙江版的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起来,把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发行的都纳入其中,建立黑名单制度,并定期向公众公开。可以由省金融办牵头,其他监管部门参加,将风险控制做得更专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