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效应”初现
人民币贷款增速呈“锯齿型”走势。2008年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2834亿元,同比少增1583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78%,分别比上月末和2007年末下降0.95和1.32个百分点。贷款增速回落是因为商业银行在季末压缩信贷投放,以保证季度新增贷款不超过调控计划。预计全年人民币贷款月度增量仍将呈“前高后低”的“锯齿型”走势。
2008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3326亿元,同比少增891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量占全年调控计划的比重36.6%,略高于控制目标,符合我们的预期。
一季度居民户贷款少增较多,“挤出效应”初现。一季度居民户贷款增加2394亿元,同比少增928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305亿元,同比少增403亿元。这主要是因为住房市场的观望气氛并未彻底改变。另一方面,在信贷总量调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倾向通过控制居民户贷款的增长来保证大企业客户的借款需求,从而对前者产生“挤出”效应。
外汇贷款快速增加,但月度绝对增量有所减少。2008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加速和人民币贷款控制加强的双重影响,一季度新增外汇贷款488亿美元,同比多增462亿美元。一季度新增外汇贷款占当季新增本外币贷款总和的比重达20%左右。受外汇流动性紧张和央行加强调控的影响,外汇贷款月度绝对增量有所减少。
虽然从紧货币政策成效初显,但仍需要关注三点:第一,本外币合计,各项贷款同比仍多增较多;第二,商业银行资产类金融创新加快,信贷替代类产品增加,加之民间融资会再度活跃,全社会“体制外”的资金供应可能仍增长较快;第三,地方性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长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