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大“,谈及明年财险业务的经营和发展,尤其是车险业务,这是不少从业者的共同反应。银保监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财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2492亿元,同比增长5.8%,车险综合改革启动以来行业保费增速接连两个月下滑,其中车险和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7480亿元和50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和11.7%。
长期或走向较好的周期性波动
今年9月,车险综合改革正式落地。短期来看,车险综合改革后有可能出现市场价格竞争加剧,综合成本率上升,部分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下滑,出现承保亏损,改革后行业短期的波动将是大概率事件,保险公司需要做好预期和应对方案。
这从最新的保费数据中亦可窥见。国泰君安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欣琦表示,11月单月财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86亿元,同比提升-7.5%。其中,车险增速-11.4%,考虑到当前尚有部分地区提前承保的业务将于12月入账,预计12月车险的负增长幅度将进一步扩大;非车险增速1.2%,除保证险外其余非车险种当月均实现保费增长,保证险业务考虑到违约风险增大主要主体均通过放缓业务发展速度来降低承保亏损压力。
从国际经验看,车险市场化后将出现三类情形,最优的情形,是理性竞争,实现共赢;中性的结果,是围绕着百分之百的承保周期,周期性变化,可以接受;最不理想的是市场化后,即由于过度竞争和定价不足,长期亏损,转而经营一些长期险种,弥补车险亏损。
作为长期为车险市场化鼓与呼的从业者,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强调,车险的江湖看似复杂,其实也简单,市场化就是起到水落石出的作用,价格的水位降下来,阻塞河道的大石头就会露出来,才有可能一块一块地搬走,河才能清起来。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不经历这个痛苦,这条河就只能永远是一池浑水。“车险市场短期震荡是必须忍受的短痛,但长期会走向较好的周期性波动。”
中长期来看,车险市场将走上更加健康发展的轨道。其中,针对中小公司的竞争压力,车险综合改革明确提出支持中小财险公司优先开发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创新产品,给予更加宽松的附加费用率等监管政策,适当降低偿付能力监管要求。未来中小保险公司专业化转型将成为趋势。
如何调整不符合发展战略需求
事实上,即便没有车险综合改革,车险市场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埃森哲报告显示,汽车销量从2017年起开始负增长,汽车保有量也自2016年起连续增速下降。汽车市场虽仍在增长,但快速普及期已基本结束,新车市场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
另一方面,2015年开始的商车费改,以及2020年9月正式生效实施的车险综合改革,在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在不断压缩车险的保费规模以及保险公司的盈利空间。
为此,埃森哲建议,面对宏观经济、汽车产业以及车险行业自身发展的三重压力,财险公司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温和的改善已不符合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必须从“开源”+“节流”双管齐下,一方面寻找新赛道、挖掘新需求和新机遇,针对交通出行的大需求全面了解客户的行为和诉求,拓展出行服务覆盖和渗透;另一方面,大力提升风险识别和定价能力,减少承保损失,自动化、精细化运营降低成本,构建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具体而言,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紧抓转型战略机遇期;从以“车”为本转变为兼顾“车+人”,提供“千人千面”精准定价和服务;从“车险”到“交通出行”,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从车险挖掘“车+非车”产品组合,提供全面保障;探索理赔反欺诈及自动化技术,有效“科技减损、科技增效”。
例如,车险综合改革中特别提出,支持行业制定新能源车险、驾乘人员意外险、机动车延长保修险示范条款,探索在新能源汽车和具备条件的传统汽车中开发机动车里程保险等创新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规范和丰富的车险保障服务。这将为车险市场创新提供动力,里程保险、车联网和新能源汽车保险的发展将使未来的车险产品更加丰富多元化。
银保监会《加快财产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提出,到2022年财产保险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保障水平、服务能力和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实现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风险综合评级均在B类以上,推动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治理科学、竞争有序的财险市场体系。
(作者:李致鸿 编辑: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