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外面等人谈事情,有个年轻小伙子靠过来。
说自己是保险公司的,想和我聊几句。
反正也无聊,何况人家落落大方,丝毫不藏着掖着自己是卖保险的。
中间我们就说到了中国人的保险意识。
我问他,是否真觉得中国人的保险意识差。
他说,他从来不这么觉得。
估计那些销售路子成熟的代理人也不这么觉得,顶多刚入行的新人可能抱怨得会多些。
我觉得他说得对。
所以我们互留了个联系方式。
因为从这个年轻的代理人身上,我看到了未来代理人正道的光。
回来后我看了下相互宝现在的参加人数,有107151699人,超过了1亿人。
他们之中有60岁的大爷,
这个年龄很多商业保险已经无法投保了,但相互宝还可以。
当自己罹患纵膈恶性肿瘤的时候,拿到10万互助金。
有抽烟抽得凶的28岁小伙子,
因为肺癌在相互宝里拿到了30万互助金。
也有6岁的女娃娃,
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拿到互助金30万。
就这上有老下有小的参与度,谁还敢说中国人的保险意识差?
即便这不是保险,只是互助计划那又怎样?
不是只有购买了商业保险,才叫有保险意识。
更何况,即便是购买商业保险的意识,中国人也是稳步提高。
我查到一个数据。
去年中国人的保险密度是3046块。
所谓的保险密度,就是人均保费,也就是每个人在保险上花的钱。
而2018年这个数是2724块,上涨11%。
虽说3000块还不够一个30岁男性买达尔文3号这种爆款,更别谈人生四大保单。
但这个增速也远超同年GDP的增速6.1%了。
当然,中国太大了。
保险也毕竟是个舶来品,从无到有,中间教育普及的路子肯定走得很糙。
有人对保险趋之若鹜,自然就有人对保险不屑一顾。
但你可以说是保险公司的锅,是代理人的锅,就是不能说是消费者的锅,是中国人的保险意识不强。
保险公司
今年的重疾定义是第二版。
07年是第一版。
07年之前的重疾险是什么模样,可想而知。
保险公司是个商业机构,目的就是盈利。
你让保险公司去找医院开个研讨会,共同研究重疾险应该如何设计,它们绝对会嫌麻烦。
所以那年代的保险产品,哪哪都是bug。
大概05年,网上有篇文章,作者说自己购买了友邦重疾险后,请教当医生的朋友。
朋友看了一圈条款后,说条款中有大量与医学常识不符合的地方。
06年深圳6个投保人因为同样原因把友邦告上了法院。
说要解除他们购买的重疾险,退还全部保费。
后来这场风波越闹越大。
“保死不保生”的说法就是打这儿来的。
第一版的定义也是打这儿来的。
你们掐指算一算,07年到现在也不过13年。
当时30岁的人,现在43岁,也未必是出险的年纪。
要是保险公司总是认死理,总是要让人闹到法院上才赔钱,谁还会对保险有好脸色,不骂它就不错了。
保险代理人
虽说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制度解决了大量90年代下岗失业的人,但从业人员素质不过硬也成了一大问题。
保险合同条款又臭又长,你一个没文化的人能搞懂?
代理人还不算保险公司的正式员工,吃饭全靠佣金。
现实逼着当时的代理人往一个路子上走:
传销式销售。
平时腼腆内向的人,做了保险以后,也能见到一个陌生人就口若悬河。
初中没毕业的大妈,拉保险时也能煲出一大锅人生关爱的鸡汤来。
逢年过节,聊天侃地,最后总能拐到保险上。
有一份对保险人员的调查报告里说,
2014年以来,保险营销员学历结构总体以高中及中专、大专学历为主,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人数占比较低。
截止到2018年前五月,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比超65%。
保险营销员12个月留存率维持在30%~35%左右的低水平。
超过50%的保险营销员年收入低于4.2万元,年收入高于36万元的人员占比仅1.56%。
所以我看到那个年轻人,才决定留他一个微信。
前人挖的坑,需要那样的后人去填。
大妈们也在改变自己。
我妈身边有很多阿姨在当时都进入了保险公司,有的现在也还在。
每回看见她们努力学习的样子,我都不好意思再摸鱼。
而且她们的作用,也是我这样的自媒体跟新人无法取代的。
她们接触的用户人群,是我们凭个人、凭互联网无法触及到的,是相互宝那些1亿人群之外的,是更多的基层群众。
中国保险的未来,大妈这样的代理人,必须得有一席之地!
对保险的偏见,凭我个人,当然很难解决。
我们这样的人能做的,就是选出更成熟的产品,给出性价比更高的投保建议。
这样在几十年后,如果有出险的人,起码让他们顺利得到理赔,给保险一个它本该有的赞。
现在没有购买保险的,或者不知手上保单是否有风险漏洞的,可以加小助理微信manmanjun66。
过程中有问题尽管问,我们尽力解答。
原则上,我们不建议大家随意购买保险,保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个家庭每个人适用的保险都不一样,建议大家咨询后再选择购买保险!
小助理全天候24小时待命为您服务!扫描下方二维码也可添加哦~~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小司聊理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