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ID:damaoplan)
猫妹拿到一份《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这是监管首次对“惠民保险”发声。
惠民保险,其实最早在深圳推出,有几年时间了。
但这大半年跑马圈地的速度明显加快,恍惚间,惠民保险就从默默无闻变成超级网红。
猫妹原来还能隔三差五写一个,现在根本写不过来的节奏。
而且说实话,有点批量复制的感觉,写吧,也没啥太大新意。
但惠民保险还挺受欢迎的,推广效果好的惠民保险,一城一地,就能录得几十万、上百万的投保人数,比当年的百万医疗险还火爆。
只是,火热的市场,若冷眼旁观,也是能看到不少问题的。
而且,越是爆火,可能日后爆雷的风险就越高。
还好,监管的脑子没热,而且出手也很快。
社保很重要,因为它覆盖面广,对于病患多、基础类疾病的保障还是不错的。
比如北京,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药店卖几十块钱,去社区医院开,只要十几块钱,便宜不说,还属于甲类药品,达到年度起付线后,就能100%报销。
但是,社保还要兼顾公平问题,就是医疗保障费用花在哪里的问题,不可能1万个人交的钱,供养一个人,盘子就那么大,有的人拿多了,其他人分到的就会少。
所以一定是保而不包的,像是进口新药特药、某些检查检验费用,都划归为自费的,即便是社保内的,也分出需要部分自付的项目,医保和个人,各自承担一定比例。
但谁都可能成为那个不幸的人。
一旦不幸中招,得了大病,救治费用可能就成为一个家庭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社保又增设了一层救济机制,就是大病医疗。
针对花费巨大的投保人,再增设一层报销额度。
这部分的资金来源,有投保人们交的(医保里有大病医疗一项),也有国家补贴的。
好处是,分开运营,形成互补,增加对大病患者的救济。
但依然不够,因为还有大量的医保外费用需要个人负担。
百万医疗险应运而生。
虽然百万医疗险的保障功能很好,报销范围延伸到社保外费用,但是,它的价格依然是很多家庭无法承受之重。
而且,因为保险公司的风控要求,导致很多有既往症的群体无法加入,高风险的老年群体无法加入。
社保和商业保险中间的空白地带,到底谁来填补?
于是,惠民保险应运而生。
“低价”无疑是惠民保险的一大核心竞争优势,今年推出的产品,一般价格在几十九元一年。
同时,惠民保险在投保门槛上设置了宽松的标准,比如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健康状况、既往病症限制少等。
所以,银保监会的这份征求意见稿,也算是给这类保险做了肯定。
以后,“惠民保险”也有官方的名字了,叫“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
另外,银保监会也鼓励保险公司因地制宜,保障方案体现地域特征,同时还鼓励保险公司把医保目录外的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满足大家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障需求。
惠民保险确实是个好事儿。但就怕好事儿办不好。
随着各地产品的相继推出,不乏出现部分产品借惠民保险热度炒作的现象。
● 先说价格。
惠民保险的低价,是有前提的。
一个是保障内容的取舍,一个是数据的精准,还有一个是保险公司对利润的预估。
? 所谓保障内容的取舍,就是它保什么,一定有个度,比如现在的惠民保险,虽然说是将社保外费用纳入到保障范围,但大都还是以白名单机制的方式,对特定疾病特定药品的保障,并没有做到医保不管的,它都管的程度。
? 数据的精准,则是拿到了之前保险公司拿不到的数据,这些核心医保数据已经超越商业精算基础,能提供新的定价依据,以保障风险可控。
? 此外,保险公司也愿意在惠民保险上普遍坚持“保本微利”原则,甚至愿担“平本微亏”的风险。
但现实的情况是,并不是所有保险公司都能做到上述的三条,就拼起了价格战。
产品形态单纯来自于对其他产品的模仿复制,定价则是你便宜,我比你还便宜一块钱的蛮干。
这就导致了,惠民保险如果出现参保量未达到预期规模、参保人群分布与预期差异较大等情况,就会存在短期赔付激增的风险。
赔钱的买卖能持续多久?
不得而知,一旦保险公司撑不下去,就会影响后续项目的可持续性或方案的稳定性。
目前,绝大部分没有社保个人账户划转的惠民保险,投保率都达不到25%,最终能否达到规模预期,达到参保人群的政策分布,都不好说。
● 再来说说保障。
且不说,惠民保险都有免赔门槛、保障范围,低价必须通过医疗保险、大病补充、免赔额的“门槛”来控制可获赔概率和金额。
这可能是很多人掏了钱买了保险却不了解的。
待到理赔时,才会发现,原来这也不报、那也不赔,或者产生明明我花了那么多钱,为啥还是达不到报销门槛之类的抱怨。
就拿惠民保险的另一大卖点——不限健康状况(既往病症限制少)来说吧。
并不是能买就能赔。
大部分惠民保险虽然承保有既往症的群体,但由既往症本身导致的医疗费用是不予赔付的。
这二者的区别,恐怕很多人都绕不明白。
● 最后,还有背景问题。
很多人买惠民保险,除了低价的原因,还有就是觉得,这是政府背书出的产品,可信。
但是,根据统计,当前由政府部门主导的惠民保产品占比仅有21%,政府指导项目53%,政府不主动参与项目26%。
而“指导”的项目,是什么部门指导的,指导到什么水平,也很耐人寻味。
更别提有的项目冒用政府名义被官宣打脸了。
如此种种,还有不少风险点,在监管部门的征求意见稿里提到了一些,贴过来,大家可以看看。
| “重点查处以下违规行为:保障方案缺乏必要的数据基础;未按规定使用备案产品或未及时报告保障方案;参与恶意压价竞争;违规支付手续费;夸大宣传、虚假承诺、误导消费者;拖赔惜赔;利用不正当手段套取、骗取医疗保险基金;冒用政府名义进行虚假宣传;泄露参保人信息或擅自用于其它用途等。”
不得不说,每句话,都简明扼要又切中要害,大家可以细细品。
惠民保险这个产品,真就怕好事儿办不好。
毕竟买了惠民保险产品的,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超过2600万人了。
2600万,不是小数目。
监管起来了,毙掉一批、死掉一批,反而是好事。
撰文| 想起
头图| Ritomm
排版| 长颈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猫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