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金融科技发展视角:构建保险科技创新新生态2020》新书发布会暨保险科技新生态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致辞中表示,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与科技运用密不可分,保险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为保险业加速转型升级带来全新契机,从长期来看保险科技将重构保险业格局。
以下是周延礼发言摘要: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保费收入和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就保费收入而言,中国保险市场规模2017年超过日本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二,是全球保险业规模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据统计,2018年中国保险业占全球保险市场的份额上升至 11%,2029年预计将达到20%。总的判断全球保险业重心东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其中我国大型保险公司的增长速度、发展潜力及市场规模水平都居于世界前列。
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与科技运用密不可分。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审时度势,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实施了以保险+科技为代表的新发展动能转换,加速推动保险业向数字化的转型升级,以科技促进全新保险生态系统的建设,从而使保险业抵御风险能力更强,服务实体经济更精准,保险消费者的良好体验和获得感提高。
数字技术是驱动保险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科技+保险”是保险数字化的支撑,是推动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新动能,也是保险业融入数字经济浪潮的必由之路,因此,保险公司必须加快数字转型的步伐。
保险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为保险业加速转型升级带来全新契机。多种指数级发展的技术整合力,改变着保险业经营管理的现状,拓展了保险业新的风险管理需求空间,为保险业务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也注入了转型升级新动能。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冲击和深远影响,也深刻改变着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保险业在发挥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减震器”功能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严峻考验。疫情倒逼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加速了保险业务营销的线上化进程。
在疫情期间,多家保险公司迅速响应,有针对性地推出了疫情相关产品和服务,保险科技助力险种形态更为丰富。例如,针对个人保障需求,多家险企将疫情纳入意外险保障范围;针对企业经营需求,有的公司免费向小微企业赠送营业中断险,且有多家公司快速上线“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及给企业提供员工人身意外保障,已有68家开发了600余款相关保险产品。
疫情期间,虽然代理人展业高价值客户极为困难,保费下滑严重,但是保险公司采用保险科技多维度赋能代理人,如召开线上招募及产品说明会,智能营销辅助及培训等推动了业务稳定增长,前三季度保费增长约8%。
今年10月,我在深圳对平安集团和腾讯公司的实地调研中深刻体会到,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基础科技与应用科技通过对保险业务流程的全面深入,提升了保险行业经营效率、提高了保险产品保障程度、拓展了保险业生态圈,长期看保险科技将重构保险业格局。
目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已深度参与保险业务的全流程,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流程再造应运而生,不仅提升了保险业服务效率,而且改变了产品形态与服务交互方式,推动了保险业多生态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双循环”战略。科技应用大幅缩短了新兴保险产品迭代周期,提升产品上线速度,进一步激发了保险公司产品创新潜力,更好地满足保险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随着新一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元化科技+保险主体纷纷加入,为保险业全流程科技化不断注入革新动能,提升各保险经营环节效率,提高保险风险管理的精准性,不断扩展保险产业链,不断扩大保险多样生态圈,一个以保险主体为中心,链接相关行业上下游不同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和客户的保险新生态圈正在逐渐形成。
展望未来,我们应密切关注和评估科技革命对保险业的影响,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
首先,科技将持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借助金融科技,金融机构可逐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丰富优质金融产品供给,显著提升金融业务质效,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水平取得新突破。
第二,要积极应对金融科技的可能外部“双刃剑”效应,要高度重视金融科技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且高度关注科技对金融就业的可能冲击。要高度重视保险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信息不对称、网络安全、数据隐私甚至数据垄断等风险和挑战,确保金融市场公平竞争和金融稳定。
第三,要统筹发展金融核心科技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运用大数据,合理布局云计算,稳步应用人工智能等,应积极推动保险业与其他行业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推动行业级公有云平台建设、加大对底层技术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力度。
第四,要建立兼顾审慎监管与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建设。金融科技是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和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同时,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风险管理是其固有属性,而且这种风险因为数字技术而更易于扩散,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是维护消费者的重要之策。因此,监管机构要平衡审慎监管原则和鼓励金融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维持金融稳定的同时使得更多民众受益于金融科技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