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10月31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办的“北大赛瑟(CCISSR)论坛·2020(第十七届)”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应邀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以下是梁涛副主席的演讲内容摘要。
(图:梁涛副主席发表演讲)
“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这五年,保险业回归本源稳健发展,深化改革重点突破,大幅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并在改善民生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十四五”时期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六方面趋势:
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增量市场。我国保险市场仍将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激发了保险需求持续扩大。另一方面,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提高,将不断激发新的发展动力。
保险业将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保险业要着眼于发挥经济“减振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在助力构筑重大灾害事故救助安全网、社会民生安全网、畅通经济循环安全网方面更好地服务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发挥保险业在灾前防治、灾中救助、灾后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以缓解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的结构性失衡矛盾。
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我国保险业的内在要求。保险市场、保险公司、保险监管逐步成熟,行业高质量发展具备一定基础,与此同时,外部环境促使高质量发展成为迫切需要。今年以来,保险业“利差损”风险加大,保险投资收益率有所下滑。在这种背景下,粗放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成为我国保险业的鲜明特征。保险业在中国金融业中是对外开放时间较早,且力度较大的。目前,全球主要保险集团都在我国设立了经营机构。2019年末,外资险企所占市场份额超过了7%。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有力促进了中国保险市场竞争,推动了国内保险机构改革创新。
保险将逐步成为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我国保险业与老百姓(603883,股吧)生产、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比如,商业车险的第三者责任险投保率已经超过88%;过去几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随着消费群体迭代和风险管理意识增强,保险将成为人民群众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市场化风险管理工具,深度融入生产、生活的更多领域。
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加速推进。当前数字经济深入发展,金融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开展区块链应用的保险机构已有30家。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空间巨大、任务紧迫。今后几年,保险业将进入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新时期,逐步实现保险定价精准化、服务供给定制化、营销渠道场景化、风险管理智能化,切实提升保险机构的服务能力。
新阶段和新格局对保险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监管角度来看,重要的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行业发展中可能影响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第一,持之以恒地改善保险供给。从全社会看,保险业发展需要逐渐弥合我国在重大灾害、重大疫情、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缺口。另一方面,要注重守正创新,在坚守风险保障定位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保险机构满足多样化、特色化的保险需求。第二,毫不动摇地坚持保障被保险人利益。落实保险公司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规范销售保险行为,规范保险理赔工作,提高保险产品透明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妥善处理保险投诉纠纷。同时,也要防范道德风险,维护市场秩序。第三,坚决守住风险底线。持续推动保险机构坚持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提高保险机构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妥善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