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陈国力:新时代保险资产管理业的机遇和挑战-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6:00:10]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伴随着我国高净值人群的快速增长,如何管理财富使其保值、增值是当下人们关注的重点,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方兴未艾,市场潜力巨大。资管新规后财富管理的新时代特征尤为明显。尽管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延长至2

伴随着我国高净值人群的快速增长,如何管理财富使其保值、增值是当下人们关注的重点,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方兴未艾,市场潜力巨大。资管新规后财富管理的新时代特征尤为明显。尽管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但这并不会改变资产管理或财富管理的新时代特征,如监管逐步统一、市场走向高质、机构回归传统、产品日趋定制、客户家族化等特征。同时,常态化的新冠疫情防治对财富管理业的影响巨大。

有鉴于此,2020年9月6日,由《银行家》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中心、中央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金融创新论坛”特设“财富管理:新时代下的新发展”圆桌论坛,本次论坛特邀请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国力就保险资产管理业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享交流。

陈国力表示,保险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正在不断地融入大资管市场。在长期服务保险资金的过程中,保险资管机构逐步建立了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价值投资的投资文化,形成了大类配置、长期配置和战略配置的核心专长,建立了全面审慎的风险管理体系。拥有这些核心能力和优势,保险资管参与财富管理市场的竞争就有了底气。未来保险资管将在加强管理长久期资金的能力、绝对收益获取能力、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另类投资和股权投资能力方面继续发力,深度参与财富管理市场。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   陈国力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2020中国金融创新论坛”的财富管理圆桌讨论,与银行、信托、财富管理领域的领导专家分享交流。根据会议主题,我结合保险资产管理业的有关情况谈一谈自己的理解,请各位批评指正。

保险资管业脱胎于保险主业,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保险资管业提供了深厚基础和广阔纵深。近年来,我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后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从行业总资产看,2004年达到1万亿元,用时二十四年。截至2019年底,保险业总资产20.56万亿元,首次突破二十万亿大关。从行业可投资资产看,6年前协会成立时(2014年9月)的数字为8.77万亿元,截至2020年6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0.13万亿元,首次突破二十万亿大关。从保费增长看,2009年当年保费首次突破1万亿元,2014年突破2万亿元,2016年突破3万亿元,2019年底保费收入4.26万亿元,突破4万亿元。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上半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7万亿元,同比增长6.46%,全年有望达到5万亿左右,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以201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为标志,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财富管理需求和保险意识显著增强,保险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为保险资管带来持续不断的源头活水,同时带来较大的资产配置压力。

以保险资金运用为原点,保险资产管理业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加速融入大资管市场。目前保险资管机构业务主要包括:一是受托管理所属集团及其母公司、中小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二是受托管理企业年金、银行理财专户等非保险资金;三是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从历史发展脉络看,一是保险资金运用资管化。2003年起陆续设立了专业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建立了“委托、受托、托管”三方协作制衡的运作模式,推动保险资产管理步入规范化和专业化轨道。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底保险资管公司受托管理了大约73%的保险资金,25%由保险公司自主投资。二是保险资产管理市场化。2012年以后,监管部门颁布《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委托至符合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等专业投资管理机构。截至2019年底,基金、券商等业外管理人受托管理保险资金4700亿元左右。委托和受托双向开放政策下的“鲶鱼效应”促使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大力发展第三方业务,以避免过于依赖母公司的风险。市场的开放带来了保险资管机构的业务发展,特别在养老金管理市场,保险资管机构(含养老险公司)的表现可圈可点。截至2019年底,35家保险资管机构总管理规模达到18.11万亿元,其管理的业外资金达到3.76万亿元,其中管理基本养老金超过1500亿元,管理企业年金规模9500亿元,管理职业年金超过2000亿元。三是保险资产管理生态化。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和投资范围的不断扩大,近年来保险资产管理业与金融同业的业务交流不断深化,通过跨界合作取长补短、互相输出能力,保险资金得以通过多元化配置有效防控风险,最终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保险资管生态圈。截至2019年底,保险资金投资的信托、银行理财等金融产品超过三万亿,其中集合资金信托从2012年的数百亿快速增长到2019年末的1.6万亿,在保险资产配置中占比达8.6%。协会作为监管与市场间的特殊主体,通过自身优质专业服务,吸引保险、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私募股权等十多类机构近800家会员单位进入这个生态圈,并通过搭建跨业、跨界交流合作平台,不断为会员机构创造业务合作机会。

配套资管新规的保险资管产品办法发布实施,推动保险资管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保险资管产品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为满足保险资金长期配置需要而创设的资管产品,主要包括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组合类资管产品等。这些产品大部分直接投向具体项目和实体经济,链条短、嵌套少、不存在资金池,既体现了资管产品的普遍特征,又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一直按照保险资金的风险偏好接受严格监管,总体运作审慎稳健,形成了京沪高铁、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在引导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9年末,35家保险资管机构共管理保险资管产品余额2.76万亿元,其中债权投资计划1.27万亿元,股权投资计划1200亿元,组合类资管产品1.37万亿元。

与自身纵向对比,保险资管产品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保险资管产品业务发展还有较大差距。从绝对规模看,2019年末,公募基金16.36万亿、主动管理类信托10.95万亿的管理规模,分别为同期保险资管产品规模的近6倍和近4倍。从保险资金委托人角度看,保险资管产品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仅在15%左右,产品化率有待提升。从保险资管机构角度看,2019年末,保险机构持有保险资管产品的68.78%;信托公司、商业银行、券商等非保险资金持有其余的31.22%。保险资管产品仍主要以保险机构为主要客户,市场化程度有待提升。这与保险资产管理以账户委受托、保险资管产品起步较晚有一定关系。债权投资计划从2006年起步,组合类资管产品则是从2013年才开始试点。另一方面,保险资管产品早在2016年就采取了去通道、限嵌套等规范措施,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有利于轻装上阵。

2020年3月,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作为《资管新规》配套政策,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办法》在精神上高度契合《资管新规》要求,很多规定都是和《资管新规》精神保持一致,同时将资金和资管分开,按照“产品市场化、管住投资人”的原则进行处理,为保险资管产品的市场化竞争和创新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比如,明确法律关系为信托关系,资管产品财产具备独立性,有利于保险资管产品业务的市场化发展;又如,在坚持保险资管产品私募定位的同时,首次明确可以向合格的个人投资者发售,高净值客户有了长期资产管理的新渠道和新工具;再如,依据产品资金是否来源于保险资金对保险资管产品的投资范围进行了区分,对于非保险资金投资的保险资管产品,其投资范围与其他资管产品的投资范围保持一致,同时考虑到保险资金的特殊性,保险资金投资的保险资管产品的投资范围应当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的有关监管规定。

充分发挥长期资金管理优势 深度参与财富管理市场

在长期服务保险资金的过程中,保险资管机构逐步建立了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价值投资的投资文化,形成了大类配置、长期配置和战略配置的核心专长,建立了全面审慎的风险管理体系。拥有这些核心能力和优势,保险资管参与财富管理市场的竞争就有了底气。

管理长久期资金的能力。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规模大、有刚性成本约束等特点,始终面临固定的资金成本,资金收取和支付的流动性要求,获得超出负债成本的长期、稳定绝对收益是管理长久期资金的基本要求。保险资管机构在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市场份额份额分别达到73%和65%,充分表明了长期机构投资者的认可。

绝对收益获取能力。保险资金是负债资金,客观上要求获取长期稳定的绝对收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注重资产配置而非交易,注重长期投资而非短期收益,固定收益类投资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较突出。新形势下,保险资管要巩固固定收益领域的领先优势,以产品方式输出管理能力,满足净值化管理时代人民群众对低风险、低波动的绝对收益产品的需求。

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保险资管机构诞生之日起便开始提升资产配置能力,不断完善战略、战术相结合的资产配置决策体系和团队,已经形成完备的体系流程,并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和市场周期下得到了充分检验。要将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化,抓住产品新规的政策机遇,形成策略鲜明、业绩透明的产品线,通过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积极参与财富管理市场的竞争。

另类投资和股权投资能力。面对长期资产匮乏和“长钱短配”的困局,保险资管通过发展另类投资和股权投资,打造跨周期稳健投资能力,在为实体经济提供持续稳定资金的同时获得合理回报。截至2019年底,保险机构股权投资资产达到 1.85万亿元,占行业总投资资产的 10.43%。到2020年7月底,行业累计发起设立债权、股权投资计划1500只,合计注册规模3.35万亿元,主要投入交通、能源、不动产以及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等。

在科技赋能保险资管方面的一些探索。以直接对接实体经济的债权、股权投资计划为例,保险资管从业人员较少,没有分支机构,与资产端的常态化沟通少,造成资产挖掘难;项目投资规模大,投资期限长,日常监测和投后管理压力大。为此,协会成立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办公室,上线“资管汇”APP,完善了项目发布、产品推介、融资路演、私密对接等功能,通过科技手段支持投融资双方精准对接,2020年以来与浙江、云南、湖南、宁波、襄阳等省市合作举行11场项目线上发布会,共发布项目132个、资管产品33个,规模4000亿元,受到各方好评。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 “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的战略机遇,着力完善企业端精准画像、资金端偏好赋值以及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等平台功能,提升投融资对接交互精度和深度,打造面向全国的平台化、常态化的银保资金对接实体经济新平台,为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提供科技支持和保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银行家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