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野心爆棚,蚂蚁帝国三剑封喉丨互联网保险头号玩家①-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5:59:43]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如果具备充分且高质量的数据,任何存在风险的行为都有望得到保险保障。”这意味着,“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 8月15日,蚂蚁集团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计划A+H股

“如果具备充分且高质量的数据,任何存在风险的行为都有望得到保险保障。”这意味着,“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

8月15日,蚂蚁集团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计划A+H股同步上市。

一发不可收拾,各色消息越演越烈。估值不断攀升,募资不断提额,波澜迭起。一曲与大行争雄基金销售,更是江湖变色,金融大B端战战兢兢。终,落得H股11月先行。

推演蚂蚁保险布局,作为保险科技行业的新进入者,蚂蚁的流量和技术属性更为突出,蚂蚁已经构建起庞大的金融科技生态,貌似已经找到支点。

有野心,且不优雅。

保险业已然200年。其经营铁律是:第一是稳健,需要维持资产负债表的平衡;第二是时间,需要在至少长过人的生命周期的时间里维持经营的稳定。

对于新进入者蚂蚁来说,仅凭流量和技术能否一招制胜?

当下似乎有些问题没有解决:

一是蚂蚁保险科技明星产品“相互宝”近日被监管明确定性为非持牌经营的非法商业保险活动;

二是蚂蚁的保险科技业务核心是否更多聚焦于流量和技术输出,这种业务模式是否过于单薄?

光环之下,蚂蚁的保险之路能走多远?

第一剑

金融科技生态构筑护城河

据招股书,蚂蚁集团两大业务板块为数字支付及生活服务和数字金融科技平台(详见图1)。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蚂蚁集团数字支付总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18万亿元;在金融科技板块,理财科技平台促成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4.1万亿元,微贷科技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达1.7万亿元,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达到0.4万亿元。

老百姓(603883,股吧)每天都用的移动支付,到支付宝花呗,都是蚂蚁金融科技帝国的版图。

这些数字意味着,蚂蚁的盈利能力已经远超大部分中小银行。2017、2018、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蚂蚁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54亿元、857亿元、1206亿元和725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82亿元、21.6亿元、180.7亿元和219亿元。

在业务分布方面,数字金融科技平台是蚂蚁集团整体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0年上半年占比为63%。该平台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向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收取的技术服务费。

数字金融业务包括微贷、保险和理财三部分。营收占比近四成的微贷业务是大头,主要包括花呗、借呗、网商贷三类产品。截至2020年6月末的12个月期间,约5亿用户及超过2000万小微经营者通过微贷科技平台获得了信贷,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总计为1.7万亿元。

这已经远远超过了26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规模。至2020年6月末,26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余额为686.1亿元,服务客户数1.4亿人,贷款余额不及蚂蚁借贷业务的四分之一。

在这个庞大的金融科技帝国中,保险科技是金融科技板块旗下的三大主营业务之一。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保险科技业务促成的保费及分摊金额已达518亿元,这也是外界首次得以窥见蚂蚁保险科技业务的规模。

蚂蚁的保险科技业务在产品形态上覆盖寿险健康险财险,主要收入模式是合作保险公司基于平台促成的保费及分摊金额向公司支付的技术服务费。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公司平台促成的保费及分摊金额为518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与约90家保险机构合作开展业务。

从业务规模的占比看,至2020年6月30日,微贷科技平台的业务规模为消费信贷17320亿元,小微经营者信贷4217亿元,理财科技平台的资产管理规模为40986亿元,而保险科技平台的保费及分摊金额为518亿元。保险科技业务的营收占比为8.42%,比其他两项业务规模更小。尽管如此,应该没有人会否认这项业务的想象空间。

据蚂蚁披露的数据,2019年中国在线保费规模达到0.3万亿元,在数字化技术的驱动下,预计在2025年可达到1.9万亿元的规模,2019年至2025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8.1%。

从时间趋势看,从2017年至2019年,保险科技平台的收入金额从23.15亿元增长至89.47亿元,2020年前6个月收入为61.04亿元。从保险科技所占营收比例看,保险科技平台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17年的3.54%上升至2020年的8.42%。从平台业务规模看,公司平台促成的保费及分摊金额从2017年底92亿元增长至2020年上半年的518亿元。(详见图2)

进军保险行业无法回避牌照问题。在牌照布局方面,今年8月蚂蚁集团已与多家公司共同出资建立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展消费金融相关业务。在此之前,蚂蚁金服已通过成立子公司申请或控股的方式获取14张金融牌照。其中,保险板块旗下已有保险代理牌照、财险牌照和相互保险牌照。总体而言,蚂蚁在承保端是比较受限的,业务模式仍将主要以技术服务费的方式开展。

第二剑

相互宝、退货运费险打天下

蚂蚁集团提供的保险产品覆盖寿险、健康险和财产险领域,目前产品类目已超过2000种。此外,蚂蚁打响进军保险科技第一枪的是相互宝互助项目。截至2020年6月30日12个月期间,超过5.7亿支付宝用户通过公司平台投保或受保,或参与了互助项目相互宝。

在寿险方面,蚂蚁集团平台提供的产品包括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年金险和养老保险产品。在2018年8月,蚂蚁集团推出了养老保险产品“全民保”。“全民保”主打的是投保门槛低至1元,具有灵活的投保周期和金额。当投保人退休后,每月可以便捷地从支付宝中领款。“全民保”产品页面能够在消费者输入期望的投保金额和周期后实时显示预计可领取的金额。这些功能可以帮助消费者迅速地理解养老保险产品的要素,从而降低决策难度和提升保费规模。

在健康险领域,蚂蚁的理念是将复杂的产品概念简单化。例如通过“健康金”向支付宝用户赠送额度上限为两万元的免费健康保障福利,可用于门诊报销和其他医疗需求。通过使用“健康金”,消费者体验到简单便捷的保险全流程并体验到保险的益处,这也鼓励他们在平台上寻求更多的保险产品以满足自身不同需求。

蚂蚁健康险的主打产品是“好医保·长期医疗”。“好医保·长期医疗”的特点是价格普惠、投保便捷、覆盖近100种重疾,其鼓励了年轻一代购买健康险,据蚂蚁集团披露,许多消费者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购买。

2020年5月,蚂蚁进一步与人保健康和中再寿险合作推出了“好医保·终身防癌医疗”。70岁以下的消费者都可以购买这款产品,患有某些特定疾病(例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消费者也可以投保。“好医保·终身防癌医疗”是中国首款可以保证终身续保的健康险产品,即使在投保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的情况下也可以。投保人的年度保费低至89元,而保额达400万元。

相互宝是2018年10月推出的互助项目,其能够向用户提供100多种重大疾病的健康保障。通过互助和后付费的形式,相互宝降低了医疗重疾险的门槛,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1个月至39岁年龄段消费者一次性最高可领取30万元互助金,40至59岁年龄段消费者一次性最高可领取10万元互助金。相互宝涵盖了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和严重脑损伤等重疾。

会员加入相互宝时不需要付费。当一个会员提出申请互助金后,该会员需要通过支付宝APP提交相关材料,随后接受调查和审阅。如果互助申请获批,该会员将获得一次性互助金,费用由其他所有成员分摊。2019年,每个会员的平均分摊费用为29元。

两年前,相互宝的出世震动了保险业,掀起了一场关于互助的轩然大波,也是一场传统险企与新进入者的博弈。相互宝的价值在于它是蚂蚁的保险客户储备,现已有超过一亿会员。

这部分客户都将是保险意识较好、购买需求更强的潜在客户。根据蚂蚁披露的信息,相互宝提高了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和购买健康保险产品的意愿,许多相互宝的会员也购买了“好医保”健康险产品。

令许多传统险企艳羡不已的是,相互宝凭借线上渠道触达了大量的下沉市场客户。据披露,70%的相互宝用户分布在三四线城市。这与传统险企依赖代理人渠道、主攻一二线城市的模式显然不同,摆脱了物理网络的限制。

但不得不说,相互宝一直以来存在关于合规性的争议。

9月8日,银保监会打非局刊文《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明确将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定义为非持牌经营的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并提出坚持对所有保险活动实行严格准入、持牌经营,严禁无照驾驶行为,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商业保险活动。

随后,蚂蚁发布公告,若相互宝无法满足合规性要求,将从上市公司剥离。

在财险领域,蚂蚁集团平台上的财险产品包括车险、事故/意外险和其他产品,以及各种基于消费场景的创新型保险产品。平台与保险合作机构共同设计独特的保险产品,来满足不同经济环境下消费者和商家的需求。在财产险方面的创新体现了蚂蚁模式的技术价值。

2010年,蚂蚁在淘宝平台上首次推出了退货运费险,这是基于电商平台小额高频的场景特征设计的场景险产品,也是中国第一个线上场景险。这种创新型低成本的保险产品能够赔付卖家在阿里巴巴集团电商平台上购买产品后退货产生的运费。退货运费险的保费通常每单低于1元,动态定价。

2013年前,承保“退货运费险”的主要是华泰保险。2012年“双11”,华泰保险承保的“退货运费险”当日保费收入超1000万元;2013年“双11”,这一数据为单日成交1.5亿笔,保费收入近9000万元;2014年“双11”,阿里巴巴参投的众安保险开始承保“退货运费险”,“双11”当天众安保险承保的保险保单量突破1.5亿,保费突破1亿元。此后, “退货运费险”在“双11”一路高歌猛进。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报告,从2016年~2019年保费收入来看,退货运费险呈现持续较快增长态势。2019年互联网非车险各险种中,退货运费险销量最大,全年累计保单数量约150亿件,超过总体互联网非车险保单数量的50%。

总体而言,蚂蚁所提供的保险产品以创新和技术属性强为主要特点。相互宝和退货运费险面世之前,市场从未见过同类型的产品,这两项产品都可以属于破坏式的创新。此外,退货运费险所需要的动态定价以及高并发处理能力也需要极强的技术实力作为支撑。然而在创新之外,蚂蚁所提供的产品类目较为单一,这或许也是受到牌照的限制。

在产品设计和定价方面,蚂蚁难以推出丰富全面的保险产品,更多的是为保险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这一模式本身并不构成问题,欧美市场的保险科技创新也是主要以中介或技术服务商的形式进行的。在全球前十大保险科技独角兽中,只有不到3家公司拥有保险牌照。但就长期发展而言,如何寻找在保险业务链条中的定位和价值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第三剑

技术与流量一招制胜?

技术和流量是蚂蚁进入保险科技领域的立身之本。

先说技术,与传统保险公司相比,蚂蚁技术属性突出,目前的主要业务模式是在客户教育/获客、产品设计、承保、理赔、资本及偿付能力以及产品交付等各个环节为保险公司赋能。(详见图3)

获客:据招股书披露,蚂蚁集团为保险合作伙伴提供获客渠道,使保险合作伙伴能够实质性地降低成本,并为以前难以触达的客户提供服务。通过保险科技平台的智能商业决策系统,蚂蚁集团可以根据不同场景来识别客户需求,并与保险公司合作,提供匹配的保险方案。

客户教育:蚂蚁将互联网思维引入了对保险客户的获客和产品教育。相互宝互助项目和“健康金”便是这种思

路的典型代表。先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引起客户兴趣,鼓励参与,最终转化为保险客户。

客户筛选和承保流程:据招股书披露,蚂蚁集团利用其客户洞察能力,来帮助保险合作伙伴加强承保能力并服务更多消费者。保险科技平台的智能承保工具帮助保险合作伙伴更好地平衡客户筛选和承保风险。

理赔:蚂蚁在保险科技方面的核心技术产品是智能理赔平台。智能理赔平台重塑理赔流程,通过流程智能化升级大幅提高理赔效率并降低风险。

该平台有以下特点:

智能凭证识别。针对需要通过上传医疗记录来申请理赔的投保人,智能理赔平台利用光学字符识别(OCR)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分析病历本中的文本信息,快速准确地评估其上传病历的真实性。通过医疗凭证识别自动化程序,蚂蚁集团帮助保险合作伙伴更有效地发现理赔欺诈情况,并减少人工介入,降低保险合作伙伴的运营费用。

智能公估调查。智能理赔平台将远程视频面访和现场人工调查相结合,通过阳性线索提取、智能工单、智能话术建议提升公估效率。

智能理赔推理。智能理赔平台基于健康险核赔知识图谱的逻辑推理,自动产出核赔报告和理算报告。

创新理赔服务。智能理赔平台具有行业领先的宠物核身能力,通过鼻纹和宠脸识别建立宠物数字身份,完成宠物医疗理赔验证。该平台可支撑起亿级相互宝用户的理赔需求,智能化提高人效,管控风险、提升理赔体验。该平台提供的宠物智能核身技术可驱动保险产品创新。

再说流量。渠道是保险业务拓展的生命线,近几年来,在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代理人模式式微,渠道转型成为了保险行业一直试图解决的谜题。

与传统险企拼代理人数量不同,蚂蚁主打线上模式。互联网时代下,线上流量与获客成本越来越贵。对于已经拥有超7亿月活的支付宝而言,也有同样的烦恼。

据招股书披露,为了实现覆盖中国大部分互联网用户和商家以及提升其参与度的战略目标,2018年,蚂蚁集团在推广和广告方面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投入,全年销售费用高达473.5亿元,占该年收入的55.2%,相应新增的支付宝月活用户数1.19亿;蚂蚁集团2019年投入的销售费用是180.5亿元,相应新增的支付宝月活用户数0.41亿;蚂蚁集团2020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是60.66亿元,相应新增的支付宝月活用户数0.52亿。

加总一下,过去两年半蚂蚁集团总计投入销售费用714.66亿元,相应新增的支付宝月活总数2.12亿。据招股书披露,推广及广告费用在蚂蚁集团的销售费用中平均占比不少于九成,而推广及广告费用主要包括市场及推广费用和广告及宣传费用,其中,市场及推广费用涉及的推广措施和活动主要包括通过支付宝APP向用户发放礼券、奖励及其他激励,以及通过合作伙伴服务及提供推广物料等进行商家的拓展及推广活动。

只能说,互联网时代,流量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从本质上讲,蚂蚁进入保险行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其流量资源。截至2020年6月末,蚂蚁集团平台上使用过一种或多种数字金融服务的用户达7.29亿。

这或许也意味着,接下来蚂蚁集团的用户增速或将放缓,对于存量用户的精细化运营,保持和提高月活是关键。“提升用户活跃度,扩大用户基础”已被蚂蚁集团列入四项发展战略之首。

至此,蚂蚁保险科技业务版图已颇为清晰。疫情之下,传统险企代理人模式面对面展业困难,保险业技术转型压力凸显。背靠庞大的金融科技生态,蚂蚁与传统险企的较量,是关于线上渠道和代理人渠道的比拼,是关于技术解决方案,更将是关于产品和承保能力。

还是要回到开篇,既要解决保险产品的盈利和稳定问题,也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且看蚂蚁的这三剑能否解决好这两道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