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2020年,惠民保火了,宛若燎原之火,席卷四五十个城市,吸引千万人参与,已然成为了健康险领域一个新的现象级产品。(相关报道详见经济观察报第第991期《起底惠民保》)
“低保费、宽门槛、高保额”被冠上“惠民”标签的补充医疗保险正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低投入、高保障是否“反常”,产品是否适合购买,对于各参与方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在各家险企、平台仍在攻城略地推动项目落地之时,近期,一款全国型的产品城惠保上线,与其他惠民保项目不同的是,城惠保不限区域,全国范围内基本医保用户均可参与,且保费按不同年龄层分为三档,最低可至19元,这背后是怎样的精算假设?
经济观察报记者对360保险副总裁兼总精算师张利凯进行了专访,以期解答关于惠民保类产品的疑问。
保险责任差别不大年龄是风险点
经济观察报:9月下旬,360保险联合泰康在线等险企发布的360城惠保正式上线,与其他产品相比,城惠保有哪些特点?
张利凯:惠民保类产品,之前没有一个全国版的说法,我们首创了这个模式;此外,城惠保项目的承保主体是共保体的方式,做的跟其他模式也有所区别。
关于惠民保类产品,是在基本医疗赔付之后再进行赔付的,虽然各地基本医疗保险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惠民保险保障的是高额医疗费用的风险,这也意味着基本医疗对惠民保的保险风险影响已经不是很敏感了,因为高额医疗费的发生率比较低。这样就有基础做一款全国性的产品,这是城惠保应运而生的前提。
说到产品的责任设计,保险责任方面,全国各地的差别都不太大。首先,在社保范围之内有一个起付线,也就是免赔额,一般是一到两万,个别地方是三万;社保范围之外有一些特药保障。其次,在赔付上,赔付比例低的有70%,高的有100%,一般是80%左右。第三,在保额上,基本上是100万,也有的地方是200万或300万。其实,从精算角度看,赔付比例和保额的差异并不大。
差别比较大的是年龄级别的风险,惠民保是医疗费用保险,跟年龄有高度的相关性,年龄越大风险越高,发生率也越高。如果不设年龄的区分,意味着实际的承保过程中会存在低风险的年轻人补贴高风险年纪大的人的情况,这种补贴长期下去的话,产品的可持续性会存疑。从购买人的角度来看,价格都是一样的,意味着风险高的人更倾向于购买,风险低的人可能就没有那么倾向去购买,这种逆选择带来的风险可能会危急项目的持续性,分年龄定价还是有必要的,在风险方面有一些区隔,在普惠公益的基础上,适当兼顾公平。
360城惠保分了三段,小孩、中年和老人,这个分法跟社保相对一致,社保包括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主要是一老一小,城镇职工都是在职人口,基本在18-60岁之间,这是城惠保不同年龄段分法的来源。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性的疾病谱还是有差别的,比如说肾病,广东一带肾病发病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但在其他方面的疾病发病率可能会低一些,所以,全国总体上在高额医疗费用发生率方面的区别不显著。
经济观察报:项目目前运营情况如何,是否符合预期?
张利凯:城惠保推出后,我们在武汉开了一个发布会,发布我们全国版的惠民保险,从市场反馈来看,产品本身获得了市场认可,从运营上来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
经济观察报:据了解,城惠保项目从开始到落地都是由360保险牵头的,在选择合作对象上有着怎样的考量?
张利凯:360保险一直关注这一块市场的发展情况,从产品的设计、保险公司共保体的撮合协商,以及找再保公司合作降低经营风险,都是我们来谈的。
在做了一些非常深刻的精算分析和市场对比后,才有了现在这款普惠属性更强的产品,通过合适的风控手段,以及共保体的模式设立,相信会有更强的持续性。
我们现在合作的保险公司有六家,一类是互联网保险公司,包括泰康在线、众安在线、众惠相互,由于这款产品主要是线上来运营,线上向客户推广,客户线上投保,将来理赔也可以线上提交材料,线上化是很重要的因素。
还有三家机构是线下的,包括中国人寿产险,永诚保险,中华财险,他们有线下机构,将来客户需要线下客户服务,他们也可以提供服务。
经济观察报:城惠保项目中,各参与主体之间利益和责任是如何划分的?
张利凯:我们共保体是真正的共保体,大家都为客户提供保险服务,将来如果客户找到共保体中任何一家公司,这家公司都要为这个客户提供服务。
共保体会有一个共保协议,不同公司在里面有不同份额。在每一张保单中,各家公司根据共保协议拿到相应份额,同时也要承担后面的理赔服务和风险。客户在理赔时,可以找到360保险,帮助客户索赔是360保险分内的事,也可以找其中任何一家保险公司进行理赔,理赔后几家公司根据共保份额摊回赔款。
低保费对应低风险 但也要符合基本保险原理
经济观察报:如何看待惠民保类产品的出现以及目前市场上对其的讨论?
张利凯:从风险以及保险责任来看,惠民保产品基本上是针对花费比较高昂的疾病,家庭一旦遇上这样的问题,打击还是很大的,虽然有免赔额和保额限制,但惠民保还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
话又说回来,保险产品还面临一个价格的尺度问题,尽管风险低,但如果保费是风险的一半,保险公司也会亏的一塌糊涂;但如果售价是风险的两倍,保险公司也会赚的很厉害。惠民保产品保费的额度绝对数较低,保费相对所承担的风险,也比较低,充分体现了惠民的属性。
在以前的惠民保项目里面出现过类似问题,尽管保费绝对价格不高,但与保费相比实际赔付并没有这么高,有很大剩余,那这个产品的“惠民”属性就没有体现出来;还有一些地方因为经营问题出现了不能持续问题,说明亏损太厉害了,收费太低覆盖不了风险也有问题。合适的风险评估以及管理是惠民保产品得以持久经营的关键。
经济观察报:如何看待惠民保项目中政府机构参与,政府机关在参与上有怎样的特点,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张利凯:首先需要对惠民保产品做定位,关键在于这个保费由谁来交,惠民保是老百姓(603883,股吧)自己掏钱买的产品,在本质上是商业保险。付费方不同会导致产品属性不一样,比如说有一些地方政府财政出钱给当地老百姓买灾害性的保险,项目落地有一套标准招采流程,那是政策性的保险。
在这个定位基础上来看政府的参与,其主要是看重产品的惠民属性,对老百姓是有利的,政府愿意以政府的信用加入进来,向当地老百姓推广,我认为是政府对这一类保险的认可和鼓励。在认可基础上鼓励它的发展,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商业信用的背书上,在推广上面增加产品的信誉度。
经济观察报:对于惠民保类产品的未来发展和趋势,有着怎样的预测和期待?目前来看,各地产品区别并不大,是否存在着创新空间?
张利凯:产品本身创新空间一定是存在的,在过去的一年里市场发展风起云涌,有这么多的方案出现,发展趋势很好。目前来看,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地方政府都很积极。我们觉得在未来一年里或者说更短时间内可能会覆盖到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参与的人数有可能会突破我们想象,之前有人统计显示目前已经有超过2000万人参与进来了。惠民保险是非常好的产品,让中国老百姓的保障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价格又比较低廉,还能让他们对商业保险有一个比较好的体验,总体来看这款产品发展趋势还是好的,对整个健康保险的促进作用也比较显著。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可以为客户提供更深层次的保险服务。例如,平安最早在深圳尝试的补充医疗险,已经有将近800万人参与了,之前一直没有其他保险产品出现,但今年推动了365元的那款产品,我了解到参与情况非常好。惠民保险提供服务取得客户认可的前提下,再提供其他保险服务,人们购买的意愿还是比较好的。
经济观察报:以目前城惠保项目落地情况来看,有什么经验值得分享?
张利凯:惠民保险也是保险,而且是商业属性是很强的保险,它一定要符合基本的保险原理和保险的运营规则——保险公司的核心能力是风险管理,做好风险管理,把惠民保险稳定、健康、持久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