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袁园 每经编辑 易启江
年初,新冠肺炎的爆发让很多消费者开始重视对健康险的购买,尤其是在疫情隔离期间,线上购买健康险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首选。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险行业健康险保费收入4760亿元,同比增长19.72%。
不过,进入下半年,健康险的增速开始回落。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8月,健康险保费为5897亿元,同比增长18.15%,1-7月增速为19.31%。其中,8月份单月健康险保费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8.78%,增速回落明显。对此,《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采访到新一站保险网董事长国婷丽,其对健康险的发展走势给出了详细解读。
图片来源:新一站保险网供图
从绝对值来看 健康险还会有很大增长空间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和风险的关注,健康险的增长早在前几年就已经有了苗头,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健康险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在这次疫情之前,消费者对于买保险的认识主要停留在个人认知方面,也就是想买才会去买,如果不想买的话,谁都无法促使消费者改变决定。”国婷丽介绍说,消费者、尤其是互联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很明确的,也就是自我决策能力很强,不太会受网红或者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是疫情的爆发,让消费者的观念进行了改变。
比如,对重疾险、年金养老类的保险的认识,在疫情之前,消费者的心理主要停留在“等我有能力再去购买的”阶段,而疫情之后,消费者的心理变成了“我要积极地去准备和了解”,对风险的感知变得更真实了,从而也就对保险有了更愿意去拥抱和接受的态度。“毕竟对于风险这件事情来讲,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提前准备,无论是积累服务还是积累资金,保险都是一个非常对称的消费产品。”国婷丽认为,消费者在保险方面的的权重值安排和刚需性都发生了变化。
但是,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经济逐步复苏,健康险的增速也开始慢慢回落,尤其是在8月份,健康险的增速年内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关于健康险的红利是否已经释放完毕,成为很多业内人士关注和讨论的重点。
对此,国婷丽认为,下一步,健康险是回到之前的常态还是保持这样的高增速度,需要从相对值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来看。相对值主要是对比其他类产品,尤其是一些新推出的保险产品类型,健康险的增速能否依旧是增速最快的品类,这个确实很难给答案,但是从绝对值的角度来看,健康险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像疫情的时候一样,很多人预测疫情后会有报复性消费,但是目前我们只看到了报复性存款,这就是消费者对生活风险感知后做出的决定,而当这个路径发生变化后,它的源头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那就是让更多人开始重视自己应对风险的能力。”
“健康险的发展可能还会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在里面,比如保费的绝对值、利润空间、辐射人员的数量、价值成长等,单独看它的增速,只能看到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其实里边有很多决定因子存在。”国婷丽认为,健康重疾类的产品依然会成为消费者的刚需,而且相对于其他金融产品来说,新的年轻的保险类产品一定会成为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的首选。
普惠类保险和商业健康险不会产生直接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健康险高速发展的同时,普惠类健康险也发展得十分快。《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主打普惠便宜的惠民保险在今年格外受关注,仅2020年就在全国40多个城市相继落地,覆盖上千万人群。不少业内人士预计,最多一年时间,惠民保将覆盖全国主流地级市。
“普惠类保险有一个比较大的前提,就是它对人群的界定是比较清晰的,一定是医保范围内的人群。虽然各个地区推出的时间不同,但本质上来说都是针对医保范围内的这部分人群。”国婷丽介绍,各地的产品在免赔额、既往病症、附加服务等细节上各不相同,所以各地的价格和发展空间也不完全相同。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既然叫做普惠类保险,那就是以普惠为特色,这也意味着这类产品在销售费用和销售空间方面比较窄,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让消费者去感受它的好处。国婷丽表示,总体来看,普惠类保险的市场定位是很准确的。
至于普惠类保险是否会跟当下的商业健康险产生正面竞争,国婷丽认为不太可能,这两个产品不在一个维度上,很难去形成竞争关系。“普惠类保险算是基础保障,而消费者如果需要在医疗方面得到更多的保障,就需要去投保商业健康险。这也意味着,商业健康险的客户都属于有一定消费能力的,而普惠类保险更多针对的是普通人群。所以,面对的人群不完全相同,提供的保障内容也不相同,二者的功能更像是一种保障升级和叠加。”
此外,关于普惠类保险的可持续性也是很多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一些投保的消费者害怕这类保险会无法续保,让自己失去享受普惠类保险的权利。“普惠类保险属于政策性保险,能影响这类保险产品发展的只会是政策的变化,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策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毕竟普惠类保险是医保往健康领域的辐射,用医保解决更广泛的大健康问题,而且这类保险也被提了很多年,是政策致力于推动的大方向。”
“所以,无论是从普惠类保险的一贯性还是持续性来看,我觉得只要医保存在,这类保险就一定会存在,因为它是医保领域的有效补充。”国婷丽总结到。
封面图片来源:新一站保险网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