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这次车险综合改革到底改了什么。
9月19日零点,新一轮车险综合改革将正式启幕,根据安排,新交强险责任限额和费率浮动系数方案均从9月19日零时生效,截至9月19日零时保险期间尚未结束的交强险保单项下的机动车,在2020年9月19日零时后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按照新的责任限额执行;在2020年9月19日零时前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仍按原责任限额执行。
贝壳财经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不少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部门近期异常忙碌,准备系统对接、业务员及客服培训等工作,消费者也迫切想了解,这次车险综合改革到底改了什么?怎样才能享受到新政策的优惠?
车险综改改了啥?对车主有什么影响?
作为财险领域第一大险种,车险保费常年占财险保费的6成以上,车险也与大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每一轮调整都备受关注。
其实,早在2015年,当时的保监会就启动了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以下简称:商车费改)试点工作,到2017年,二次商车费改再度启幕。
两轮商车费改之后,车险行业总体好转,比如一直亏损的交强险终于在2017年首次实现了0.8亿元的承保利润,同时,车均保费也在下降,根据中国信保发布的各年全国商业车险风险地图数据,2017年、2018年,全国商业险单均保费分别为3553元、3220元,同比下降4%及9.4%。
但即便如此,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高定价、高手续费、经营粗放、竞争失序、数据失真等问题仍比较突出,这也成为本轮车险综合改革的背景,那么,本轮改革又将改变什么?有哪些变化与车主直接相关?
变化1:交强险责任限额调高 车主保障水平更高
首先,最明显的变化是调高了交强险的责任限额,有责总责任限额从12.2万元提高到20万元,其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从1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万元提高到1.8万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维持0.2万元不变。
无责任赔偿限额也同比例调整,其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从1.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000元提高到1800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维持100元不变。
交强险作为一种强制保险,其调高责任限额无疑是进一步提高了车主的保障水平。
变化2:交强险费率浮动系数调整 好车主折扣更大
交强险费率浮动系数直接关乎车主的交强险保费,且与是否发生事故、发生事故的频次等指标密切相关,交通事故发生频次少,车主的交强险保费就会更便宜,反之则更贵,也就是说这个系数“奖励”了驾驶行为好的车主,而“惩罚”了驾驶行为不佳的车主。
新交强险费率浮动系数方案从原来的“与道路交通事故相联系的浮动A”,按照地域不同,划分为“与道路交通事故相联系的浮动方案A、B、C、D、E”总共五个调整方案,比如内蒙古、海南等地即实行费率调整方案A;陕西、云南、广西实行费率调整方案B;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则实行费率调整方案D。
不仅如此,银保监会还将浮动比率中的上限保持30%不变,而下浮由原来最低的-30%扩大到-50%,提高对未发生赔付消费者的费率优惠幅度。
比如,费率调整方案A中,上三个及以上年度未发生有责任道路交通事故对应的浮动比率已调整为-50%,而原来是-30%。
算一笔账感受可能更为直观。以基础保险费950元为例,如果上三年没有发生有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那么按照新方案,一位海南的车主最终保险费就是950×【1+(-50%)】=475元,相当于直接打了五折。
但若按照原来的规定,这位海南车主的最终保险费就是950×【1+(-30%)】=665元,相当于打七折。
显然,按照新规,这位驾驶行为较好的海南车主的交强险最终保险费是下降的。
变化3:加量不加价 引导行业增加自燃、发动机涉水等责任
根据规定,车险综合改革将在基本不增加消费者保费支出的原则下,支持行业拓展商车险保障责任范围。
引导行业将机动车示范产品的车损险主险条款在现有保险责任基础上,增加机动车全车盗抢、玻璃单独破碎、自燃、发动机涉水、不计免赔率、无法找到第三方特约等保险责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车险保障服务。
同时,支持行业将示范产品商业三责险责任限额从5万~500万元档次提升到10万~1000万元档次,更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风险保障需求。
变化4:商车险整体保费有望下降
此轮车险综合改革,保险业根据市场实际风险情况,重新测算了商车险行业纯风险保费,同时,商车险产品设定附加费用率的上限由35%下调为25%,预期赔付率由65%提高到75%,车险产品费率与风险水平更加匹配。
同时, 引导行业将“自主渠道系数”和“自主核保系数”整合为“自主定价系数”,第一步将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确定为[0.65-1.35],第二步适时完全放开自主定价系数的范围。
另外,改革实施后,商车险无赔款优待系数将考虑赔付记录的范围由前1年扩大到前3年,降低了偶然赔付消费者的费率上调幅度。
那么,上述这些改变又将如何影响商车险的保费呢?
根据平安产险提供的一个计算案例,以广东地区投保车辆为例,若车辆3年未发生理赔(系数0.6),上年度没有交通违法记录(系数0.9),且保险公司自主核保系数和自主渠道系数都给予0.85的优惠,那么,在基准纯保费为3000元时,按照以前的指标,保费最低可达(3000/(1-35%))×0.6×0.9×0.85×0.85=1800.69元;但若按车险综合改革后的标准,保费最低可达(3000/(1-25%))×0.5×0.9×0.65=1170元,整体降价35%。
变化5:删减事故责任免赔率 产品更丰富
车险综合改革规定还称,将引导行业合理删减实践中容易引发理赔争议的免责条款,合理删减事故责任免赔率、无法找到第三方免赔率等免赔约定,毕竟改革之前,商车险还有5%~30%的事故责任免赔率。
另外,改革之后,商车险的服务也更加丰富,引导行业规范增值服务,制定包括代送检、道路救援、代驾服务、安全检测等增值服务的示范条款,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规范和丰富的车险保障服务。
车险综改前夕:险企忙碌 车主关注降不降价
整体而言,本轮车险综合改革之初,消费者短期内便可以感受到“三个基本”,即“价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减,服务基本上只优不差”。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的车险综合改革文件在9月3日发布,而9月19日相关的改革就要落地,这对保险公司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贝壳财经记者从多个保险从业人员处了解到,保险公司的车险部门近段时间异常忙碌,紧锣密鼓地准备着系统开发测试、业务员及客服和渠道培训、新政策宣传等工作。多位保险公司人员坦言:“车险业务部最近太忙了,都没时间接受采访。”
车主则更关注这次改革车险保费是否下降、保障范围有什么变化等问题,北京车主吴女士告诉记者,“我看了一些政策普及之后感觉保费应该和之前的差不多或者便宜点,因为虽然调整了一些折扣,但保障责任也增加了,不过车险是刚需,现在保费也不算贵,当然改革之后能更便宜就好了。另外,新政策对发生事故较少的车主折扣更多,这也提醒我平时开车注意点,尽量别出事故,买了车险最好别用才是我所追求的。”
“每年业务员给我续保时都说车险要改革了,让提前上,不过这几年确实车险便宜了不少,8月份我上了几项基本险种,以前一年要花三四千元,现在也就2000多元,最近听说又要改革了,我还是关注保险能不能再便宜点。”北京车主王女士也告诉记者。
另外,还有新能源车的车主关注新能源车险的相关情况,北京车主杨先生告诉记者:“我的车就是新能源车,现在上的车险应该是和汽油车上的车险差不多,希望后面能推出专属的车险,可能服务会有针对性一些。”
北京车主徐先生说:“我比较关注机动车里程保险,毕竟我平时经常出差,很少开车,如果能按里程来上车险,可能还能省点钱。”
市场玩家洗牌:鼓励中小险企开发特色化的商车险
车险综合改革既然作为一轮重大改革,自然有人欢喜有人忧。
大的保险公司有渠道优势、品牌优势,因此在改革中占有优势,而广大中小险企则因产品竞争力不强、渠道布局不强以及差异化服务能力不强等原因,面临被车险市场淘汰的风险。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中小险企的车险业务常年承保亏损,但却依然坚持经营这类险种,主要原因是获取现金流,毕竟车险业务在财险业务中算件均保费较高的险种了,但车险综合改革之后,中小险企车险承保亏损的情况有可能会加剧恶化。
一方面,中小险企品牌力弱,产品没有差异化竞争优势,因此需要砸手续费才能拿到业务,但随着监管趋严,这一空间越来越被压缩;另一方面,改革落地后,车险件均保费也将进一步下降,种种因素都压缩了中小险企车险业务的承保盈利空间。
但这或许并不是件坏事,所谓绝处逢春,其实车险综合改革也是倒逼中小财险公司的差异化转型。
车险综合改革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应出台支持政策,鼓励中小财险公司优先开发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商车险产品,优先开发网销、电销等渠道的商车险产品,促进中小财险公司健康发展,健全多层次财险市场体系。
泰康在线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银保监会支持我们优先开发差异化、特色化的创新产品,就给了我们创新空间,公司也将利用创新窗口,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UBI等技术和互联网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更便捷的线上化服务。”
瑞士再保险也发布观点称,短期来看,本次改革后有可能出现市场价格竞争加剧,综合成本率上升,部分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下滑,出现承保亏损,改革后行业短期的波动将是大概率事件,保险公司需要做好预期和应对方案,但中长期来看,车险市场将走上更加健康发展的轨道。
其实,近年来已有一些财险公司率先变革,抛弃车险业务另谋出路,且效果也不错,比如史带财险,其2018年年报中保险业务收入一栏下的机动车辆保险已不显示保险业务收入数据,而在2017年,其机动车辆保险的保险业务收入还是73万元,但该险企2018年、2019年均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为0.51亿元及0.49亿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