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疫情对国内外保险行业的影响而言,真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在国内,疫情的影响似乎已经淡去了。但在海外则是完全另一种情况,如果把新兴市场或者把中国拿掉,只看发达市场、或只看欧洲、只看北美的话,形势惨淡”。
在谈及新冠疫情影响及保险行业发展新变化时,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如是表示。
近日,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最新一期sigma报告显示,今年保险业将能克服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
瑞再研究院估计,今年发达市场的总保费(寿险和非寿险)将下降 4%,并在2021 年恢复至2% 以上的正增长。新兴市场今明两年将保持保费正增长趋势,其中2020 年将增长1%,2021年为7%。中国则是新兴市场中复苏的中坚力量。
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陈东辉表示,中国经济各个行业可能未来还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但是恰恰保险行业没有不确定性,未来五到十年高速增长是一个确定性的事件。基于现在所处的时点,中国保险行业确实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况……新基建、新经济和新消费,在下一阶段会带来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在中国保险行业面临的机遇要远远大于挑战。
疫情下冰火两重天的保险市场
这次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将导致2020 年保险需求下滑,对寿险业务影响较大——预计全球寿险保费将收缩6%,非寿险将下降0 .1 %,sigma报告中,瑞再保险研究院做出这样的判断。
报告还称,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放缓导致失业率上升,将最直接地打击团体业务,特别是年金和身故险产品。面对面交往减少和不愿参加体检也拖累新的个人寿险业务。股市波动剧烈、低利率以及经济衰退带来的负面收入效应,将降低对新储蓄业务的需求,2020年尤为突出。暂停支付保费或保单解约令局面雪上加霜。身但随着经济进入更为持久的复苏模式,瑞再研究院预计总保费收入将在2021年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然而不同的业务将有所不同,非寿险保费收入将超越危机前的水平,而寿险将低于危机前。
非寿险业表现较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爆发之际正值该行业费率上升期,这为保费增长提供了支持。水险、航空保险和信用保险等和贸易以及旅行相关的业务保费将受到最大冲击,财产险和医疗险业务将相对比较稳定。
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将支撑保险市场的复苏,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安仁礼在分享中多次提到中国市场,而这亦是瑞士再保险选择将报告率先在中国发布的主要原因。
瑞再研究院估计,今年发达市场的总保费(寿险和非寿险)将下降4%,并在2021 年恢复至2% 以上的正增长。新兴市场今明两年将保持保费正增长趋势,其中2020 年将增长1%,2021年为7%,中国将引领新兴保险市场的复苏。
快速采纳数字分销渠道、进一步开放寿险业及风险意识增强都将支持保费回升。sigma报告显示,在其他新兴地区,巴西、墨西哥、土耳其和南非等众多主要市场在疫情发生前已陷入增长放缓,2020年的保费增长率将大幅转负。欧洲新兴市场的下挫最严重,保费将萎缩10%。总体而言,预计未来两年中国对寿险保费增长的贡献最大(0.7 个百分点),其次是其他亚洲新兴市场(0.2个百分点)。所有其他地区的贡献为零或负值。
在中国保险市场工作多年的陈东辉对此感悟颇深,在谈及这一问题时,陈东辉表示,疫情对国内外保险行业的影响而言,真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在国内和同业各家保险公司交流,大家的主线是关注在即将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产品创新、业务可持续增长,疫情的影响似乎已经淡去了;但在海外则是完全另一种情况,他们对疫情的影响的判断要比我们悲观太多。“有时候我们做新冠肺炎疫情对保险行业的分析会面临挺有意思的一个事情,如果说这个分析报告是在国内用,大家就会说是不是疫情都过去了?但是如果跟国外同事讨论这个问题,国外同事会讲我们这个报告是不是做得太早了,疫情还看不清楚下一步会怎么走。”
承保周期正在转硬
“疫情对中国保险行业来讲是暂时的影响,对全球经济特别是对发达市场保险行业的影响像发生了一个车祸又没有气囊,所以冲击是非常直接、非常痛苦的。按照这个比喻,对中国保险行业的影响就像稍微点了一下刹车,把脚一移开整个速度又恢复到了正常,没有带来很大的冲击。所以在关注疫情本身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保险行业的基本面”,在陈东辉看来,抛开疫情不说,在过去十年期间中国的保险行业已经经历了非常深刻的变化。
在他看来,变化主要体现在业务结构,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个是健康险的高速增长。“2011年健康险在全行业里面只占5%,到了2019年占了17%,我相信这个比例未来几年还会进一步提高。”
陈东辉看到的第二个变化是,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之下,含有保障型功能的普通寿险高速增长,新型寿险,也就是含有投资和储蓄功能的分红、万能相关的寿险产品占比迅速下降。“2011年新型寿险占比在整个行业超过了一半,达到了55%,到了2019年占比下降到了29%。”
第三个变化发生在财险领域:车险增长相对放缓,车险2011年全行业当中占了24%,到了2019年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了不到1/5,大概19%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非车业务十年并没有变化,2011年非车业务在全行业占比是8%,2019年占比还是8%。预期未来非车业务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很大的空间,车险的黄金期已经在我们身后了。
“我们处在一个业务结构越来越均衡,业务规模越来越壮大的背景当中”,陈东辉表示,新冠疫情的影响相对于这个背景来讲,是一个暂时比较小的影响,在S曲线迅速爬升的阶段,保险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基于现在所处的时点,陈东辉认为保险行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况。“有一些可能跟国际保险市场有相关联,比如说数字化的问题,比如说承保周期的变化,这个处于全球化市场中不可避免会受到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中国保险行业特有的机遇和挑战。”
诚然,疫情的冲击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正推动国际保险市场迎来承保强周期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快,过去四个季度保险费率的提升,承保周期转强的趋势非常明显。最明显的一个季度就是今年的一季度,这与疫情的影响特别是对未来宏观经济的判断,对资本市场的判断,对利率环境的判断不无关系。“也就是说我们投资端不可能再获得那么高的收益,那么就要求承保端必须提供更好的回报。这是全球保险行业在疫情之后面临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挑战,这样的变化带来承保周期转硬的趋势曲线会进一步陡峭,”陈东辉称:“我们预期至少在今明两年,整个国际保险市场的费率上升周期性趋势将持续,而且会更加显著。”
这种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发达经济市场的很多保险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压力,有的保险主体评级受到了威胁,经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亚洲保险市场最近的两个变化为例:ACR(主要资产为亚洲再保险)无法继续经营、最近几日印度国家再保公司GIC的财务评级被下调,整个国际保险市场和再保市场的承保能力处于偏紧和收缩的状态。
短期来看,除了承保周期生变和疫情导致的保险赔付外,投资回报也将由于长期利率走低而持续低迷,从而影响到寿险和非寿险市场中的长尾业务。企业违约率上升可能会导致投资资产遭受损失。报告显示,由于违约率上升和评级下调,企业信贷通常受到经济衰退的不利影响。衰退期间,平均有将近11%的BBB级债券被降级至投机级,这也是保险公司应该监控的一项风险。美国约有50% 的投资级债券为BBB级。承保方面,违约和破产数量增加可能导致信用和保证险业务的赔付上升。
新基建、新经济、新消费三大机遇
在行业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保险行业发展的新的机遇在哪里呢?采访中,陈东辉提到了三个词:新基建、新经济、新消费。
在陈东辉看来,基建所带来的工程险的保障会有很旺盛的需求,这方面中国已经引领了全球的趋势。例如,目前,IDI(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在中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发展非常快,除了住宅的IDI之外,业务已经扩展到了市政工程和农田水利工程。另外,新能源车和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中国已经走在前面,保险也正在跟进,这些都是机遇。
新经济已经使不少公司获得增长。疫情期间,一些线上保险公司获得了快速的增长,监管部门也出台了对整个行业的指导性意见,要求财险行业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把整个经营链条全部线上化、数字化,这为保险行业提供了很好的商业机遇;新经济的另外一方面是区域经济,例如大湾区、海南的旅游岛、上海自贸区、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也会给保险业带来非常重要的发展新机遇。
新消费则得益于中产阶级翻倍,消费升级带来的机会。“疫情推动中国整个社会的风险偏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大家更多的关注增长、投资以及财富积累,现在更关注平衡收益,更稳健地对未来进行全面的安排和规划,既要增长又要保障,所以整个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家庭这三大领域)的风险偏好趋于稳健,比以前有所回归,这个根本性的变化对整个保险行业来讲是非常有利的,健康险业务的蓬勃发展就是最好的体现,整个保险需求被进一步激发。 ”
在大机遇面前,并不是每个个体公司都能把握住。就微观层面来看,保险公司的生存并不容易,发展压力很大。面对宏观上的乐观跟微观上的困难形成的反差,陈东辉认为必须要深耕细作才能够在宏观的背景之下把保险公司个体经营好,借助风口期望获得业务的高速增长是不现实的,整个行业的粗放型发展阶段已经过去,保险公司必须要深耕细作,增加投入应对压力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