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梦希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企业复工复产,保险业经营情况也在逐步回归正常。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67万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了13.6个百分点。但3月单月保费收入为4927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已经转正,环比增速更是高达83.36%。
另据公开数据显示,保险业3月销售新单39.6亿件,同比增长53.4%,虽然增速较上月继续回落,但环比来看,较2月的25.1亿件大幅提升,说明保险销售正逐渐摆脱疫情影响。多家研究机构分析,跨越疫情期间的低谷后,二季度保费增长会继续回暖。
寿险保费进入复苏期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人身险保费增速较往年大幅下降。1月至3月行业人身险公司保费为1.3万亿元,同比增长1.8%。就人身险主要险种来看,3月单月寿险原保费2594亿元,同比减少0.3%,但由于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降幅较2月的负增长23.7%大幅收窄;健康险保费为883亿元,同比增长17%,虽然增速在2月高增基础上有所回落,但依旧稳健。
梳理上市险企的一季度报告情况,除中国平安(601318)外,其余4家公司的保费收入均保持正增长,不过增幅较2019年同期普遍下滑。就寿险而言,中国人寿(601628,股吧)、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601336,股吧)、人保寿险的保费收入增速分别为13.0%、-11.0%、-1.1%、34.9%、-8.7%。
在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代理人线下展业基本无虞的情况下,3月单月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3553亿元,环比增长74.34%,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3%,转负为正的增速为4月奠定增长基础。
招商证券认为,受益于寿险业较好的人力基础以及公司和行业政策的刺激,寿险新单保费将在二季度出现转机,负债端将迎来显著复苏。代理人增员和留存也将得到促进,各公司积极把握增员时间窗口,人力规模均出现了环比提升,短期内将迎来产能释放。同时重大疾病定义修订征求意见稿渐行渐近,二季度末有望正式推出,各公司将辅以积极的销售方案来刺激销售,拉动新单和价值的爆发式改善。
4月以来,上市险企在产品策略方面已经出现较大动作,所推产品更贴合当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要,有助短期销售改善。比如,中国人寿上线低保费、高保障的“康宁保”系列产品;中国平安创新产品形态,同时老产品价格下降。
天风证券分析指出,进入二季度后,保险公司纷纷积极从供给侧激励代理人队伍,调整产品策略,明显增加了费用投入。例如,中国平安调整了代理人佣金分层标准,即提升最低段保额标准,降低中高段保额标准,将推动代理人提高销售的保额;中国人寿则出台了短期激励措施,基于保障型业务达成给予额外奖励。由此可以预期,二季度保费将迎来改善,寿险保费有望进入复苏期。
财险刚需带动保费正增长
2020年一季度,财险行业保费收入实现3601亿元,同比增长4.2%。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财险保费依旧实现正增长实属不易,这也彰显了财险业务的刚需特征。在经历2月保费低谷后,产险公司3月单月原保费收入为1375亿元,同比增长10.53%,环比增长111.86%,主要受车险保费回暖所致,财险业整体复苏速度较快。
上市险企保费表现坚挺,2020年第一季度共实现财险保费2392.7亿元,同比增长4.0%。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的保费收入分别为1276亿元、726亿元和390亿元,同比增长1.7%、4.9%和10.4%,增速相比去年同期回落明显但依旧呈现正增长。
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保险公司各项费用支出将明显上升,成本摊销进一步增加。财险中的短期健康险、农险、营业中断险和延迟取消类保险等业务赔付增长较快。但尽管如此,政策性保险业务还是韧性尽显,同比增速逐渐改善。由于疫情防控促使居民保障意识增强、财险经营的短期健康险多在线上销售受影响较小等因素,健康险保费增速大幅提升,超过车险成为增速最高的险种。一季度车险占比行业保费53.9%,同比下滑3.8个百分点;健康险占比为14.4%,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农险占比5.2%,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健康险及农险成为非车险保费收入增长主力,表现出强劲的业务“抗压能力”,被看做是财险行业长期发展方向。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保证保险。随着全国各地企业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信用保证保险的融资增信功能需求度明显提升。增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纾解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成为保险业的迫切任务。不过也应看到,受疫情影响,部分公司经营压力加大,企业和个人收入减少,还款能力下降,违约率增加。信用保证保险赔付率在一季度呈现大幅上升趋势,上升比例约为50%。
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保险业不仅要发挥保障功能,也要同步管理好自身风险。东吴证券(601555,股吧)展望,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各地复工复产全面推进,预计农险、意健险、责任险、企财险、货运险等险种有较大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