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梅若
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保险业又如何在这一特殊时期发挥支持实体经济作用,助力实现“六稳”“六保”?就上述问题,《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
《金融时报》记者: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尚未完全平息,对经济、金融也造成冲击。您如何看待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能否预判接下来的经济形势?
周延礼: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疑成为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典型黑天鹅事件,打乱了原有社会的生活节奏和经济秩序。
同时,我国经济恰恰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政策调整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正面临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种不确定性风险。
从宏观经济看,我们要准确把握疫情拐点及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进展。假如以疫情蔓延的持续时间为关键性变量,初步判断疫情对于我国GDP增速的冲击影响将集中在2020年一二季度,外贸出口在二季度的增速会受到海外疫情影响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的外部不确定性会有所增强。
尽管如此,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没有变。当前,各行业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判断和决策上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重点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信息科技企业创新和民营经济发展,尤其是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未来几年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期。
《金融时报》记者:面对疫情冲击这类黑天鹅事件,保险业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周延礼:疫情发生以来,保险业快速响应,在确保经营稳定的同时,多措并举抗击疫情,充分体现出保险机构的专业性。除了捐款、捐赠物资以外,更立足保险业务本身,安抚客户,稳定经济,充分发挥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抗击疫情期间保险业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据不完全统计,保险行业捐款、捐物总额达3.69亿元;二是积极扩大理赔范围,提升理赔速度和效率,一季度保险赔付支出3019亿元;三是已有68家保险公司开发了600余款疫情防控保障相关保险产品,支持企业和人员复工复产;四是积极对接疫情防控期间社会风险保障需求,大力开发推广健康险等保障性保险产品,健康险业务同比增长21.5%;五是充分发挥信用保证保险分担信用损失的作用,一季度信用保证保险赔付支出161亿元,同比增长50%;六是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推动扩大国内需求,一季度保险资金新增股权投资1263亿元,累计支持70多万家企业获得贷款1000多亿元。
《金融时报》记者:您刚才提到了疫情防控期间保险业的主动作为和快速响应。从更长周期来看,决策层强调,现阶段要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在这一宏观背景下,保险业应如何更好发挥稳定器作用?
周延礼:此次疫情为健康险短期突破和长期发展提供了动能,并将进一步助推保险业回归保障属性。疫情让民众对健康管理及风险保障的意识有了明显提升,对于健康险的短期突破和长期发展均将提供积极动能。若险企把握发展契机,在健康险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生态建设等方面着力,有望形成这场危机中的最大“机遇”。
一要积极创新保险产品。多数险企积极响应监管号召,扩充已有健康险、意外险等产品的保障范围,将新冠肺炎纳入保障范围,在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针对广大医护工作者、志愿者、记者、武警官兵等一线工作者,保险行业也提供了总保额超万亿元的免费赠险。
二要改进服务促发展。疫情发生后,保险行业迅速响应,多家保险公司纷纷发布应对方案,在理赔、赠险、驰援、服务扩展等多个方面,快速响应政府号召,为应对疫情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险企在此次疫情中与医疗资源对接联动,险企通过合作方为客户提供了大量保险业务以外的服务,例如疫情地图、在线问诊、医疗物资采购配送以及心理辅导等。
三要变革渠道,谋求高质量发展。疫情的出现,为保险产品的线上销售带来了一个特殊契机,在“后疫情时代”,随着客户对线上保险购买认可的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将持续加大线上的投入布局,并且通过线上营销资源的整合,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线上服务体系,进而扩展保险价值链,为客户带来更多的需求满足。未来,保险公司将探索“线上+线下”交互式营销渠道,在强化大数据下“线上”客户发掘、维护和留存能力的同时,通过“线下”服务,实现客户体验、场景、感知主观认知,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闭环。
四要科技赋能数字化发展。科技助力智慧保险与创新开发,通过保险科技对行业的赋能,保险公司通过云端与客户即时连接,并通过保险连接的丰富生态,扩展了保险的服务边界和价值边界,推动保险公司在创新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开发,为客户带来更全面的保障、更贴心和有价值的金融服务。
五要“保险+”生态布局协调发展。在“后疫情时代”,保险业将进一步深化在医疗体系改革、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参与度,加强智慧医疗等领域的投资与合作,推动“保险+”生态建设,尤其是加强在医疗体系、健康管理、养老服务、健康科技、保险科技等相关领域的建设与投资。
总体而言,疫情带来打击,但也是行业转型的契机。外部环境倒逼改革,要求我们速度更快一些,方能牢牢抓住检验和提升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契机。以未来图景看当下,科技无疑是保险不断拓展可保风险边界、延伸保险服务范围以及提升保险市场覆盖的底层基础设施。
当前,全球已迈入5G网络建设的高峰期,保险业作为信息密集型产业也势必因信息底层架构的变迁而有所演变。保险业应密切关注此次技术周期的演变趋势,以及其将带来的市场需求或有变迁,积极应用多年来积攒的技术转化实力,将新兴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至保险运营的各个环节,架构出适应于时代发展的管理机制及激励机制,进一步激活新一代数字技术落地应用的经济价值,构建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保险运营的新兴范式。
相信通过此次疫情的倒逼,保险业将有效提升新兴技术的效能,进而解决原有的市场需求空白、服务响应难题,进一步向数字化及智能化升级转型迈进。
《金融时报》记者: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今年您带来了哪些提案?
周延礼:今年,我的提案将聚焦保险领域,包括大病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税延型寿险、农业保险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