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要的保险业务渠道之一,保费占比三成的银保销售渠道表现始终备受业界关注。近日,一份业内交流数据显示,3月份,人身险公司银保渠道新单规模保费达到1137亿元,环比提升115%,同比增长22%。而该数据在2月份仅为528.49亿元,环比下降81%,同比下降近69%。过去一个月间如此之高的环比增速,释放出保险机构复工后业务反弹的重要信号。
具体来看,1至3月,人身险公司银保渠道单月新单规模保费收入分别为2721亿元、528亿元、1137亿元。人身险公司银保渠道期交规模保费收入分别为445亿元、89亿元、256亿元。其中,2月,单月环比下降81%;3月单月环比增长188%,整体趋势与新单规模保费一致。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人身险公司3月单月银保渠道保费增速转好,但一季度人身险银保渠道保费依然处于下滑状态,情况不甚理想。今年前3月,银保渠道累计实现新单规模保费4284亿元,同比下降约34%。业内人士分析,2月份和3月份新单规模保费表现的巨大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疫情期间的投保延迟所致。个险渠道展业受限,由于银保渠道在新单规模保费上更容易实现快速增长,所以保险公司调整了业务策略。至于银保渠道的保费增速回暖能否持续,还要取决于接下来几个月保险公司和银行复工后的经营情况,但就已然处于低位的银保渠道保费规模来看,可以预见二季度潜在的增长空间。
另外,行业转型需要个险渠道与银保渠道相互协调,银保渠道的规模效应对很多公司来说仍然非常重要,在转型中趸缴的减量应由期缴的增量来弥补,反之亦然,否则现金流就会出现问题。以今年前3月保费数据来看,1至2月,人身险公司银保渠道单月期缴规模保费收入在新单规模保费收入中占比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但3月份22.52%的占比却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2.98%,在总体新单规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单月趸缴规模保费在及时补位。这一举措缓解了特殊时期的现金流吃紧状况,但同时也暂时牺牲了银保渠道转型的进展。
近年来,在保险回归保障背景下,银保渠道跌宕起伏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2015年和2016年,伴随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大发展,银保渠道保费规模出现井喷。进入2017年,“134号文”等重磅监管政策落地,银保渠道迎来史无前例的严峻考验。该年度银保规模保费约为10434亿元,同比下降25%,超过三分之二的公司出现同比负增长。2018年行业转型深入,银保渠道保费规模继续回落。寿险公司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和占比双双“跳水”,收入同比下滑24%、业务占比下降10.06个百分点;而个险渠道收入同比增长18.27%,占比上升8.67个百分点。
逐渐式微的银保渠道在2019年呈现企稳态势。从上市险企2019年业绩报告可以看出各公司差异化的银保展业布局。比如,新华保险(601336,股吧)去年将银保渠道作为实现“二次腾飞”的重要途径,转型追求规模增长,2019年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大幅增长31.2%至273亿元,趸交业务实现大增。而人保寿险的银保保费收入在其现阶段推行的“大个险”战略下同比下降16.4%,占比减少10个百分点。人保寿险副董事长、总裁傅安平表示,银保渠道依然是人保寿险的重要渠道,只是业务方向上有些变化。过去该渠道主要做趸交业务,如今要大力发展期交业务。
与此同时,从6家上市银行近期陆续公布的2019年业绩报告中也可探知银行代销保险的情况。在两家公布银保渠道数据的银行中,工商银行代理销售个人保险保费收入1326亿元,同比增长31.42%;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代销保险保费943.19亿元,同比增长13.13%,增速均超银保渠道整体水平。在和代理保险业务相关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中的“代理业务”收入方面,6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845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874.75亿元,同比仅增长2%。
随着保险行业回归保障本源的步伐加快,银保渠道进入到革新阶段。业内普遍认为,银保渠道仍大有发展空间,银行和保险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应深挖银保合作价值,探索银保合作新模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关于深化银保合作的建议中指出,保险机构首先要回应银行机构三方面的诉求,即严监管与规模扩张受限、对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视以及零售银行转型。其次,银保合作深化的路径是要建立战略联盟,在渠道和产品上展开更深入的协同合作,强调对客户的增值服务,重点关注合作关系、三方共赢;推动银保一体化,以满足客户金融需求为中心,关注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变化。
就目前市场趋势来看,银保业务合作形式变得日益多样化,机构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但金融产品交叉程度越高,也意味着风险隐藏越深,风险传染的可能性更大,进而对监管要求会更高。而目前对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实行综合监管和穿透式监管,给银保渠道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监管环境。在统一监管下,银行保险的业务合作会更加顺畅,相关合作模式的调整、创新等也更容易得到双方的理解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