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9日开始,2020年全国银行业保险业“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开始,一直持续到3月15日。保险行业专业人士表示,疫情期间,消费者出门不便,但保险消费维权渠道依然畅通,如果遇到保险消费纠纷,可以电话联系所属地区调解组织。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更要当心各种保险陷阱。
谨防虚假“赠送保险”
近段时间,多家保险公司通过向一线医疗人员捐赠新冠肺炎保险保障的方式,支援抗击疫情。借着这个机会,也有不法分子以虚假“免费保险”做诱饵,对消费者实施诈骗。
有的不法分子通过制作仿冒保险公司网站、虚假领取链接等方式,诱导消费者填写领取信息并点击领取,搜集个人隐私信息,或者利用电脑或手机病毒盗取消费者账户钱财;还有的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打电话诱导消费者领取免费保障,要求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及验证码等信息,从而诈骗钱财。消费者在领取这类免费赠送的保险之前,要多查一查,通过查询保险公司官网、拨打官方客服热线、查看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App等渠道,确认赠送的保险是否是真实的。
谨防“代理全额退保”
在当下疫情防控期间,出现一种新型诈骗手段,那就是所谓的“退保咨询”中介以代理保险消费者维权的名义,实现非法获利。不法分子首先冒充监管部门、保险公司专业人员或者保险专家,劝说消费者,对不含新型冠状病毒保险责任的保险产品进行退保。同时声称可协助办理“全额退保”,进而诱导投保人签署代理服务协议,骗取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号码等个人敏感信息,造成消费者的“保障”和“金钱”双损失。
消费者一定要理性维权,发生保险纠纷或对产品有疑问,可以通过官方客服、保险调解组织等寻求协助。同时,还要保护个人隐私,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手机动态验证码等关键信息。
做到“四看”明白买保险
市场上的保险产品种类繁多,消费者选择时要“量体裁衣”。保险行业专业人士教给消费者要做到“四看”,就能明明白白买保险。
一是“看需求”,年轻时候偏重家庭经济责任,被保险人一旦发生风险,相关保险可以为父母、配偶提供部分经济支持;中年时候偏重子女教育储备和养老储备,同时对于健康保障的需求也逐步增加;老年时候偏重养老和健康护理等。
二是“看产品”,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和定期寿险等保障成分相对较高,此类产品能转移突发风险带来的损失;分红保险、年金保险等具备储蓄和投资的功能,具有子女教育和养老规划需求的消费者可以考虑。
三是“看收入”,消费者要充分考虑风险对自身和家庭的影响程度来设定保额,保费支出应在年收入的5%-15%。
四是“看条款”,购买保险时,消费者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对于不清楚的条款,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明确保险“保什么”和“不保什么”。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谷丽红